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程博华 《山西建筑》2005,31(2):54-55
介绍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可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阐明了液化以及碎石桩抗液化的内在机理,并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举例说明了加固效果,指出了碎石桩加固技术在高速铁路地基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是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高速铁路有别于传统铁路的最大特点是列车运行速度高,从而对铁路路基的振动和沉降等提出严苛的控制要求,突破传统岩土工程理论和技术范畴,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已经成为铁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动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文中总结国内外对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力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路基内部动应力分布特征和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的放大效应、列车运行引起路基循环累积沉降分析方法及控制和修复技术等三个方面,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章斌  黄勇 《山西建筑》2008,34(4):118-120
针对深水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存在的技术难题,探讨了桩底注浆提高桩端承载力的机理,详细地介绍了桩底注浆工艺、桩底注浆材料及施工过程,对桩底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桩底后注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速铁路对软土路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了CFG桩的特点,结合哈大客专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采用CFG桩处理前与处理后作了对比分析,得出CFG桩处理后效果非常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刘道前 《山西建筑》2009,35(19):275-276
分析了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变形的原因,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路桥过渡段的工程处理方法,归纳了不同情况下路桥过渡段的处理重点以严格控制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保证高速列车的平稳舒适运行。  相似文献   

6.
金林哲 《山西建筑》2014,(21):108-109
通过自平衡测试法在绍兴某大桥较大吨位桩基承载力试验中成功应用,阐述了自平衡测试法的测试原理与方法,总结了自平衡法在桩基承载力测试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和雷  王闯 《山西建筑》2006,32(18):68-69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了理论计算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存在的问题,指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的计算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利于设计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段伟 《山西建筑》2011,37(6):121-122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某路段岩溶地基处理实践,介绍了岩溶地基注浆处理加固法的施工工艺,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对该技术的相关工艺参数及具体施工步骤进行了探讨,指出岩溶注浆加固地段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武培孝 《山西建筑》2009,35(12):285-286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在高速铁路施工中采用CFG桩加固软弱地基,对该施工方法以及加固后的效果检验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了高速铁路施工中用该方法加固软弱地基技术的可行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地基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用ANSYS对某特大桥索塔哑铃型承台群桩基础与土体共同作用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利用桩土界面间水平方向位移相容,桩土界面间竖向设置双曲线本构方程的弹簧,能较好模拟竖向荷载作用下特大型群桩基础桩土间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所得承台沉降与承台荷载的关系曲线、桩顶轴力分布、桩顶轴力随承台荷载变化的关系曲线,与其离心模型试验实测成果较一致。在用离心模型试验成果验证数值分析的正确性下,用其数值分析成果进一步深入分析群桩基础的承载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1.
饱和黏土中热交换桩承载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8℃,28℃→55℃,28℃→55℃→28℃三种工况下,开展宁波饱和黏土中热交换桩承载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先对桩土加热(降温),再进行静载荷试验,测定土体的温度和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及桩顶位移、桩身轴力和荷载–沉降试验数据,研究土体的热固结过程及桩负摩阻力的形成机制;其次,以模型试验为原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考虑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桩–土有限元模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进而讨论温度对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升温后,桩、土发生膨胀变形,土中出现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孔压的消散,土体发生热固结现象,且其固结沉降量大于桩体沉降量,地基最终表现为沉降变形,而桩侧出现下拉荷载,产生负摩阻力;随温度的升高,沿深度方向,桩身轴力衰减,热固结后土体的强度有所提高,桩侧摩阻力增大,单桩极限承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路基的过大沉降影响轨道结构耐久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有必要及时通过抬升路基水平恢复轨道线路的垂向平整性。尝试通过在路基表层和轨道混凝土底座之间进行非水反应高分子聚合物填充注浆的方法实现轨道结构的整体均匀抬升。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测试分析了抬升后轨道-路基的整体动力学性能及长期耐久性。通过定点循环激振试验对比分析了路基抬升前后的轨道整体刚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抬升后整体刚度相比抬升前略有减小,但对轨道-路基体系自振频率的影响有限;模拟列车运行的大周次循环加载测试了抬升后路基的动力累积沉降和动刚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抬升后路基在列车长期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结合对高速铁路技术标准的研究,系统全面的对桥梁方案和路基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通过建立评判模型使整个评判决策过程系统化,并对某新建客运专线典型路段和路桥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我国高速铁路选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军华 《山西建筑》2011,37(6):155-156
针对高速铁路桥梁这一新的结构,结合轨道结构对桥梁的要求,论述了其设计特有的主要指标及关键技术,并对有碴轨道桥梁和无碴轨道桥梁的设计作了探讨,对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维俊 《山西建筑》2002,28(8):150-151
介绍了桥梁下部基桩施工的方法,从人工挖孔、冲击法成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钻孔以配筋少、无需预制、施工方法简单、速度快和投资少等优点,在桥梁建筑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某铁路CFG桩复合地基试桩静荷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耀伟 《山西建筑》2008,34(16):284-285
通过对龙厦铁路某里程段CFG桩复合地基试桩静荷载试验,确定了该里程段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CFG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为施工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京沪高速铁路弹性地基梁桩基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山西建筑》2006,32(13):268-269
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工程经验,对弹性地基梁的桩基础布置方式进行了讨论研究,并通过大量的科学计算对桩基布置进行了设计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饱和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合理地预测线路工后沉降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现场沉降观测数据表明不同饱和度地区路基沉降曲线线型变化较大,基于饱和理论的沉降预测方法在工后沉降预测中存在不能准确描述沉降规律,且存在预测值偏小的风险。基于实测沉降规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非饱和土地区路基的沉降预测曲线模型。分析了预测曲线模型的特点,并基于最小二乘法给出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5标段沉降数据,提出相关系数、偏差度、稳定度为模型有效性检验指标,结合施工完成2 a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在施工完成3个月及6个月所提模型与规范要求3种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对3条不同饱和程度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饱和土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为非饱和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合理判断工后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雷长顺  肖世伟 《山西建筑》2012,38(3):146-148
首先分析了高铁路基管桩处理后沉降计算理论模型,比较了常规桩基础与复合桩基的沉降计算差异,并确定按照常规桩基础对管桩进行沉降计算,然后按照常规桩基础对使用不同桩长、桩间距及桩径处理后路基的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表明使用管桩进行加固可以有效的控制路基的沉降量;桩径对沉降影响不显著;桩间距对沉降影响明显;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桩长对沉降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赵晓明 《山西建筑》2010,36(12):128-130
针对地基土的复杂性,介绍了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几种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大西客专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汾河河谷地段的地层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地基承载力的取值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意见,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