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油井流入动态曲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方程,它适用于注水保持压力开发的油田采油井底出现油、气、水三相流动时流入动态的计算.该方程很好地解释了矿场稳定试井中出现的“拐弯型“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并可用来确定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预测不同含水、不同流动压力下采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注水保持压力开发油田,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原有的IPR方程已不适用。利用kro/(μoBo)与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流入动态方程及其通式,然后将油相拟稳态流动方程与油相和液相相对流动能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描述具有最大产量点的流入动态曲线的新型流入动态方程。这种新型的IPR方程可用于不同流动压力下油井流入动态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矿场系统试井中流入动态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等实际问题,满足矿场工程精度要求,所建立的流入动态方程能有效评价预测油井产能和确定油井允许的最小流压界限。 相似文献
3.
应用矿场资料研究表明,油井自喷采油时,控制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油井自喷能量损失较小,根据油井油气水三相流时流入动态曲线变化特征研究证实:油井生产时应当控制井底压力大于或等于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油井流压低于这个界限以后,油井产量将会急剧下降。因此联结油层与井筒的节点压力一流动压力,应当控制在下述范围内:Pwfmin≤Pwf≤Pb,在这个范围内的流动压力就是合理的流动压力。 相似文献
4.
5.
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油藏油井流入动态方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当井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会从原油中析出,油井产量将受到很大影响,主要因素包括油藏的渗透率和油的相对渗透率的改变,以及原油地下粘度和地下体积系数的变化。通过原油流动系数与流动压力之间的二项式关系,建立了油藏在饱和和未饱和情形下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并建立了新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的通式。 相似文献
6.
采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油田的实际资料,给出了一个确定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经验公式,有这个公式,只要知道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便可计算出井或油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提供的方法简便适用,很容易为油田工程人员所掌握,得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数据可作为油田配产和油田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平气井的流入动态方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体稳定渗流原理,建立了气藏中水平井产能分析数学模型;在获得数学模型的解(即水平气井产量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水平气井的二项式产能方程;依此进一步研究了水平井段长度,气层厚度,地层各向异性及地层损害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流入动态关系曲线。该研究结果可为水平气井的气藏工程,动态预测及产能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和压力敏感性,使开发难度加大。当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流入动态指示曲线凹向压力轴,会出现一个产量最大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平面径向拟稳态渗流规律出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对油藏渗流的影响,与油相和液相相对流动能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具有最大产量点的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直井流入动态方程,据此可对油藏产能进行评价预测,确定出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和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在龙南、新站油田的应用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满足矿场工程精度要求,说明所建立的流入动态方程能有效评价预测油井产能和确定油井允许的最小流压界限,为充分发挥油井生产能力、合理高效开发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液井合理井底流动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井进行提液生产时,当井底流动压力低到一定界限后,随着它的进一步降低,油井产油量会降低.为此,在考虑提液过程中原油脱气、储层渗透率下降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对油相相对流动能力和储层渗透率进行修正,建立了新型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通过对油井流入动态方程进行求导,得到了油井最大产油量点所对应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提液井合理的井底流动压力应当控制在最低允许流动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作图法与求导法得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相对差值小于1%,完全符合工程要求.通过新建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对影响井底流动压力的油藏开发参数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渗透率变化系数、地层压力的减小和油井含水率的增加,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减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相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于不同含水、流压和静压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预测公式,并用埕北油田30套系统试井资料对该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达到-0.1%;同时指出,pwf=2/3ph是油井的临界流压;当pwf<2/3pb时,油井产量随流压的降低而大幅度降低.临界流压是地层的特征参数,不随地层压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新型IPR曲线及最小井底流压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水保持压力开发油田中,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表明原有的经典IPR方程已不适用。利用k_m/(μ_oB_o)与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流入动态方程及其通式,然后将油相拟稳态流动方程与油相和液相相对流动能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描述具有最大产量点的流入动态曲线的新型流入动态方程。这种新型的IPR方程可用于不同流动压力下油井流入动态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矿场系统试井中流入动态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等实际问题,满足矿场工程精度要求,说明所建立的流入动态方程能有效评价预测油井产能和确定油井允许的最小流压界限。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场试验的试采井资料,绘制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并给出确定试采井合理流压的方法。分析得知,试采井合理井底流压不应低于流入动态曲线第一个拐点对应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压力监测系统是进行油田动态监测、分析和制定科学开发调整方案的基础。目前现场应用较多的液面恢复测压方法存在综合密度ρ处理精度低、计算过程忽略原油脱气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真实的压力状况。根据液面恢复测压原理及油井开发过程井筒相态变化特征,建立了考虑井筒脱气的综合密度ρ处理新模型,对比分析了含水率、脱气量以及关井时间之间的变化对地层压力产生的影响,并对地层压力计算步骤进行了讨论,认识到当脱气量和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考虑原油脱气对地层压力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最后利用综合密度ρ处理新模型对油田现场的实测井进行应用计算,得到较为可靠的地层压力结果。新模型求解过程简单、实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这无疑对油田压力系统监测及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高饱和压力油藏应力敏感性强、不适用常规产能预测方法的问题,从流动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研究入手,以达西定理为基础,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高应力敏感、高饱和压力油藏产能预测方法。用盐下油田3口井实测的向井流动态关系曲线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经产能预测方法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际测试值吻合得非常好,平均误差为4.1%。对于当井底流压低于某值,产量将随之降低,并且采用常规产能预测方法难以预测的难题,该新方法为此提供了科学的解决办法,对裂缝性高饱和压力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缆地层测试器(FMT)资料估算油藏无水采油期剩余油饱和度,是其在油田开发阶段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引入油层动用程度和油层采出程度的概念之后,笔者提出一种确定无水采油期当前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方法,即利用油层压力资料来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当油层处于无水采油期时,油层不含水,此时油层电阻率与原始油层电阻率变化不大,由常规电阻率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与原始含油饱和度差别不大,易得出油层“没有被动用”的假象。因此,应当利用FMT资料来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对于开发生产井,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和FMT资料综合估计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