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分析10-201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的突水危险性,采用多元地学信息系统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下含水层专题图,采用富水性指数法进行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别给出太原组砂岩、灰岩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突水危险性的分区图,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新庄矿三2煤多个采掘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突水及其防治进行分析总结,特别是对三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的赋存、突水机理、突水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从设计着手,采取物探、钻探等防排水措施,在顶板砂岩水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长征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5):15-16,21
斜沟煤矿二水平21采区辅运大巷上山掘进遇特厚煤层垂直导水裂隙带,沟通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水,造成工作面钻孔突水,累计突水量26 511 m3,影响大巷施工2个月。通过本次钻孔突水,对煤层浅埋薄基岩区顶板砂岩裂隙水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今后斜沟煤矿及相似地质条件矿井防治顶板砂岩裂隙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权台煤矿9106工作面底板突水概况,并阐述了该面底板突水机理及综合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2):193-195
针对崔木煤矿21301工作面压架突水,研究了冒落带与上部延安组顶板和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区沟通,导水裂隙带与上部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导通,对下部含水层形成补给。分析了突水灾害发生的原因,通过采取严格控制采高、实施间隔放煤、加强超前支护等措施,来避免压架突水事故。相关经验措施可以为崔木煤矿类似受压架突水威胁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带压开采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带压开采工作面实现安全回采,满足《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以邢台某矿5519工作面为例,介绍其范围内含水层及隔水层分布情况,并对该工作面回采前的顶、底板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层顶板的野青灰岩含水层、5#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及煤层底板的砂岩层和伏青灰岩含水层为直接充水水源,需重点防范.最后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工作面回采安全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作面基本满足安全开采要求,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探水措施后,工作面可以安全回采.该评价结果对于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顶板砂岩富水性分析是顶板砂岩突水机理研究与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以君安煤矿8#煤层82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在研究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的多元信息拟合方法,对砂岩富水性进行分析与定量评价。研究表明,顶板砂岩富水性主要受到砂岩厚度、砂泥比、富水异常区与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富水性综合评价值为0.43,823工作面顶板砂岩富水性较弱,突水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济宁三号井田矿井突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水源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三井田,尤其是一采区在开采3煤过程中受到上覆3煤顶板砂岩、侏罗纪红层和第四系下组等含水层的突水威胁。本文基于水化学方法,利用水质测试资料,结合聚类分析法描述了一采区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分析了突水水源。目前,进入一采区工作面的的水源主要为红层水和3煤顶板砂岩水,3煤顶板砂岩水所占比例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工作面涌水量资料验证了水化学法判定突水水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工作面水质进行化验总结,运用AquaChem软件绘制Piper三线图,对7199工作面4个月的水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199工作面突水水源中包含顶板砂岩水、分界砂岩水、第四系底含水和侏罗白垩水。为更准确地确定突水水源间的主次关系,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结合矿井含水层水化学分析资料,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选取6种常规离子作为判别因子,最终得出7199工作面直接出水水源为顶板砂岩水和下石盒子组底界砂岩水,并存在第四系底含和侏罗白垩水的间接补给。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占很大比例.以司马井田1112工作面为例,对其所采取的探放水措施,旨在探明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含水规律.结果表明该含水层具有普遍含水性弱,但局部中-强含水的特点,以及随与煤层距离的增加而含水增大的规律.所采取措施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为煤矿类似顶板防治水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夹河煤矿2煤顶板砂岩突水点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突水点与褶曲,突水点与断层,突水点与深度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2煤顶板砂岩突水的治理方法,为2煤采掘工作面顶板砂岩水的预测预报及水害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营盘壕煤矿首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水害问题为顶板砂岩水害,顶板砂岩水害防治的关键是对工作面采后导水裂缝带发育范围内含水层水进行超前预疏放。