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童庆松  朱群平  庄阳彬  杨勇 《电源技术》2005,29(10):676-679
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法测定掺钴锂锰氧化物中锰和钴的总量,同时用硝酸铵-硫酸亚铁铵氧化还原法测定掺钴锂锰氧化物中总锰量。两者结合可以计算掺钴锂锰氧化物中锰和钴的组成。测出的锰和钴的含量与理论值接近,其中锰的含量准确率达99%以上。因此,与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相比,如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相比,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是一种较好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焕春 《电源技术》2001,25(3):198-199,228
研究了MH Ni电池、Cd Ni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内阻变化及内阻与放电电压平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充放电过程中 ,内阻变化受正负极活性物质氧化态 /还原态的转化反应影响 ,充电过程与内压有关。在正极中添加钴、镉氧化物 ,在Cd Ni电池负极中采用PLB新粘合剂 ,可有效地提高电池内部气体的复合性能 ,减小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小 ,放电电压平台高 ,有利于延长高波放电电压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钴铬锰永磁合金中钴,铬,锰的测量方法。在酸性环境及加热条件下,以过硫酸铵将锰氧化成MnO2而沉淀分离,滤液经掩蔽其它元素后。加过量EDTA,以ZnCl2返滴定测定钴;铬及锰以氧化还原法连续测定。所拟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回收率大于99.6%,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通过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锂镍氧化物、锂钴氧化物和锂铁氧化物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锂镍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最好,锂钴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次之,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最差;它们的导电性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按指数规律增加;在合成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的过程中,使Li2CO3轻微过量,可以提高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而且在同一温度下,随着nLi∶nCo(或nLi∶nFe,摩尔比)值的增大,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用盐酸溶解LiCoO2试样,以氟化钠、盐酸羟铵及三乙醇胺为掩蔽剂,在pH=10的碱性条件下,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滴定容量法,使EDTA与钴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测定出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锂钴氧化物中的钴含量。讨论了酸碱度、温度、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终点易判断。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5%,回收率在99.5%~100.3%之间。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分析了3种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及锂锰氧化物的优势与不足,特别分析了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正极活性物质结构变化,讨论了提高锂锰氧化物结构稳定性的方法,测试了一种商品化锂锰氧化物的物化特性,合成了钴掺杂锂锰氧化物并研究其性能,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的锂锰氧化物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石墨烯包覆锂钴镍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石墨烯包覆对锂钴镍锰氧化物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极材料锂钴氧化物掺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廖刚  胡国荣  彭忠东  张新龙  禹筱元 《电池》2004,34(2):141-143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钴氧化物掺杂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掺杂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个方面,详述了掺杂元素的作用机理和对锂钴氧化物结构、性能的影响,并且介绍了选取掺杂元素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以Ag板、Cu板和Ni板为原料,经合金冶炼工艺制得的AgCuNi合金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氧分压、氧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AgCuONiO材料的氧化率、硬度和电阻率的影响,并探究其微观机制.采用扫描电镜、维氏硬度计和电导率仪等对AgCuONiO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氧压从0.021 MPa增加至1.0 MPa,样品氧化层厚度及氧化率呈先上升至波峰而后下降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而氧化层的电阻率性能变化规律呈近似"V"型分布态;氧化温度为600℃~800℃时,随着氧分压的增加,氧化层硬度呈平缓上升趋势.内氧化法制备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最优工艺参数:氧化温度区间为750℃~800℃、氧分压0.5 MPa.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层出现由氧化物颗粒偏析构成的大量晶界网络,形成晶界偏析效应.当氧化温度升至800℃或850℃时,氧化层微观组织中小晶界合并消亡并长大形成大晶界组织;当氧化温度850℃时,大晶界组织内部存在较多呈弥散分布的氧化物析出颗粒,同时在界面处出现了Ag成分富集区,导致整个氧化层的硬度分布不均匀.AgCuONiO材料的内氧化机制是由内氧化前端氧化物形核与沉淀颗粒长大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沉淀析出相在浓度梯度等扩散因素驱动下发生颗粒粗化.  相似文献   

10.
祝晓雨  苑春刚  赵毅 《中国电力》2013,46(9):142-144
为了给火电厂砷污染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有必要了解煤中砷的存在形态。采用逐级化学顺序提取法对5种煤样中不同赋存形态的砷进行浸提,分别得到非特异性吸附态砷、特异性吸附态砷、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水合氧化物结合态砷、全结晶铁铝水合氧化物结合态砷及残渣态砷。提取液中的砷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煤样具有不同的砷形态分布特征,砷主要以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水合氧化物结合态及残渣态2种形式存在;各煤样不同形态As含量的总和与煤样经硝酸消解后测得的总As含量基本吻合,说明煤中As在浸提过程中无明显损失,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及操作得当。  相似文献   

