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攀钢2号高炉于2004年6月开始结瘤,炉身上部炉瘤粘结高度达4~8 m,厚度最大为1.5~1.8 m,对高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炉被迫停炉处理结瘤。通过对高炉结瘤物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弄清了结瘤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结瘤的措施:加强烧结原料的管理,减少高ZnO原料入炉。  相似文献   

2.
日钢4#高炉自2019年以来生产状态较差,炉况不顺,炉墙出现结厚、结瘤,生产指标严重变差.2020年1月16日休风降料面炸瘤处理后,炉况好转,生产指标明显改善.总结了高炉结瘤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征兆,介绍了结瘤处理的方法和炉况快速恢复经验体会,详细叙述了预防高炉结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5,(5)
对沙钢2号高炉炉身上部结瘤的处理进行了总结。进入2叭4年7月,2号高炉炉身上部就存在结厚,之后形成结瘤,降料线到14 m才使瘤根完全裸露。采用滑杠放炮的方式进行爆破炸瘤,瘤体基本上被清除。由于重视炸瘤后的复风操作,高炉炉况得到一次性恢复,各项技术指标在第3天就达到炉况失常前水平。着重分析了2号高炉炉身上部结瘤原因,认为:一是炉料锌负荷长期过高(达1.5 kg/t);二是焦炭质量差;三是原料入炉粉末高;四是生产操作管理缺位。  相似文献   

4.
昆钢四高炉结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钢四高炉频繁发生结瘤事故对高炉的正常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通过对2006年11月15日四高炉结瘤事故炉瘤生成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从原燃料精料、操作技术的提高、冷却设备的管理和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减少和避免结瘤的预防措施。通过精心操作和外围条件的改善,四高炉频繁结瘤的不利局面得以扭转,炉况实现了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高炉生产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操作事故仍未完全消除,高炉结瘤就是其中一例。在某些炼铁厂中高炉结瘤成为提高生产水平,改善经济技术指标的严重障碍;对于另外一些炼铁厂虽未为炉瘤所困扰,但仍不得不加以警惕和防范。本文对我厂三十多年来高炉结瘤和不结瘤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比较,并探求预防高炉结瘤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高炉结瘤的具体原因,介绍了相应的炸瘤生产措施.实践证明,炸瘤后高炉生产明显好转,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操作技术指标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7.
炉瘤是包钢高炉生产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对包钢高炉结瘤的原因及防冶方法,人们已提出许多看法和意见。但很少谈到高炉结瘤与炉衬的关系。尽管高炉结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炉瘤的形成却必定是从高炉内的物料凝结在高炉内衬表面上开始的。因此,炉衬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武钢三高炉结瘤,并讨论了炉瘤成因。武钢烧结矿粉末多,含碱量高,每吨生铁碱金属负荷7~8kg,给高炉操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使高炉正常操作,必须维护合理操作炉型,因而必须避免结瘤。增大排碱能力防止碱积累是很重要的,武钢经验证明:降低炉渣碱度,用MgO代CaO对炉渣排碱及冶炼低硫低硅生铁有利。结瘤原因很多。根据原料特性通过试验找出合适的操作制度是使高炉操作正常的关键。在调剂过程中必须注意维护高炉合理操作炉型。  相似文献   

