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大鼠肺区间、肠道和皮肤吸收~(147)Pm的规律;大鼠体内~(147)Pm分布、滞留及排泄模式和内照射剂量估算模型。以LD_(50/60)、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和谷雨转氨酶活力作为指标,初步探讨了~(147)Pm对大鼠的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朱寿彭  曹根发 《核技术》1993,16(5):306-309
探讨了当~(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时,在骨组织的滞留并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观察到~(147)Pm在单次或多次内污染时,都在骨组织中呈选择性滞留,并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其畸变程度可随体内摄入~(147)Pm放射性活度的加大而相应增高,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无论从单次或连续多次~(147)Pm摄入体内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来看,大多属于单体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裂变产物~(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时的蓄积特性和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效应 的相互关系。当~(147)Pm单次摄入机体后,早期呈选择性沉积于肝,5d后在骨髓中的沉积增升至首位,且呈表面型沉积。观察到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发生,其畸变程度随体内摄入~(147)Pm的放射量的加大而相应增高。至于在~(147)Pm连续5d摄入机体后,从实验观察所得的滞留方程的慢相滞留半减期来见,要长达1155d之久,又从排除方程的慢组分半排期来看,也有121.58d。这些数据提示~(147)Pm摄入机体后,其自然排除极缓慢,有80%以上的~(147)Pm滞留在组织中,尤其在骨组织中呈选择性滞留,因而可引起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增升,值得指出的是,无论从~(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所诱发的畸变类型来看,大多是属于单体型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当机体摄入不同放射量裂变产物~(147)Pm时在体内的选择性滞留特性和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损伤效应。实验发现在罹受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在体内主要器官组织中的蓄积特性是:~(147)Pm选择性滞留于骨组织中,其后依次在肝脏、血液、肾脏和肺脏中蓄积,且随着摄入~(147)Pm放射量的增加,在骨组织中的滞留比例亦呈显著升高,在骨组织中的累积吸收剂量亦随之增加。机体在实验性摄入的5个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可发现骨髓免疫活性细胞中~3H-TdR的掺入率都显著下降,表现出在~(147)Pm内照射的作用下,骨髓幼稚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使增殖能力、DNA合成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导致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当机体摄入不同放射量裂变产物~(147)Pm时在体内的选择性滞留特性和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损伤效应。实验发现在罹受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在体内主要器官组织中的蓄积特性是:~(147)Pm选择性滞留于骨组织中,其后依次在肝脏、血液、肾脏和肺脏中蓄积,且随着摄入~(147)Pm放射量的增加,在骨组织中的滞留比例亦呈显著升高,在骨组织中的累积吸收剂量亦随之增加。机体在实验性摄入的5个不同放射量~(147)Pm内污染时,可发现骨髓免疫活性细胞中~3H-TdR的掺入率都显著下降,表现出在~(147)Pm内照射的作用下,骨髓幼稚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使增殖能力、DNA合成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导致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6.
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重核裂片~(147)Pm在体内亚细胞水平滞留动态。发现~(147)Pm的内污染沉积危害早期是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以在红细胞中的沉积为多。~(147)Pm呈选择性滞留于肝细胞亚微结构中。至于在肾小体的足细胞的细胞器中,尤以在线粒体和溶酶体中,有浓集的~(147)Pm放射自显影径迹呈现。在肾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细胞核中,以及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微体中亦有较多的~(147)Pm滞留。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147)Pm在骨有机质亚微结构中呈现选择性的、持续性的沉积增生。该放射性核素可浓集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核中,至于在细胞器中,则主要沉积于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尤其观察到在高尔基复合体与糙面内质网所芽生的转移小泡融合处,有~(147)Pm滞留的放射自显影象。  相似文献   

7.
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重核裂片~(147)Pm在体内亚细胞水平滞留动态。发现~(147)Pm的内污染沉积危害早期是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以在红细胞中的沉积为多。~(147)Pm呈选择性滞留于肝细胞亚微结构中。至于在肾小体的足细胞的细胞器中,尤以在线粒体和溶酶体中,有浓集的~(147)Pm放射自显影径迹呈现。在肾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细胞核中,以及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微体中亦有较多的~(147)Pm滞留。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147)Pm在骨有机质亚微结构中呈现选择性的、持续性的沉积增生。该放射性核素可浓集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核中,至于在细胞器中测主要沉积于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尤其观察到在高尔基复合体与糙面内质网所芽生的转移小泡融合处,有~(147)Pm滞留的放射自显影象。  相似文献   

