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资源,深入挖掘并正确解读古代法治思想,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礼法合治"思想的剖析,在梳理传统治国方式的过程中,探究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蕴含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底蕴和精华,对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本文以现代法治视角,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传统儒家和谐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儒家和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不相适宜,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为指导,对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转换和科学构建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西方传统的法治思想,阐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认为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应积极借鉴西方的法治文明,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建立用权利制约权力的有效机制,创建完备的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治国方略;道德和法律在内容、性质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运行机制上相互分工,在功能作用和调节范围上具有互补性;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和西方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德治不是人治,法治不排斥德治;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做到德法相济,标本兼治,以德为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首先要正确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德治”思想,不能简单把德治等同于人治。由于中国选择并走上了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因此需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德治与法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产生了许多有见地的治国思想,在实践中,各种观点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磨合,相互贯通,推动了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日益成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缺一不可。我们要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历史继承性,因此,要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产生了许多有见地的治国思想,在实践中,各种观点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磨合,相互贯通,推动了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日益成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缺一不可.我们要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历史继承性,因此,要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产生了许多有见地的治国思想,在实践中,各种观点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磨合,相互贯通,推动了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日益成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缺一不可.我们要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历史继承性,因此,要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各种哲学渊源中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其“差等观”深刻地体现于家庭(族)生活、社会生活、政治和法律生活等方面的理论当中,对中国古代的法思想影响至深.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应当对传统的“差等观”加以扬弃改造,批判继承,在全社会树立现代的、注入自由平等观的“差等观”.  相似文献   

10.
礼治与法治各有所长.我国的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乡土社会里没有生发法治的土壤.推行社会主义法治,有必要吸收传统礼治的积极因素.实行法治与礼治的融合.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由以人治为基准的传统法制逐步稳定地转变为以法治为基准的现代法制,法治理念不断深化,民主法制建设地位不断提高;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司法制度不断健全,司法改革稳步进行;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法制建设持续发展。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成就。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比较“法制”和“法治”的异同,阐述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探讨我国法治发展的规律,从而进一步阐明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目标写入政府报告.1999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由此"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的宪法原则.治国方略的变化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依法行政、法治行政.本文就地方法治政府的定义、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做了简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伯尔曼先生提出"法律信仰"这一命题,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伯尔曼式"法律信仰"虽源于于西方,但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具有超越意识,树立法律权威,体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独到的特点,其中不乏与当代法治价值、理念偶合之精华。思考和发掘这些精华,并将其置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要求之下加以扬弃和升华,对于探索当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法治创新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法治建设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从法制到法治的理论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法治建设新境界等几个历史阶段,科学总结百年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开拓法治中国建设的光明...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是西方现代最具思考力的哲学家和法学家,他的法哲学思想中包含了深刻的法治思想,具有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极强的思辨性和视角的独特性。尽管也存在其局限性,但是对我们今天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黑格尔法治思想的亮点和局限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现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为此,人民警察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与深刻内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自觉坚持并运用法治理念指导公安工作,努力推进我国公安机关的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曾对东南亚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在世界法律体系中独树一帜,深刻影响着古代乃至现代中国。深入挖掘其中要素对于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源 《商品与质量》2011,(S6):126-127
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儒家的礼治思想对法律的渗透是广泛而深入的,礼与国家法律的制定、执行,甚至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法治建设,即依据法律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在构建现代法治社会时,礼治思想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应该合理的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