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旭  安小平  谭习群  闫冠宇  何望雪 《矿产勘查》2020,11(11):2448-2454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长6段油层组超低渗储层作为研究对象,在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等基础上,结合储层"五敏"实验详实数据,解释该地区超低渗储层敏感性及敏感机制。姬嫄地区长6段超低渗储层所展现的敏感性为弱速敏、中等偏弱水敏、中等偏弱盐敏、无酸敏到弱酸敏、弱碱敏、强压敏;且速敏中的临界流速、盐敏中的临界矿化度、酸敏中的临界p H值分别为1.0mL/min、10000mg/L、8.5。储层敏感程度主要受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储层速敏的形成源于其孔隙填隙物-高岭石的存在;绿/蒙混层及伊/蒙混层矿物是引起水敏及盐敏的主要因素;铁白云石及含铁绿泥石等酸敏矿物的存在使部分岩样显弱酸敏;非常杂乱的孔喉结构、受到压力特别容易变形的片状喉道以及岩样中所含的云母、黏土等一些塑性矿物导致储层具强压敏性。储层敏感性评价的意义在于防止储层伤害、保护好储层,可以有效地发挥储层的产能,已达到科学的开采油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储层主要为低-中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其渗流条件相对较差。为了查明储层敏感性对渗流条件的影响,本文利用敏感性实验分析方法对区内延9储层的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碱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延9储层敏感性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弱速敏和水敏、弱盐敏、中等偏强酸敏、弱碱敏-改善,由于储层酸敏性较强,勘探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低pH值溶液对储层的伤害,同时,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应确保注入水矿化度高于临界矿化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储层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超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应用储层敏感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了储层敏感性类型及损害程度,并深入地探讨了黏土矿物对于长6储层敏感性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长6油层的储层敏感性整体表现为中等偏强水敏性和速敏性、弱酸敏性、强盐敏性以及中等偏弱碱敏性的五敏特征;②储层黏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以及伊蒙混层等4种类型,且以伊利石含量最高;③储层敏感性及其程度明显受控于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含量,并且具有黏土矿物含量越高、储层敏感性越强的特点。本研究成果将为合水地区长6油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储层以及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157-164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岩石润湿性会发生改变,亲油性储层岩芯可反转为亲水润湿性;敏感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不同敏感性造成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驱后水敏性增加但速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等有所降低。对储层孔渗统计分析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芯孔隙度和渗透率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且二者相关性较好;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岩芯微观孔隙结构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孔渗改善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石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以变径毛管束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明低渗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并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孔隙结构及应力加载方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详细研究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对油田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弱,而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更强;储层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有效应力及其加载方式密切相关;渗透率越小、有效应力越大、应力加载速度越快,则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越大,且随着有效应力的减小,渗透率存在永久伤害,难以恢复至初始值;生产井的生产压差与应力敏感系数呈指数关系,储层非均质性越强、渗透率越小,应力敏感性越大,对油田生产的影响越大,而油藏韵律性对储层应力敏感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子琼  郭艳琴 《矿产勘查》2020,11(8):1684-1689
鄂尔多斯盆地麻地沟地区长6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渗流条件较差。为厘清储层敏感性对渗流条件的影响以及储层的损害机理,通过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室内岩芯流动实验等,对研究区长6储层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麻地沟地区长6储层具有弱水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盐敏以及弱速敏等特征。针对储层敏感性问题,可采用注入与储层内流体水质相同或相近的水、压裂和酸化等措施改造、控制入井流体的p H值、调节注入储层流体的矿化度、控制注水速度等措施使其增产。实验结果可为研究区长6低渗透油藏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130-133
疏松砂岩胶结差,不能钻取柱状岩心,因此无法用常规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建立疏松砂岩敏感性评价方法即气体流速法和回收法,利用气体流速法测定岩心的速敏指数,通过流体动能定理,推导气测法测定岩心速敏的临界流速计算方法。给出利用回收法测定储层的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特性的计算方法和敏感指数划分原则。结果表明:回收法适合于测定岩心的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特性,适合于疏松和/或未胶结砂岩储层的敏感性测定;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理论依据充分、数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23-25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红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及其对成岩圈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层储层压实作用中等偏强;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铁碳酸盐、石膏及硬石膏和自生石英等;胶结作用在砂体边缘强,砂体内部较弱,在断块下部较弱,断块上部较强;早期胶结作用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由砂体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强,由断块下部向上部逐渐减弱,主要是长石、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溶解。红层储层中发育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硫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中等压实-溶蚀成岩相和强压实-溶蚀成岩相5种类型;不同成岩相储层物性及有效储层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了红层中成岩圈闭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何松霖  李军辉 《矿产勘查》2020,11(3):417-426
为了明确海拉尔盆地南屯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通过铸体薄片观察、物性测试及恒速压汞实验,明确储层微观特征及孔隙结构参数,包括孔隙及喉道类型、大小、分布、连通性,并讨论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储层主要矿物颗粒为石英、长石、火山碎屑岩及凝灰岩岩屑,压实作用较强烈,颗粒排列紧密,胶结类型多为接触式胶结及镶嵌胶结,并以长石溶蚀现象最为普遍。储层多发育溶蚀孔,同含有少量粒间孔,喉道多为片状、管束状及缩颈型喉道。储层孔隙半径大多分布在110~170μm,孔径分布曲线形态呈单峰态,孔隙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无明显相关性;喉道半径分布在0.508~4.069μm。受控于孔隙结构的差异,孔喉半径比与渗透率呈一定相关性。综上所述,南屯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是其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决定流体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利用岩芯观察、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压汞分析等方法,对兴隆台油田马58~马64井区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马58~马64井区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沉积微相包括水上分支流河道、河道间、决口扇微相,属于河流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以细~微孔喉为主。研究区内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填隙物、孔隙结构、沉积微相、粘土矿物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244-249
