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为适应高标准的国家环保要求,中铝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恒成机械制造公司新近自主研发一种采用全新节能降耗环保熔化技术的3吨/小时铸铁用氧气燃烧回转炉设备,目前正在加紧制造中。该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是利用氧气燃烧器产生高温的火焰将回转炉的内衬加热,通过回转炉炉体的转动将热量均匀有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在电弧炉中使用化学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Klockner Contrecting and Technologie公司(KCT)将OBM、K-OBM和KMS转炉技术的原理应用于电弧炉炼钢,采用了以下三种技术: (1)主要能量由煤或焦炭来提供,并吹氧以达到高效燃烧; (2)炉内采用二次燃烧技术,使释放的热量达到最大; (3)用炉底风嘴吹惰性气体或氧气来搅拌熔池,以加快熔清速度、改善金属/渣平衡和控制熔体中气体含量。  相似文献   

3.
瑞典波立登公司的卡尔多炉(Kaldo)技术是氧气冶金在顶吹转炉上的一种应用。这项技术已被成功地用来冶炼铜精矿、废杂铜、阳极泥和废杂金属等,卡尔多炉处理废杂铜能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4.
Kaldo——是在氧气顶吹转炉基础上发展的氧气斜吹旋转转炉,适于高磷生铁吹炼。Kaldo是该工艺发明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自1952年世界上第一座氧气转炉在奥地利林茨厂投产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氧气转炉炼钢法,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炼钢方法。目前其总的年生产量保持5.5亿吨左右,它所生产的钢约占世界钢年总产量的70%以上。在这约5.5亿吨的年钢产量中,固定炉座氧气转炉占95%以上。尽管如此,但这种固定炉座氧气转炉存在一些较大缺点,值得研究和改进。特别是在我国探求增钢途径的今天,尤其必要。固定炉座氧气转炉的第一个缺点是,在  相似文献   

6.
《钢铁》1964,(11)
为了深入地对Kaldo转炉法进行评价,除一般问题和操作技术外,还应该对其经济问题作较详细的论述。如果想确切地对两种不同炼钢方法进行比较,其条件是:生产范围和所用原料必须相同。另外,设备的容量和所采用的技术水平也应该相同。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Kaldo法同其他氧气炼钢法尚未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过比较。根据一般的理解,托马斯法的炼钢成本,比任何其他炼钢法都低。因此,将Domnarvet厂的Kaldo法同该  相似文献   

7.
顶底吹转炉用全废钢进行冶炼是近几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其方法是利用煤、焦碳和氧气在转炉内燃烧,产生的CO再与氧进行二次燃烧,使热效率大大提高,以达到在转炉内熔化100%废钢的目的。该法还可以在同一转炉内,将熔化完毕的废钢冶炼成各种所需的钢种。这种新型的炼钢  相似文献   

8.
《天津冶金》2003,(3):59-59
倒入转炉的铁水由从顶吹氧枪喷射的氧气氧化铁水中的碳而变成钢。吹氧搅拌使铁水向上喷溅,往往造成转炉上部炉口四周内衬粘结金属较多,使炉口狭窄而严重阻碍冶炼操作的正常进行,故须定期停产将其去除。特别是在转炉型脱磷(P)炉上,因低温脱P的需要,更易粘结金属而成为大问题。因此,NKK(日本钢管公司)开发了防止金属粘结的技术:从氧枪中段侧吹氧气,促使转炉内CO气体的二次燃烧,提高易粘结金属的炉口部温度,有效防止喷溅的液态金属的粘结。为了进行必要的二次燃烧,在位于转炉上部的氧枪中段侧面设置了高度和直径大小都不相同的氧气喷出口,以…  相似文献   

9.
氧气转炉在吹炼过程中,产生大量以CO为主要成分的生成煤气(下称LDG)。LDG的处理方法,以前采用使煤气燃烧的余热锅炉方式,最近则发展到煤气未燃回收法之一的OG方式。OG法是抑制从转炉炉口流入空气,使LDG保持不燃烧状态,经过冷却而回收的方式。用这种OG设备,在年产600万吨转炉工厂煤气能量的回收量达12×10~(11)千卡/年左右。为了提高煤气回收量,必须精密地控制炉内压力(下称P_0)。以前采用PI控制进行PA闸板的开闭来实现P_0的控制,但它对于吹炼条件的变化和投入  相似文献   

10.
《钢铁》1965,(10)
(一)我厂顶吹氧气转炉废气产生的规律:顶吹氧气转炉吹炼期产生大量浓褐色烟雾,染污大气,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因此,必须除尘。废气的产生一般有如下的规律:1.炉内产生的废气量直接依赖于脱碳速度,除加入氧化铁皮(或矿石)期间的特大降碳速度外,我厂一般最大  相似文献   

11.
转炉顶吹氧气底吹中性气体(或氧气)进行冶炼的方法叫转炉复合吹炼。转炉用氧后,最先出现的是顶吹氧气吹炼法(即 LD 法)。氧气是从炉口氧枪吹向熔池的,所以搅拌强度不够,特别是在炼低碳钢时,碳还没降下来渣中氧化铁已经很高了。为了克服 LD法的缺点,在 LD 转炉上增加了炉底风嘴(或透  相似文献   

