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3S"技术的岩土侵蚀定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准格尔旗岩土侵蚀区为例,就利用3S(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对岩土侵蚀的定量监测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遥感(RS)信息处理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精确测量系统的引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岩土侵蚀的定量监测及由其所引起的地形地貌的变化,提供了精确的定量评价依据,阐述了3S技术对岩土侵蚀定量监测的技术支持作用,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3.
1 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三合一简称“3S”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3S技术将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各空间、环境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与更新, 相似文献
4.
3S技术支持下的汝溪河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在3S技术支持下开展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选取三峡库区汝溪河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信息,并综合所收集的当地水保资料和地形坡度数据等,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确定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分级与分布情况。参照《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对2014年、2015年2个时期的汝溪河进行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并采用转移矩阵法对2个时期土地利用转化方向与转化面积进行合理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5年2 a之间,汝溪河小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有结构性调整,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大体趋于稳定,微度水土流失面积略增加,轻度、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持平,中度水土流失略降低,极强、剧烈水土流失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5.
3S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滑坡灾害分布广泛且发生频繁,提高滑坡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的水平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常规监测手段落后,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难以及时取得滑坡体临滑前期的先兆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警的效果。“3S”技术作为一项快速、经济的新技术,在大面积的滑坡灾害动态监测研究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应用“3S”技术进行滑坡灾害动态监测的基本思路及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3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退耕还林工程动态监测、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效益评估等提供准确、快速的手段;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依据。使退耕还林的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技术对陕西境内渭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渭河流域1998年、2003年、2008年三个年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及时、高效、准确、周期性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发现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从1998年到2008年这10年间有变缓和的趋势,但局部地区也有所恶化。本研究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依据,对水土保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3S”技术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通常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系统(RS)三者的集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集空间科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无线电传输技术与地理科学、信息科技、环境科技、资源科技、管理科技以及与地学相关的一切学科于一体的新兴科技。“3S”技术在水利建设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水利勘测、设计、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集聚中心,加强成都市土壤侵蚀研究,建设“生态成都”、“美丽成都”对我国西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标杆作用。利用四川省土壤流失方程(SCSLE)对成都市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壤侵蚀状况总体上不严重,土壤侵蚀各项指标均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成都市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龙泉山脉和西部的龙门山脉、邛崃山脉,龙泉山脉土壤侵蚀比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严重;受“5\512”汶川地震强烈扰动的龙门山脉局部地区土壤侵蚀强度高,在遭遇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突发性水土流失灾害,应重点加强这些区域强震诱发土壤侵蚀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2.
13.
选取乌东德水电站坝区一典型区为试验示范区,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评价模型,运用GIS和RS对各指标因子赋值,对试验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 088.58t/(km2·a),属于强度侵蚀。试验区中度以下的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7.91%,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仅为8.85%;而91.15%的侵蚀泥沙来自于面积42.09%的强度侵蚀以上的区域,其中,占11.53%的剧烈侵蚀区域贡献了43.83%的侵蚀泥沙。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先把遥感数据作为一种信息源,提取地表环境各类地学宏观信息,如覆盖类型及变化、土壤类型、植被生物量、水土流失状况等;然后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分析,为水土流失的监测、优化管理、规划发展提供完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工程开挖面特征及土壤流失量快速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开挖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准确、快速监测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国四大片区不同工程类型开挖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分类体系,根据下垫面物质分异特征,分均质面和非均质面,根据有无汇水影响,可进一步分为有汇水影响开挖面和无汇水影响开挖面。开挖面下垫面一般紧实度高,干密度大,坡度大多在30°~70°,坡长主要为10 m左右,开挖时间大多在2 a之内。经分析推导,界定开挖面土壤流失量的监测精度为t,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沟蚀。综合开挖面特征及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监测重点对象为有汇水影响、出现沟蚀、2 a内的开挖面已发生的土壤流失量。在综合比较现有监测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快速监测最宜采取三维激光扫描仪。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RUSLE模型的辽宁省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降雨量、土壤、遥感影像及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辽宁省土壤侵蚀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土壤侵蚀面积为459.36万hm2,年均土壤流失量为1.64亿t,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 637.8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土壤侵蚀面积呈现上升趋势;辽西低山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侵蚀面积为191.99万hm2,城市受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影响严重,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增加;林地依旧是辽宁省土壤侵蚀发生的最主要的土地类型,占侵蚀总面积的57.66%,占土地利用类型的38.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