8.
木文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重核裂片~(147)Pm在体内亚细胞水平滞留动态。发现~(147)Pm的内污染沉积早期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以在红细胞的沉积为多。~(147)Pm呈选择性滞留于肝细胞亚微结构中,可较多的掺入枯否细胞、肝细胞核和核仁内,在胞质中的糙面内质网、线粒体、微体和糖元中亦有滞留,且主要沉积于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在高尔基复合体与糙面内质网所芽生的转移小泡融合处,亦有~(147)Pm滞留的放射自显影象。而在肾小体足细胞的线粒体和溶酶体中,有浓集的放射自显影径迹呈现。在肾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细胞核中和胞质的线粒体和微体中,亦有较多的~(147)Pm滞留。 随着观察时间的延续,~(147)Pm在骨有机质亚微结构中呈现选择性、持续性的沉积增多。可浓集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核中。此外在骨组织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部位,亦有较多的~(147)Pm沉积,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9.
分别经尾静脉给对照、妊娠17天和泌乳(分娩后1天)的BALB/c小鼠注射1.85×10~4Bq/g体重~(147)Pm(NO_3)_3溶液,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活杀母鼠及子鼠,以便确定当时~(147)Pm的滞留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3组动物体内~(147)Pm的存留有显著差异。尽管3组动物肝脏初始摄取~(147)Pm的量均约为注射量的60%,但两实验组动物肝脏~(147)Pm生物半排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注射后1,14和21天,股骨中~(147)Pm活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组仔鼠体内~(147)Pm含量在注射后1和4天比妊娠组仔鼠高20多倍。妊娠晚期母鼠胎盘及胎膜~(147)Pm含量明显高于胎鼠,提示,胎盘屏障限制了~(147)Pm向仔代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分别经尾静脉给对照、妊娠17天和泌乳(分娩后1天)的BALB/c小鼠注射1.85×10~4Bq/g体重~(147)Pm(NO_3)_3溶液,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活杀母鼠及子鼠,以便确定当时~(147)Pm的滞留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3组动物体内~(147)Pm的存留有显著差异。尽管3组动物肝脏初始摄取~(147)Pm的量均约为注射量的60%,但两实验组动物肝脏~(147)Pm生物半排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注射后1,14和21天,股骨中~(147)Pm活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组仔鼠体内~(147)Pm含量在注射后1和4天比妊娠组仔鼠高20多倍。妊娠晚期母鼠胎盘及胎膜~(147)Pm含量明显高于胎鼠,提示,胎盘屏障限制了~(147)Pm向仔代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应用色谱—质谱(GC-MS)及裂解色谱-质谱(PGC-MS)测定了乙烯基三甲基硅烷等离子体聚合反应中的气体冷凝物及聚合物,研究推导了等离子体聚合反应历程。单体在气相中被电子撞击,然后扩散到基底,在基底发生链增长和链终止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盘荷波导通带特性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计算带耦合器的盘荷波导通带特性的一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基本相符。利用它可以分析各种公差对加速系统通带特性的影响和探索改善通带特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在 X 线诊断照射中受检者所受剂量的一种估算方法。对自行设计制作的非均匀人体模型进行了实验,测定了几种 X 线诊断时体模内的吸收剂量;并应用 ICRP 第26号出版物所推荐的权重因子,估算了有效剂量当量与体表射线入射口的照射量之比值。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气体活度绝对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描述了一台β放射性气体活度绝对测量装置以及测量结果,装置建成之后,用^8^5Kr及^3H对端效应,壁效应,吸收效应以及电子在玻璃绝缘体表面上的吸附效应等作了认真仔细的实验测定和研究,最后测得该装置的系统不确定度为0.24%,重复性为0..1%。本次测量的^8^5Kr及^3H样品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6%及0.1%,合成不确定度为0.26%。  相似文献   

15.
辐照后的葡萄糖碱性溶液在267nm 处有一特征吸收峰。当葡萄糖溶液浓度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都为0.1M,受照剂量在1×10~5—1×10~7rad 范围时,吸光度峰值与吸收剂量呈线性。温度从5℃至35℃时,温度系数为 0.9%/℃。吸收峰值有衰退,但在低温下衰退大为减慢。本文还讨论了葡萄糖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及其它因素对辐照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在微型堆零功率实验装置上用脉冲法、断源法和周期法对原型微堆中心控制棒及反射层效率测量的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实际观测了粒径差别较大的两类多分散度钚气溶胶在国产1号超细纤维滤布不同深度中的捕集显分布,考察了指数过滤规律假设在其浓度监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e~+云团中反应的机制及其对正子素形成几率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激发分子也有可能对Ps形成作出贡献的观点,并提供了描述三重态正子素(O-Ps)形成几率(I_3)并能反映激发能转移方向的理论近似式。通过对含弱电子清除剂的二元分子介质中I_3值的分析,提出了“共振复合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弱电子清除作为添加剂对分子介质中I_3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微剂量学在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原发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微剂量学的基本概念,用改变 Rossi 型正比计数器(LET-SW1/2)腔内组织等效气体压力(体积比分别为 CH_4:64.4%,CO_2:32.4%和 N_2:3.2%)的方法,测量了~(60)Coγ射线在50—200mmHg 的气体压力范围内所相应的模拟组织直径(0.92—3.7μm)上的事件大小的分布谱。从而,建立了单次能量沉积事件比能的剂量平均与模拟组织直径的经验关系。并对照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产额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推论得到淋巴细胞辐射敏感区的直径约为0.93μm。  相似文献   

20.
配体量对~(153)Sm-HEDTMP生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配体羟乙基乙二胺三甲撑膦酸(HEDTMP)的量对配合物^153Sm-HEDTMP的脂水分配系数、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性以及配合物在羟基磷灰石(HA)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体量的增大,配合物在正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减小;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下降;在HA上的吸附率有降低的趋势,但不明显。根据三项生化性能对^153Sm-HEDTMP在体内代谢的影响,实际应用时配体应适当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