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下水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地下水库系统工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在介绍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和国内外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海绵城市的内涵和要求,地下水库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及地下水库调蓄、净化、水循环路径等基本原理,论证了地下水库系统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基于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设计了囊括地表拦蓄、陆域雨水收集、补源、地下蓄水、取水、泄水、污水排放及处理、中央监控等八大系统为主体的地下水库系统工程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2.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海绵体的建设.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分析验证城市海绵体建设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逐渐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顽疾,这与雨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城市雨洪管理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趋势,建设海绵城市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解决城市水问题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文章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对佳木斯市海绵城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技术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并对推进佳木斯市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是协调城市创新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间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生态措施,改变传统“快排”模式,以“生态海绵”的形式缓解城市内涝和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雨洪资源的渗透、蓄存、净化、利用的良好生态循环。文章以遵义市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为切入点,阐述了海绵型城市道路排水防涝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思想,并对雨洪径流生态控制措施及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6.
城市雨洪利用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雨洪利用是解决我国三大水问题的一个好的途径,城市雨洪利用的实质是利用弃水,化弃为用,兴利除害,且技术条件具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其具体途径包括雨水集流、水流域返还、生态河提、控制排污及流域同治。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为出发点,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意义,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积极加快了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城市水生态系统,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因此破解这一难题,才能推动城镇化平稳致远的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发展和资源环境协调和谐的问题,建设的目标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核心是转变排水防涝思路。综合考虑城市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的问题,引入地下水库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利用水头差自然地将降水补给到地下,使降水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达到内涝防治、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生态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家城市雨洪管理研究进展、雨洪管理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及工程建设成效,分析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背景、现状及建议成果。经过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对比分析,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即海绵城市建设在核心技术方面需结合城市特点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体系;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和技术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以及加强对城市水科学方面的研究,加强科技创新,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中区域适宜水面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湖水系水面率控制规划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防洪工程、地形地貌等具体条件,以集雨区域为空间单元,以河湖水系水位涨幅为控制性指标,建立区域降雨与水系水位安全调蓄变幅的数学模型。确立水位安全调蓄变幅与降雨量成正比的函数关系,且其比例系数与水面率和综合径流系数分别成倒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推求满足径流控制要求的适宜水面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面率较低或因挤占而减少的区域,适当恢复以及扩大河湖水域面积可以显著提升雨洪蓄滞能力。研究成果在珠海河湖水系低影响开发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提出了珠海市各管控分区适宜水面率的目标,并分析了目标可达性,对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的水土流失、污染物表层累积、填料层更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的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并与传统生物滞留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削减率方面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9%~21%和1%~32%;在峰值延迟时间方面最大延长了8 min;倒置生物滞留对TP、TN、COD、NH_4~+-N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约6%、4%、3%、6%。研究成果可为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意见>,基于现有的工程条件和技术资料,在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调度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防洪调度方法和措施,科学、合理地论证刘家峡水库的动态防洪限制水位,实现科学调度洪水,既能充分利用流域水资源、尽可能地发挥梯级水库的防洪和兴利综合效益,又可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确保水库防洪安全.结果表明:从防洪安全和综合利用两方面考虑,根据上游龙羊峡水库的实际运行情况,刘家峡水库各旬在汛限水位1 726.3 m~1 733.6 m之间进行动态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白龟山水库汛期模糊集分析及在洪水资源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水文水资源学中成因分析、统计分析、模糊集分析相结合的基本方法,依据雨洪资料,对河南白龟山水库汛期进行模糊集分析和洪水资源利用研究。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前提下,对水库汛期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即水库主汛期以原设计汛限水位迎洪,8月中旬始可在1.0 m范围内上浮汛限水位,水库年均工业与民用供水量比原设计的增加24%。  相似文献   

14.
基于SD理论建立了水库调洪演算的SD模型,并通过实例模拟了水库调洪过程。结果表明:SD模型可避免求解水库调洪演算方程组的复杂过程,可准确、高效地模拟水库调洪运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水库大坝工程有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路径研究,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新要求和实现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挑战。为正确认识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技术方法,收集整理了中国知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生态文明相关的文献资料,调研了国际典型案例,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外和国内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提炼总结了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总体思路和核心内容,识别了水库大坝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等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总体建设路径、具体技术要求和关键指标。研究成果可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推动水库大坝工程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相国 《中国水利》2006,(19):41-42,46
要解决承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水,大水利兴市、小水利富民和防洪保安”战略,明确四大任务,实施充分拦蓄天上水,科学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生态修复,积极治理污水,改善人居环境,开发建设景观水利等治水工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学平  崔广涛 《水利学报》2007,38(11):1306-1311
对天津及其滨海新区生态城市水利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有效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性。认为天津市对水资源应遵循节水、治污、高效配置,妥善处理生活、生产、生态之间的关系,力求平衡调配。供水水源应是多元的,增加非常规水资源(污水、海/咸水、雨/洪水)的利用,同时增加可用地下水,外调来水等,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配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已建水库运行环境和防洪保护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坝时期确定的工程等别与现阶段控制指标不匹配,与所处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对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以典型的城市型水库董铺水库为例,依据规范分别对其库容指标、防洪指标、供水指标以及失事影响指标等进行复核,相应指标对应的工程等别分别为Ⅱ等、Ⅱ等、Ⅰ等、Ⅱ等,研究思路可为类似城市型水库工程等别的提升论证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