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涧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清涧河流域不同年代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人手,以蓄水拦沙效益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蓄水拦沙效益是密切相关的,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应占有合理比重,坡面治理措施配置中需进一步加大封禁治理比例。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在流域减水减沙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以陕西省黑草河小流域为例,对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流域的径流输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对比评价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减水减沙效益,为流域内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和优化流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确评估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可为科学揭示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的驱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采用改进的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林草植被减沙模型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对近10年大暴雨作用下4个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在"2012.7.27"大暴雨中减沙效益为65.4%;杏子河流域在"2013.7.12""2013.7.25"和"2013.7.27"三场连续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别为56.5%、40.7%和36.5%;西柳沟流域上游在"2016.8.17"大暴雨中,林草植被措施减沙效益达84.2%;岔巴沟流域在"2017.7.26"大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为79%。大暴雨作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明显,但遭遇连续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会降低。  相似文献   

4.
水保措施的科学合理性配置将直接影响着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用的发挥,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在水保措施合理配置中运用新的手段和技术。以义县下堡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减流减沙效益、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基本的决策依据和约束条件,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分析得到基于生态安全的水保措施最佳配置原则,可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总结了较大流域综合治理减沙效益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减沙效益的定量数值,并对影响减沙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一条较大支流.建国以来,采取大面积水土保持和坝库工程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利用水文资料分析和水利、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对减沙效益进行估算,截止1981年,坝库共拦沙18亿立米,其中1971~1980年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近1.6亿吨,扣除因降雨量减少对减沙效益的影响,流域内因综合治理减沙效益亦达50%以上.通过对流域内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大理河的典型分析表明,在各项治理措施的拦沙效益中,淤地坝最大。其次是水库,治坡措施拦沙效益较小.  相似文献   

