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扬州于隋炀帝时期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得到了全面发展。唐朝的扬州商贾云集,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促进了园林的建设。清初,扬州成为两淮食盐的集散地,盐商生活奢侈,挥金如土,耗巨资竞相修造邸宅、园林,加上当时扬州突出的建筑技艺,为扬州园林的兴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经济的繁荣也使南北文化汇聚于此,匠人相互交流,技艺相互融合,使得扬州园林既拥有北方的雄伟,又不失南方的秀丽,即形成扬州园林"南秀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扬州园林与大运河在历史上具有密切的联系。该文整理扬州园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呈现出的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士大夫文化等多种文化现象,阐述孕育扬州园林历史发展的物质环境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关键节点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的扬州园林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补充。  相似文献   

3.
正扬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园林而著称。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强烈的自身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的六个历史发展时期扬州地处江淮要冲,自然条件优越,物质基础丰厚,文化繁荣昌盛,这一切为扬州园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扬州园林的历史走向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20,(1):30-32
运河历史名城的建设是新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运河历史名城的建设上融入古典园林艺术,在城市建设赋予了新的生机和内容。文章从文化结构、诗性结构、审美结构上分析了园林艺术的三重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以扬州新城市建设为例,探讨运河历史名城建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清代以来,扬州城北郊的园林集聚而成群落,伴随着皇帝南巡等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城市生活变迁,这一园林群落的规模、形态及中心也在不断演变。扬州北郊在清代短短几十年间内从城郊公共风景演化成园林群落,本质上是一个"场所"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转变,也带来了当时建设者、使用者及游历者对这一场所的重新认知与重新使用,因此,从"场所认知"和"场所使用"的视角出发,分析了1686—1793年间具有代表性的扬州北郊风景园林文献,对照现状地貌,探讨了这一园林群落的生成与演变,认为清初的公共名胜建设为后续的园林集聚提供了基础,之后扬州北郊的园林从该区域两端开始集聚,清代中期皇帝南巡带来的园林建设高潮,催生出依托山水脉络集聚的十数个次级园林群落,其后,这些大小不一的园林聚集体进一步与城市空间融合,演化出3个场所中心,最终形成了复合化的整体园林群落。  相似文献   

6.
城河湖水一带 绿杨城郭一体——扬州瘦西湖研究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薇 《中国园林》2009,25(11):12-16
通过将园林和城市进行关联性跨越的探讨角度研究了扬州瘦西湖.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扬州城市发展和水系沿革与瘦西湖;2)扬州城市文化和商业活动与瘦西湖.主要结论是:"城河湖水一带,绿杨城郭一体",它们同样表达了扬州瘦西湖极富创意的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张哲乐 《山西建筑》2009,35(21):351-352
以成都和扬州古典园林为例,分析了城市民风民俗文化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从民风民俗在城市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可以看出:城市民风民俗文化对于园林的形成、发展以及园林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作用。同时,园林文化中的多个因素也都能清晰地反映所处城市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8.
都铭  张云 《建筑遗产》2021,(4):29-34
"园林"是居游之所,是山水营造之地,也是一种物质性的社会关系,因此,传统园林的修葺,也往往是某种特定社会关系的维护、调整及适应.始建于清初的扬州休园,在之后的百年内有数次重要的修葺行为,本文对照了休园的修葺与郑氏家族的发展,发现每次修葺都与园林争夺、家族地位延续密切相关.休园成为衡量郑氏家族实力与政治地位的重要标识物,而园林修葺也因之具有了对公众与城市进行宣告的意义.在第三次修葺后,休园发展出独特而有标识性的阁道空间.作为跨越式立体交通的构筑物,"阁道"因其大体量与规整性,在大部分江南园林的营造中较少应用,但从休园开始出现的"阁道"影响到清中叶之后的扬州园林建设,并成为清代扬州园林营造的某种空间原型.  相似文献   

