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笔架山水厂的原竖流折板絮凝池加侧向流波纹斜板沉淀池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现有斜管沉淀池的运行经验提出了改造措施,总结了设计斜管沉淀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丰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几点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排泥管是斜管沉淀池常采用的一种排泥形式,以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排出泥浆含水率低。特别是中小型水厂斜管沉淀池尺寸、构造不便采用其它形式排泥设备时,穿孔排泥管往往得以首选。但在运行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穿孔排泥管孔眼易堵塞,造成斜管沉淀池积泥严重,大量矾花从斜管内涌出;2.孔眼清疏困难,必须停产。且排空整池水时间长,浪费大量沉淀水,3.本厂采用的排泥阀为普通闸阀,排泥操作劳动强度大,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沉淀处理设施 ,其机械排泥方式容易出现刮泥死角。在新乡市第四水厂二期工程实践中 ,通过部分机械、工艺、电气控制的技术改造及改变排泥运行方式 ,使斜管沉淀池的积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供老厂改造及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一些采用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处理低浊水库水的水厂在运行中出现矾花上浮现象,多则一星期,少则两三天,斜管沉淀池上方的清水区积满了絮状物,致使沉淀池出水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节省占地和投资,广东四会市某小型供水厂扩建工程将反应池与沉淀池进行了合建。重点介绍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以及设计、施工所遇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天津市凌庄水厂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较高的问题,对斜管沉淀池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在斜管沉淀池排泥车上加装双侧表面冲洗设施,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下降,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质。同时,节省了相当数量的水厂自用水和人工工时。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由于布水不均匀造成沉淀出水浊度高的问题,在斜管沉淀池前增加整流段,采用平流加斜管沉淀池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地将延安市某县城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1.2×104m3/d提高至1.6×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由6.15 NTU降到2 NTU以内,沉淀池出水TOC浓度平均值为1.85 mg/L,平均去除率为39.67%,降低了后续滤池的运行负荷,使出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8.
对斜管沉淀池、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及小间距斜板沉淀池进行比较,初步了解各种沉淀池的优、缺点,适用条件。随着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水源日益重要,处理地表水的净水厂日渐增多,而沉淀池作为地表水处理的重要环节,是地表水净水厂不可忽视的部分,也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常用的沉淀池方式:斜管沉淀池、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及小间距斜板沉淀池进行简要的分析、比较,对每种方式各自的特点、适用条件、运行管理方式、工程造价方面进行论述,为工程设计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混凝的动力学原理,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种类及用途.并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处理低浊度水库水时,斜管沉淀池矶花上浮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厂的高效沉淀池由于设计构造和水力条件特殊,其池面及斜管周边均易滋生大量藻类,不仅会堵塞斜管、降低沉淀效率、增加运行成本,还会导致某些出水指标不达标。为解决此类问题及改善沉淀效果,设计和开发了“光伏+反洗”复合工艺技术。通过优化分布式光伏板的光照角度、架设方式等,最大程度避免阳光直射高效沉淀池的池面,有效抑制了池内藻类的繁殖;此外,配套构建气源、调节阀、自控系统等一体化反冲洗系统,形成了一套操作简便、运行高效、效果可控、成本较低的反洗方案,可将残存在斜管上的附着藻类彻底清除。自“光伏+反洗”复合工艺系统实施以来,高效沉淀池池面及斜管周边藻类附着基本消失,且该区域光伏系统发电量达57.3×104kW·h/a,总体上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应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的概念,认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截留沉速不相同。分析目前我国平流沉淀池具有挖潜增产的能力。导出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之间的计算式,提出斜管沉淀池的截留沉速为0.13~(mm)/s~0.23~(mm)/s。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某水厂斜管沉淀池上部聚积泥状绒体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增改措施实施情况,采取在斜管沉淀池水管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等技术措施后,洗池次数减少了50%以上。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泥状绒体的可能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水厂在运行中出现的絮体上浮现象,分析了成因,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基本消除了絮体上浮的现象,保证了斜管沉淀池的稳定运行,达到了减少洗池次数、减轻滤池负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湛 《山西建筑》2006,32(8):170-17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针对絮体上浮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斜管沉淀池絮体上浮的对策,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脉冲澄清池的运行现状和弊端,提出了将其改造为栅条絮凝/斜管沉淀池的两套不同方案,详细介绍了方案设计内容,并从运行效果、生产调度和经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方案一在以上各方面更有优势,在水厂工艺衔接、转换方式上更灵活,是值得推荐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斜管、斜板沉淀技术的理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论点,该论点如经实验证实切实可行,可给沉淀工艺的设计及已建斜管、斜板沉淀池的技术改造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平  张戎 《城镇供水》2008,(2):90-91
通过对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和运行分析,结合新水标的浊度标准,注重过程控制,提出降低沉后水浊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9,(18)
在平流沉淀池末端经常会出现末端跑矾花问题,分析平流沉淀池集水槽布置情况,确定水浊度和孔口流量发生的变化,改造平流沉淀池集水槽相关工艺,提高平流沉淀池的质量,避免影响到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中,幅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等单体出水通常涉及到集水槽的设计,其中关于集水槽水深的计算是关键一步,基于工程设计的经验以及多处文献的查阅,对集水槽构造形式、水流特点、水深计算的假定条件和计算方法以及在污水处理单体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水深相比较,明确公式的适用场合和假定条件,为相关设计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