在页岩储层中粘土矿物是其重要的矿物成分,所以对粘土矿物的研究也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全岩X衍射、粘土X衍射对泥页岩中的矿物组分定量分析有清楚的认识,通过氮气吸附实验确定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大小,通过普通扫描电镜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在前人对粘土矿物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总结了页岩储层中高岭石、长石、蒙脱石向伊利石以及绿泥石转化的过程。在粘土转化的基础上,又重点突出在粘土矿物对页岩中吸附能力的大小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对孔隙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粘土矿物转化后形成的微孔和纳米孔可以分为四种,即:中间层,间粒,粘土和与有机物接触的裂缝,微裂纹。再者虽然粘土矿物对于孔隙度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粘土矿物能够提供较多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86-91
针对低渗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选取天然储层岩心,开展不同渗透率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建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计算应力敏感性损害对低渗油田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效应力增加,中、高渗储层属于"缓慢下降"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弱;低渗、超低渗储层则属于"先快后慢"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强;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尺寸分布是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油井井壁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2)
利用岩芯观察、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压汞分析等方法,对兴隆台油田马5864井区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马58马64井区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马5864井区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沉积微相包括水上分支流河道、河道间、决口扇微相,属于河流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以细马64井区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沉积微相包括水上分支流河道、河道间、决口扇微相,属于河流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以细孔喉为主。研究区内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填隙物、孔隙结构、沉积微相、粘土矿物等。  相似文献   

14.
储层砂岩是由砂岩颗粒胶结而成的沉积岩,同一区域的物性特征不尽相同,油藏开采时的地层响应和出砂也会有差异。以2种不同的储层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柱坐标系的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模拟射孔围压和油藏流速一定时的砂岩宏细观力学响应,分析出砂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砂岩的宏观应力曲线表明砂岩颗粒间的弱胶结性越弱,胶结物质含量越少,砂岩越容易屈服破坏,出砂越容易。砂岩的黏结应力分布同样说明储层的砂岩颗粒越小、胶结含量和胶结程度越小,离散的颗粒越多,颗粒接触上的受力越大,砂岩破坏越严重,出砂的几率越大;同时,颗粒的位移和旋转也说明胶结物质对储层砂岩力学特性和出砂的影响较大,与上述研究成果一致。储层开采中,不同物性的储层砂岩力学响应不同,出砂特性有差异,需要针对实际的储层物性和赋存环境,采用适宜的出砂预测方法和防砂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峡库区地质调查中 ,遇到了一种工程性质不良、易于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粘土 ,通过对物质组成、水理和物化性质的测试 ,按粘土膨胀势判别的国家标准 ,它们为弱膨胀性粘土 ,而按国外流行的WilliamsandDonaldson( 1980 )粘土膨胀势判别法 ,它们介于mediumexpansion与highexpansion势粘土之间。通过采用XRD技术对粘土矿物定量测试 ,表明主要膨胀性粘土矿物为中等混层比的I/S混层矿物。综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结果 ,研究了它们的成因、分布和成灾机理 ,提出了治理措施。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发现和研究对我国膨胀土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规划以及地基边坡处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冻融力学研究正温、负温环境交替变化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由于软岩为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因此,软岩的水-热-力耦合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初步提出了软岩的水-热迁移机理,进而提出了软岩水-热-力耦合的基本数学模型。最后用ANSYS软件模拟了隧道围岩温度场与应力场,得到了隧道围岩冻胀力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89-93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的根本性因素;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2时,孔喉微细,储层动用难是开发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但储层一旦得到有效动用,因其良好的喉道分选,开发效果会比较好;而当渗透率大于5×10-3μm2时,流体流动通道较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较为容易,开发此类储层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微观非均质性降低了储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
以川中地区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对川中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型,而次生溶蚀孔及裂缝提供了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物源方向、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和物源方向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改善的关键因素;而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成岩作用则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1):14-16
生物礁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储集性能的好坏是控制它能否成藏的关键。中二叠世南盘江盆地发育以海绵类为主要骨架的生物礁,其经历了海底潜流、淡水、埋藏、表生等成岩环境,最后抬升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所发生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溶蚀、白云化、硅化以及压实、压溶作用。在前两种环境中,主要是胶结作用,伴随溶蚀,这一阶段储层孔隙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浅埋藏阶段的胶结最终填满孔隙;而中-深埋藏环境下的有机流体充注溶蚀以及相应发生的白云岩化作用有效改造了储层的孔隙性,该区处于埋藏条件下的台缘生物礁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场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水产出问题日益凸显, 处理后达到外排标准的成本高。文章从气藏地质特征、采出水水质分析、 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分析、回注层储集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新场气田须五段产出地层水回注的可行性, 并在室内开展了回注水对储层岩心的伤害试验。结果表明:须五段巨厚的泥页岩砂岩互层及层内水平缝发育特征,有着较大的储水能力;采出水成分复杂, 但经预处理后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好;对岩心的伤害小,回注后储层渗透率 仅下降1.23%; 储层中的砂岩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弱碱敏特征,泥页岩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