通过对工作面导水裂缝带范围内含水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全面掌握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厚度、分布及空间状态,为工作面顶板砂岩水探放及防治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米村矿280051工作面出水情况,分析得出,该工作面的出水原因为底板隔水层薄,顶板导水裂缝带导通顶板砂岩含水层及断层破碎带导水的影响等。针对上述原因分别对底板采取了打钻注浆加固、拦截补给水源等防治水措施,降低了工作面涌水量,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矿井水的涌(突)水水源和机理认识不清,直接影响新庄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这一问题,通过水质分析和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判定新庄矿井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水源;同时在含水层的厚度、单位涌水量、物探含水层富水异常区、钻孔消耗量、岩芯采取率、地层脆塑性比6个主控因素的含水层富水性分析和综放开采条件下冒裂安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多结果叠合对首采区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井顶板涌(突)水水源为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和中侏罗统直罗组、延安组上、中部(煤8层顶板以上)砂岩复合承压含水层,其中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是主要致灾水源。首采区内8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均能沟通洛河组砂岩含水层,首采区全区域为冒裂危险区。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区中Ⅰ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北部及中西部,Ⅱ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中部及中西部,Ⅲ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中东部及南部,Ⅳ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东部及南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陕北侏罗系煤田顶板直罗组砂岩水害难以防治的问题,以柠条塔井田顶板突水为例,分析了砂岩含水层厚度、砂泥岩组合及风化砂岩层3个因素对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程度;基于多因素复合分析法,确定了直罗组岩性结构指数、砂泥比系数、砂岩风化率3个指标对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权重及直罗组砂岩富水性等级范围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岩性结构指数能很好地反映砂岩含水层的孔隙度、渗透性及粒度对富水性的影响;应用多因素复合分析方法确定了3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0.3、0.4,并根据权重结果将其富水性分区划分为强、中、弱3个等级,其中综合指数为0~1.6为弱富水区、1.6~2.3为中等富水区、2.3~3.0为强富水区,强富水性区域主要位于井田南部、中西部及东北部的局部,富水性中等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井田中部及北部的大部分区域,井田的南北翼各存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富水区。分区预测结果与矿井实际顶板突水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陕北侏罗系煤田顶板水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预测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飞  石志远  郑士田  王琦  徐智敏 《现代矿业》2022,(7):250-254+262
煤矿突水事故发生后,识别突水水源对于制定救援方案意义重大。为快速实现突水水源识别,选取了徐庄矿历史采集的20组水样数据,对其Ca2+、Mg2+和SO42-等常规离子采用聚类分析、浓度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将水样划分为A、B、C、D 4组,并确定其分别来源于太原组L4灰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底界砂岩含水层和7#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以各含水层离子浓度范围为数据库,绘制了基于Piper图的离子库分区。为进一步验证离子库分区图的准确性,对该矿7331工作面的突水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水样在离子库分区图中的位置变化情况,确定了其突水过程存在着突水水源的动态转化,依据离子守恒计算出混合突水水源中7#煤顶板砂岩水占比26.96%,上石盒子砂岩水占比73.04%,与实际观测得突水水源中7#煤层顶板砂岩水占比20%~25%、上石盒子砂岩水占比75%~80%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水量、水温等方面,对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异常突水水源和突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17煤层顶板砂岩水,F038断和附近的列隙水以及少量的13煤层顶板砂岩水。  相似文献   

18.
对权台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中的大断面支护、顶板砂岩水防治、防火及提高煤炭采出率等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海孜矿特殊突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5年5月21日海孜矿745工作面发生特大顶板砂岩突水、瞬时最大水量达3887m^3/h的罕见事故,从充水因素、突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该次特大突水事故原因,提出745工作面水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徐庄煤矿7199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顶板裂隙带导通煤层顶板砂岩水和石盒子组底界砂岩水,造成长期高水量涌水,危及工作面回采。通过对矿压分析和观测涌水量的变化,根据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和矿井地质资料,确定了水源及出水规律,得出了水量变化同工作面来压之间的关系,准确预测涌水量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成功解决了徐庄矿7199工作面顶板突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