6.
大理河流域水沙变化重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水文统计的冥函数型经验模型或线性模型等,对大理河流域水沙关系、减沙效益与林草措施占比和坝地配置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流域暴雨洪水关系散乱,90年代以来暴雨洪水关系密切,近期暴雨产洪水平明显降低;流域洪水泥沙关系非常密切,不同年代没有发生趋势性的改变;80年代以来,流域年平均来沙系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近期有所减小;现状治理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与林草措施占比呈明显的正比关系;减沙效益的大小不仅与林草措施占比有关,更与林草措施质量及配置部位密切相关;现状治理条件下取得最大减沙效益的坝地最优配置比约为4.2%。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为建设实施水土保持项目的重要依据,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将取得显著的成效。文章以朝阳县下洼小流域为例,设定水保措施的决策依据、约束条件为减流减沙效益和土地适宜性评估结果,从数量、时间和空间上提出水保措施的最佳配置原则,可为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以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截止1989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361座,塘坝2666座,引水有效灌溉面积40.4万公顷,治理总面积8136km~2,治理度17.1%。以1970年为效益计算起始年,并将全流域划分为18个片,分别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计算1970~1989年间各项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量及综合减水减沙效益。水文法算得的综合减水效益为24.1%,减沙效益为30.6%;水保法算得的结果相应为29.9%和30.8%,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9.
吕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22年实测水文泥沙数据为基础,从降水~侵蚀产沙、径流~产沙关系入手,统计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在年内的分布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和植被生长发育期有关;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年际变化是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实施和小流域林草植被面积的增加,流域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逐渐减少。从单次降水~径流、降水~侵蚀产沙关系曲线来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着明显的减水、减沙效益,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龙区间近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龙区间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①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6.3%和20.9%,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和-9.7%,封禁治理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和2.2%。②河龙区间近期水利措施减水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变化不大,坡面措施减沙贡献率最大且上升趋势明显,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下降趋势明显。水保措施减沙贡献率普遍大于减水贡献率。近期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措施主体和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最大。③随着流域尺度的增大,河龙区间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临界雨强方法的孤山川水土保持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区分孤山川流域降雨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产水、产沙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孤山川流域1970年前产水、产沙临界雨强均为12 mm/d,1970年后产流临界雨强增大到21 mm/d,产沙临界雨强增大到28 mm/d。通过建立孤山川流域有效降雨与产水、产沙的相关方程,评价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结果表明:孤山川流域1970—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平均减水比例、减沙比例分别为45.4%、48.5%,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略低于气候变化的效果,两者所起作用之比大致为4.7∶5.3;2000年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果略高于气候变化效果,两者所起作用之比大致为6.2∶3.8。这说明2000年后黄土高原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使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位于南方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长序列历史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径流调控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水沙调配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3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平江流域径流洪枯比由治理前1958~1979年的年均3.51下降到治理后1980~2015年的年均2.45,枯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流域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减少1.48豫,尤其是治理后期的2003~2015年,流域年均输沙量比治理前下降了61.4豫.体现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控径流时空分配及减沙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的无定河与海河流域的永定河,同属于多沙河流。由于两流域在地貌形态和侵蚀产沙上的不同特点,无定河流域拦沙措施主要是在大量支离破碎的干、支、毛沟中修库筑坝,蓄水拦泥;永定河则是在河道上进行大规模的引洪放淤,用洪用沙。至今,两流域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减沙效益,且均以沟道工程措施减沙为主,坡面措施减沙为辅。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与节水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居仁 《中国水利》2005,7(13):172-174
通过分析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及节水型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水保生态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应有的作为.水土保持关键在水,节水定当先行;生态植被建设涵养水源,节水应从源头抓起;水土保持蓄水保土,小流域清水长流,节水致富于民;水土保持减沙淤积,减少了黄河冲沙用水,客观上起到了节省流域总用水量的作用.同时要科学认识森林植被建设对河川年总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核实的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对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1996年底,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7.32万hm^3,其中梯4.64m^3、林地18.26万hm^3、草地3.98万hm^3、坝地0.44万hm^3。北洛河流域(状头以上)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年均养活减少洪水8417万m^3,减洪效益21.4%;年均减水27793万m^3,减水作用24.7%。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洪沙1246万t,减洪沙效益15.4%;年均减沙1543万t,减沙效益16.4%。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水保功能理论分析了全国三级区功能,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为依据揭示防治措施和水保功能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总结10个基础功能,如生态维护、农田防护、蓄水保水、防风固沙、防灾减灾、土壤保持、人居环境维护、拦沙减沙、水源涵养和水质维护的分布区域及特征,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理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9~1999年间实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特性及其年际变化过程。应用水文法分析了大理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及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1970~1999年累计减洪量89.08亿m3、减洪效益35.6%,减沙量35.39亿t、减沙效益36.7%。  相似文献   

18.
杨家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杨家沟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变化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益发挥年限等方面,对杨家沟流域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增加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①发挥拦蓄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有所减少;②沟道工程措施的拦蓄效益下降,沟头防护工程没有被及时修复.同时,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拦蓄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工程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占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总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泾河流域来沙系数变化与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泾河流域水沙搭配关系、来沙系数及其变化、来沙系数与降雨之间关系、来沙系数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效益之间关系及其响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泾河张家山水文站年最大洪水的水沙搭配关系为高含沙水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流域的水沙搭配关系更不协调.流域3个主要水文站自1988年以来年平均来沙系数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流域最大洪峰来沙系数和最大日平均来沙系数均与流域最大1日降雨量呈反比例幂函数变化关系;来沙系数随着降雨的增大而减小.流域治理后年均减沙效益和年平均来沙系数关系具有明显的分区规律;两个区单位减沙效益的年平均来沙系数几乎相等;年平均来沙系数对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响应非常明显.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单位减沙效益的年平均来沙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法以及水保法分别计算了岔巴沟流域水保措施的减沙量,计算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呈下降趋势;四大水保措施减沙作用衰减的时效性比较明显;水文法计算结果优于水保法,其主要原因是水保法计算中未考虑坝地的间接减蚀作用。流域水保措施减沙量计算,为开展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