12.
《钢铁》1989,(7)
联邦德国曼内斯曼德马克胡金根工业公司已研制出在小钢厂和铸钢厂生产合金钢的最佳方法—金属精炼法。该法包括两个阶段,即废钢或其他厚料在电弧炉、感应炉、埋弧电弧炉、高炉,甚至在化铁炉中熔化;然后将熔融金属装入MRP转炉。通过从转炉底部吹入所计算的氧气和惰性气体,获得最佳的热力学条件。该方法使用的过程气体有氧气、氩气和氮气。  相似文献   

13.
一、顶吹氧气转炉炉气回收的原理(一)回收转炉炉气的意义:在转炉里,生铁中的碳元素被吹入的氧气氧化为CO和少量的CO_2。这些气体离开钢液自炉口喷出,成为转炉炉气。炉气中CO-般占80%左右,其余大部分为CO_2。炉气的发热值约在2500大卡/标米~3左右,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化学合成用的原料。每吨生铁在吹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气量,取决于炼钢原料(生铁和其他炉料)中碳的含量和所炼钢种。大约每吨生铁可产生60~80标米~3的炉气。一座100吨的转炉,每炼一炉钢可获得6000~8000标米~3的转炉气,相当于15×10~6~  相似文献   

14.
第14届OBM国际会议1987年10月19日至23日在联邦德国罗特黑埃根举行。历届年会都在每年同一时间及同一地点举行,但自本届以后将改为每两年一次。OBM是1967~1968年在联邦德国的马克西米利安试验成功的氧气底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方法的简称,其主要特点是高压氧气流股通过转炉炉底用碳氢化合物裂化冷却技术加以保护的同心套管喷嘴吹入熔池精炼金属。其后又派生出炉底喷石灰粉(Q-BOP)、顶底复合吹炼(K-OBM,K-BOP)、二次燃烧的侧氧枪和二次燃烧的顶部氧枪、炉底喷  相似文献   

15.
密闭式OG法     
目前,转炉OG装置回收氧气转炉炉气的技术,每吨粗钢已可回收100~110标米~3的煤气。但转炉炉口和活动烟罩间是在有间隙的情况下操作的,从而造成空气侵入,CO燃烧的炉气回收损失和炉口部钢水滴和渣溅引起的铁损。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平炉炼钢法已有123年的历史。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平炉钢产量曾在世界各种炼钢方法的钢产量中居主导地位。但是,自氧气转炉炼钢法同世18年后(1970年),平炉的主导地位已被氧气转炉所代替,且炼钢生产朝着以氧气转炉为主的方向发展,这是总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氧气转炉代替平炉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氧气转炉取代平炉的进程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如日本、西德等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半炉全部取稍了;有的国家如苏联、捷克等,至今钢产量中平炉钢还占50%以上。近20年  相似文献   

17.
高柴  信元 《冶金能源》1989,8(6):51-53
1.前言 转炉中的热补偿技术,是使用大量废钢及使用预处理铁水来熔炼低磷钢和高碳钢,以及对含Mn矿石进行熔融还原等方面必须的关键技术。其中,以增大转炉排气的二次燃烧量和使熔池有效地受热的方法同炉内添加焦炭的方法相比,因为不存在钢水增硫的问题,所以从熔炼低硫钢和补偿热量不受限制等方面来看是一项有利的技术。 川崎制铁(株)水岛制铁所已经在纯氧顶底吹转炉(K—BOP)上确立了二次燃烧技术,但在惰性气体底吹转炉(LD—KGC)上,由于钢水搅拌力比K—BOP小,所以从抑制钢渣发泡及传递燃  相似文献   

18.
近来,美国汤姆斯卡尔冶金公司研究出一种最新的真空熔炼法-用电子注真空炉生产超纯金属的方法(电子注真空熔炼法)。接着应用这一方法的有斯达夫化学公司及玛罗利、塞尔朗金属公司。所用设备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电子注真空熔炼炉有单电子枪和双电子枪两种。如图1。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电子枪(作为阴极)发射高压电子注轟击原料(阳极)产生的热量,将要熔炼的原料(阳极)熔化于用水冷却的坩埚中(熔融金属  相似文献   

19.
在高铁水比条件下,为了使100t转炉顺利冶炼HRB400E、HRB500E等建筑钢,对装入制度(含铁原料入炉数量及成分、热量调整方法)、供氧制度(氧枪喷头的改进、氧枪枪位控制、氧气流量控制)、造渣制度(渣料加入方法、泡沫渣抑制剂的化学成分及使用方法、化渣冷却剂的理化指标及使用方法)和炉型控制(金属熔池液面及炉衬厚度标准、炉口和出钢口标准、炉型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减少了冶炼过程的喷溅,冶炼出合格的钢水,维持转炉炉型好、寿命长。  相似文献   

20.
一步炼钢法     
美国钢铁学会与墨西哥Hylsa公司的HYL分公司合作,目前正在开发旨在取消炼焦炉—高炉—碱性氧气转炉工艺的一步炼钢法。 一步炼钢工艺的主要原理是用煤和氧气直接还原加到铁浴中的经过预热和预还原的铁矿石。铁矿石和煤从熔炼炉上部加到铁水熔池中,而氧气从炉子的底部和顶部吹入。熔炼炉内连续进行脱硫和脱碳处理。当碳含量降至小于1%时,将钢水输入钢包炉中进行精炼,在熔炼炉冶炼期间,反应物产生的热量用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