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控制的具有高频链的200 W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法.正弦波逆变电源由一种新的全桥移相DC/DC软开关变换器和DC/AC周波变换器级联构成.介绍并分析了全桥移相DC/DC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方法和设计注意事项,以及全桥移相DC/DC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6个电路拓扑变换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实现DC/AC周波变换器的新的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其控制原理框图.最后利用PSIM软件对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符合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相控整流效率低和装置体积大的问题,在阴极保护电源中设计了一种ZVZCS(零电压零电流变换)DC—DC变换器的拓扑,利用辅助变压器和辅助二极管实现ZVZCS,并对DC—DC主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常规AC/DC变换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AC/DC变换器——三相/一相矩阵式变换器(3/1MC).该矩阵式变换器直接将三相交流380V/50 Hz输入变换为单相PWM高频、高压交流电压.由高频变压器隔离并调理为需要的幅值后,经倍流式整流、滤波输出预期的直流电压.控制电路由UC3879及外围逻辑芯片组成.通过4kW 28.5V/140A原理样机的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DC-AC变换器的控制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分析了传统的DC AC变换器固定滞环及正弦波滞环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DC AC变换器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案 ,对三种控制方案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控制方案在性能上优越于其他两种方案 .  相似文献   

5.
自耦变压器方式的18脉波整流电路采用多相整流技术来提高设备的功率等级、降低谐波,而利用移相自耦变压器可以降低整流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但不能实现电气隔离.为此,将多脉波整流技术与实现DC/DC变换器软开关相结合,提出了初级采取全桥移相控制策略、次级使用多相整流电路的新型DC/DC变换器电路结构,分析了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情况,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是正确性的,该变换器能实现滞后桥臂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不用工频变压器的SPWM(正弦脉宽调制)式DC—AC变换器,说明其工作原理,并讨论了主回路设计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DC/DC变换器滞后臂零电压开关范围窄、占空比丢失严重及转换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PWM全桥(ZVS PWMFB)DC/DC变换器,即在基本变换器变压器的一次侧串入1个耦合电感和2个隔直电容.利用耦合电感来实现较宽的输入电压及较大的负载范围的ZVS.由于耦合电感没有直接作为一个电感串联在负载电流支路中,所以它不会引起占空比的丢失.本文分析了此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它的工作原理的正确性和较高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于BUCK—BOOSTDC/DC变换器,如何获得较大的稳定裕度和良好的高频瞬态性能一直以来都是令研究人员棘手的问题。要使这种变换器稳定工作,往往需要在一个很低的频率下就滑离控制电路的增益,文章基于变换器的占空比控制方式与电流控制公式分析了右半平面零点的动态特性,为提高电源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环境急剧变化、能源紧张、节能减排压力的不断上升,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动态性能好、成本低等优势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技术需求日益增多.文章在分析传统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各种拓扑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隔离、高效、高功率密度的LLC谐振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对称拓扑结构.通过研究LLC谐振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设计了300 W,336/24 V的双向DC/DC变换器样机模型,并在Cadence Pspice环境下,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从空载到满载全范围工作状态下,仿真实现了谐振侧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VS)和整流侧整流二极管零电流开关(ZCS),减小了损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电磁干扰(EMI),验证了双向DC/DC变换器对称拓扑结构及其谐振电路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改进型全桥移相ZVS—PWM DC/DC变换器.该电路简单高效,超前臂、滞后臂都能在很宽的范围实现软开关.介绍和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和两个主要波形,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在电源领域的应用,设计了10kW大功率的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该变换器主电路采用全桥拓扑结构,控制电路采用PWM移相控制芯片UCC3895。详述了主电路变压器、滤波电感、滤波电容和谐振电感的参数设计,介绍了PWM移相控制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的设计。通过对样机的测试结果分析,验证了理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传统的单重PFC变换器不利于开关频率提高以及输出功率不高等缺点,提出了以UCC28070为主控芯片的双重PFC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使两组Boost单元电路中的电感电流相互交错来降低输入电流纹波和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从而提高其开关频率、功率等级和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双重PFC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小的输入电流纹波、低的功率开关电应力,并能够大幅度减小整个功率电路的成本.此变换器可适用于大电流高功率等场合.  相似文献   

13.
详述了一种基于USS通信的一拖三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实现。该系统根据管网压力信号由变频器动态调整泵的运行状况,实现变频无级调速。通过PLC与变频器的通信数据,控制工作泵数量的增减,真正做到用水和供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协议转换器能够解决异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问题。而当前的转换器在协议转换过程中都是被动的 ,也就是说它不能主动地发送一个信息来初始化一个转换。通过研究基于计时 Petri网的协议转换器的构造技术 ,提出动态协议转换器的具体构造算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以AT89S52单片机和TLC1543A/D转换器为核心的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了单片机和A/D芯片的接口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磁控锁线性电源易短路和遭受雷击损坏及常造成蓄电池损坏等缺点,研制了一款具有供电、开锁及充电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开关电源式磁控锁电源。以单端反激变换器作为一体化电源的核心,设计了磁控锁开锁电路、蓄电池管理电路及继电器切换电路,并对反激变换器的反馈及补偿网络进行了设计分析,推导出了反馈到输出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经过850μs达到稳定输出电压,表现出良好的动特性。说明新型一体化电源达到了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的设计要求,可增加楼宇对讲安全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便携式通信设备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和效率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步整流模式的BOOST型DC-DC变换器电路,以提高芯片的转换效率。该设计采用CSMC(Centr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0.5μm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并利用0.5μm双层多晶硅三层金属的CMOS工艺实现了电路的版图绘制。仿真结果证明,变换器能稳定输出电压,并具有较小的电压纹波和较高的转换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低功耗无损电流检测技术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DC-DC电流模开关电源的结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低功耗无损电流检测技术,降低了开关电源的静态功耗。该技术实现了"虚拟"的无损电流检测电阻和一个低功耗高灵敏度的电流检测放大器。通过降低电流检测电路的功耗,优化了电流模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功耗,从而实现了静态功耗的最小化。基于无损电流检测技术设计,开关电源的静态功耗为61.22 mW,为典型情况的57.5%。  相似文献   

19.
高频链电路与矩阵变换器相结合,可以使功率双向流动,以及使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但也增加了矩阵变换器的换流难度。就三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换流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解结耦思路,提出一种新型SPWM混合调制策略,并介绍其核心逻辑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该控制策略可实现一步自适应换流亦可减小矩阵变换器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柔性变流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雨幕墙压力传递的频域求解方法,推导当气屏有渗漏时雨幕墙压力传递频域特征参数的表达式,并结合气屏渗漏模型分析气屏渗漏对雨幕墙压力平衡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屏从无渗漏到有渗漏,雨幕两侧压差的均值及低频脉动响应由平衡变为不平衡,但是脉动共振响应变小.气屏孔隙流量系数及气屏孔隙有效深度对压力平衡的影响很小,而气屏渗漏流量及气屏孔隙流动指数的影响较大.随着渗漏流量或流动指数增大,压差均值与低频脉动响应增大,而脉动共振响应减小.利用原非线性控制方程组的时域求解结果,验证了通过统计线性化得到的频域求解方法在此类雨幕墙压力传递求解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