11.
殷焕顺  艾仕云  汪建民  刘黎 《电池》2007,37(4):306-308
综述了锂镍钴氧化物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在优化合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包覆)是提高其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法两段连续升温法合成了LiCoxMn2-xO4,研究了钴掺杂对锂锰氧化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样品中的Mn3 和Mn4 的含量.XRD测试表明:Co3 取代了六配位的Mn3 ,晶胞体积收缩,结构更加稳定.通过恒流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钴掺杂使Li 嵌脱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The sintering of ceria solid solutions, such as Ce0.9Gd0.1O1.95 (CGO10), is strongly promoted by the addition of 1 cat% of cobalt oxide, lowering the maximum sintering temperature by 200C and triplicating the maximum densification rate. This change in sintering behavior results from cobalt ion segregated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An average cobalt ion boundary coverage is at maximum 3.0 ± 1.9 at/nm2 and is shown to depend on the cooling rate. Coverage by segregated gadolinium is also found and amounts to 13.2 ± 11.4 at/nm2 for a slowly cooled sample. From cobalt excess measured at the boundary, an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of only 0.06 cat% of cobalt oxide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sintering effect. The remaining amount of cobalt oxide is found in triple points and as particles in cluster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mount of cobalt oxide necessary for fast densification can be reduced with a doping process that distributes the additives more homogeneously.  相似文献   

14.
钴及其化合物对镍电极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钴及几种钴化合物对泡沫式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钴及钴化合物添加剂能明显提高镍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和 1C循环寿命 ,其中添加金属钴粉能使镍电极在大电流充放电循环中保持较好的容量稳定性。添加乙酸钴镍电极 1C循环容量最高并具有好的循环稳定性。钴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镍电极在充电活化时不可逆地形成导电性能良好的CoOOH ,增加了镍电极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5.
Co含量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讨论了Co含量对MH Ni电池性能的若干影响 ,得出Co含量增加可改善AB5型贮氢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 ,但会造成AB5型贮氢合金动力学性能明显降低。因而 ,控制合金中Co的含量对改善MH Ni电池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 ,在改变B侧组成的同时 ,调整A侧组成 ,即使合金中Co的用量降到 3 % ,也能得到性能优异的贮氢合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显色剂苦氨酸偶氮变色酸与钴的显色反应。pH10的柠檬酸铵-氨水溶液中,钴与苦氨酸偶氮变色酸反应形成绿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7×104 L/mol.cm。25 mL溶液中,钴量在0~5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球形氢氧化镍中微量钴的直接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标准加入回收率99%~101%。  相似文献   

17.
镉镍电池正极物质中钴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焕春  王民贤 《电源技术》2001,25(4):289-290
镉镍电池正极物质中钴含量的测定 ,以前采用硫氰酸铵和钴形成兰色配合物 ,再用异戊醇萃取 ,经过吸光度测量 ,计算出钴含量 ,当钴和铁共有时 ,铁和硫氰酸铵生成红色配合物 ,一块被异戊醇萃取 ,对钴的测定带来干扰。为了消除铁的干扰 ,拟采用氨水和钴形成配合物 ,利用此配合物的颜色对钴作比色分析 ,探讨了镍、铁的干扰和氨水与钴形成配合物的条件。本方法的回收率为 95 %~ 10 2 % ,相对标准偏差≤ 2 .9% ,钴测定范围在 1%~ 10 %  相似文献   

18.
钴的添加对涂膏型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全生  唐致远  郭鹤桐 《电源技术》2004,28(5):282-284,299
以发泡镍作为电极基体,将金属Co粉以不同比例添加到氢氧化镍粉末中制备了涂膏型镍电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分析(EIS)等方法对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的添加可以使镍电极的放电比容量、活性物质利用率、抗膨胀能力及循环稳定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但Co也会降低镍电极的放电电位,因此其添加量要适当控制,一般以3%~5 %(质量百分数)比较适宜。添加有Co的镍电极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及更小的电化学反应阻抗,因而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朱莹  梅光军  李莹雪 《电源技术》2012,36(6):801-802,911
研究了从低浓度含钴浸出液中制取电池级氧化钴的工艺。采用碳酸氢铵调节盐酸浸出液的pH值至5,加入Na2S溶液除杂。用P507+磺化煤油体系萃取净化液中的Co2+,硫酸反萃回收硫酸钴。当溶液pH=2,60℃时,(NH4)2C2O4按1∶1的比例加入反萃液中,同时加入20%的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沉钴。滤渣在55℃条件下真空干燥、在400℃下焙烧,制备得到粒度分布均匀的Co3O4粉末。根据SEM及ICP-AES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知,Co3O4的纯度为95.30%,Co的回收率为71.2%。  相似文献   

20.
Manganese-based oxides present a very complex magnetic phase diagram, and many of their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agnetic interaction need more exploration. At the crystallographic level,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rare-earth oxide manganite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rare-earth ion present in the structure, the nature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lectronic valence fluctuations. This work studied the synthesis procedure and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quality polycrystalline samples of the ErMn1-xCoxO3-?? famil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es show a decrease in lattice parameters as cobalt substitution increases,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the interatomic distances and a small increase in MT-O-MT angles (MT= cobalt and manganese) considering the c-axis. Magneti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a phase separation picture, and show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magnet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samples considering the Mn/Co ratio. In addition, the spin-inversion mechanism is interpreted as hav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family??s magnet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