9.
关于园林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06,22(1):19-29
各个国家的园林展在规模、场地、展出的内容上有不同的类型.园林展推广了园林艺术、拓展了园林市场,为设计师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同时,园林展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绿地及公共空间系统、促进城市新区的建设、更新城市衰落地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透视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扬州等3个国家生态园林试点城市的主客观调查数据,文章从绿地建设的"质与量"、"社会使用和经济性"、"空间角色与范畴"三个方面,以及节约型绿地建设与景观生态工程实践的角度,对当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透视与解析,阐明了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进程中"生态真实性"和"园林基质性"等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缘、人文以及艺术形态的影响,扬州园林以兼收并蓄的"南秀北雄"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扬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扬州园林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运输优势,政治与经济繁荣对园林发展的促进,皇族官家园林设计风格的延革,清帝南巡带来的机遇,以及扬州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的相互推动,来探讨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的形成原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笠铭 《城市规划》2001,25(4):14-20
新城市文化是多元文化的集大成 ,在创建国际化大城市进程中 ,新城市文化势必导致一些新城市空间的规划理念 :原生型城市多元化空间规划理念、文化产业空间规划理念、智能型城市空间规划理念、中国式汽车时代城市空间规划理念、绿色城市及绿色社区空间规划理念、新城市主义与新郊区化运动等  相似文献   

13.
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研究扬州地区汉传佛教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其载体——佛寺空间的转换和演进。通过对扬州佛寺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建构佛寺空间场域体系。并结合惯习理论,研究扬州佛寺空间形成及发展的机制和动因,阐释佛寺空间发展与佛教仪式活动及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扬州佛寺空间环境、城乡、建筑、园林意境的4个梯阶场域,探索及解析佛寺空间与历史文脉关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寒地城市园林空间环境的设计与创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成仁  杨岚 《中国园林》1998,14(5):51-53
寒地城市冬季漫长,树木停止生长,树种单调,使寒地园林建设面临很大困难,加之人们只注重园林的夏季建设而很少考虑冬季的利用,这使许多已有的园林空间冬季闲置,园林在寒地城市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这使本来就不优越的寒地城市环境质量更加恶一文试图通过对寒地园林空间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寒地园林的特点和营造规律,与此同时主张以寒地文化为导向,进行寒地园林空间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寒地园林规划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朱超萍 《华中建筑》2022,40(1):146-148
为了避免以功能为导向的海绵城市建设造成各个城市景观单一化和特色流逝,该文从水的"有形物质空间、无形文化意境"角度,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应用三大理水方法处理"园内与城外水系空间关系、园内水系形态"和表达"水文化"的优势与特点.提出现代海绵城市水系空间建设应从"城乡空间统筹三大'廊道'体系、城市水系形态构建"方面进行形态、美学、功能、文化构建的策略,并阐述"地域水文化传承和特色创造"的重要性,为今后海绵城市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城市化过后,整个国家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脚步逐渐放慢。当建设从数量扩增逐步向品质提升方向不断发展时,文化的融入便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特色展现和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四川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从主体构思、规划设计等方面来详细演绎"东坡"区域的文化特色,以期为类似园林文化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春华  王晓春  仇蓉 《中国园林》2012,28(4):105-108
扬州自古多竹,竹文化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竹与扬州意象、竹与扬州园林、竹与扬州画派、竹与扬州人居等角度,探讨了扬州竹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竹对扬州人居生活的诸多影响,总结出竹是古城扬州的特色意象,是扬州园林中贯穿始终的造景要素,更是扬州画派最擅长的绘画题材,并对目前扬州竹文化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从文化旅游等角度寻求扬州竹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以及在城市绿地中加强观赏竹的配置与造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因此,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走集约化城市建设的道路,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城市的一个重要任务。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仓储、防空、环保、能源、居住、商业、文化、科技实验等领域。实践证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人类摆脱发展进程中新的生存空间危机,解决城市用地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防灾抗毁、空间饱和等难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土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 "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20.
创意城市是推动城市复兴和重生的新模式,是创新城市发展的初级形态。通过概括创意城市的注重产业、城市空间、价值主体重塑的特征,分析创意城市建设现状,提出打造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构建良好的创意产业;从多维度打造便捷的创意平台;注重多元化文化体验,打造开发式创意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创意环境;融入百姓生活;推进社区设计师制度;营造适宜创意人才生存发展的优良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