9.
1 中型高炉结瘤情况宣钢中型高炉进入1992年以来,各炉不同程度频繁结瘤。1992年上半年因处理炉瘤休风炸瘤共27次;休风时间累计达468.5小时;影响生铁产量1.32万吨;炸瘤休风加焦1526吨。仅焦炭折款达59.75万元(见表1)。从高炉结瘤情况看有以下特点: (1)结瘤频繁,造成炸瘤时间长,并且很难处理。1992年上半年中型炉炸瘤共27次,比1991年全年炸瘤次数多11次(见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攀钢2#高炉炉身上部结瘤情况,分析了结瘤物的岩相特征和成分特点,并对结瘤物形成期间的原燃料变化进行了分析,弄清了结瘤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减小高炉结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济钢第二炼铁厂1#高炉因操作过急、风口配置不合理、原燃料波动等原因,出现悬料、崩料、偏料以及冷却壁水温差变化等炉墙结厚征兆,影响了高炉的正常生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恶化。利用高炉计划检修的机会,采用炉喉加喷水管控制顶温的降料面操作,使炉墙结厚物大部分脱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湘钢4#高炉的冶炼专家系统的构成、软硬件组态及其配置,对专家系统在炉温预测控制、高炉操作炉型管理两大部分的功能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该系统可以监控和预测炉温和炉况,并能针对异常炉温和炉况进行报警和提出调控建议,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高炉工艺提供了指导,同时提高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济钢针对1750 m3高炉在高Al2O3、高渣比的不利条件下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及效果。通过加强对炉料的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创新炉况管理方式等优化措施,实现了生铁含[Si]量控制在0.4%以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孟凡靖 《黑龙江冶金》2011,(2):28-28,30
阿钢1号高炉炉况长期不顺,实施炸瘤后炉况转顺。本文阐述了炸瘤前后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福明  钱世崇  殷瑞钰 《钢铁》2012,(7):1-9,19
高炉是钢厂生产流程中物质、能量最为密集的工艺装置,对钢厂的物质流网络和能量流网络的构建与合理化运行有着重大影响。高炉的功能不仅是通过还原反应过程获得优质的铁水,而且伴随大量的能量转换和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应当在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结构优化的前提下,综合思考高炉的合理座数、合理容积和合理位置。通过分析国际高炉的发展趋势和首钢京唐钢厂5 576m3高炉与迁安钢厂4 080m3高炉的比较,建设2×5 576m3高炉和3×4 080m3高炉可以得到相近的产量,但前者在节省投资、能源节约和信息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优化钢厂生产流程,提高市场竞争力,高炉大型化是一种明显的趋势。但是,并不是追求单座高炉越大越好,更不应盲目追求"最大"。应该在产品结构、物质流结构、能量流结构优化和动态运行优化前提下实施高炉大型化。一般的趋势是一个高效益、低成本生产的钢厂应以2~3座高炉为宜,并由此得到高炉大型化的合理容积、合理座数及其合理位置。这种发展趋势不仅适合于生产薄板的大型联合企业,而且也适合于生产建筑用棒/线材的中、小型钢厂。  相似文献   

16.
莱钢2^#1 880m^3高炉降料线采用干法布袋除尘回收煤气,通过调整炉况、预休风及准备休风料等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降料线过程中,合理控制各项操作参数,保持炉况稳定,通过全开4支新装打水枪,控制原8支雾化水枪,顶温控制较好,干法布袋除尘入口温度在260℃以下,氢气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利用雷达探尺和煤气成分判断料面,耗时21h 52min料线安全顺利地降到了风口中心线以下。  相似文献   

17.
分析新钢1050m3高炉2012年5月份后的原燃料现状.通过加强原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低硅冶炼、优化喷吹配煤结构等管理和技术措施,克服原料品质下降,高炉操作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实现了高炉长期顺行,燃料比逐步下降.2013年2月高炉入炉焦比为400 kg/t,煤比142 kg/t.  相似文献   

18.
梁利生 《中国冶金》2016,26(9):71-75
宝钢湛江钢铁1号高炉于2013年5月17日开工建设,经过紧张的工程建设和事先充分合理有序的开工前准备,于2015年9月25日顺利点火投产。投产后不久主码头遭受台风“彩虹”袭击,主原料进厂受阻,1号高炉一度被迫处于低利用系数生产阶段。2015年12月主原料码头修复后,高炉开始逐步提产,多项操作指标稳步提升,喷煤比达到170kg/t,利用系数达到2.3t/(d·m3),实现达产达标。针对两个不同的操作阶段,通过调整操作制度、优化操作参数,炉况始终保持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9.
莱钢1#1880m3高炉自投产以来,经不断探索和完善炉内操作,加强原燃料管理和基础管理,确保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通过保证炉缸均匀活跃,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合理的焦批,实施低硅冶炼,适当提高炉渣碱度等,建立了完善的炉内操作制度;通过控制原燃料质量、确保布料精确等,严把原燃料入炉关;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炉前出铁管理等,强化基础管理。高炉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煤比168 kg/t,焦比355 kg/t,燃料比523 kg/t。  相似文献   

20.
莱钢1#1 880 m^3高炉检修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炉况失常,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多、布料矩阵不合理、渣中Al2O3升高及操作失误等。通过采取热洗炉、改善原燃料质量、调整布料矩阵等措施使炉况恢复正常。此次炉况处理过程表明,长时间休后加负荷不宜过快,生产中要确保布料参数准确,并应加强对原燃料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