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褶皱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人对下峪口井田褶皱构造的原有认识成果已不能满足当前矿井生产的需要。依据最新揭露的地质资料,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重新对下峪口井田总体形态和褶皱发育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前人对下峪口井田整体地层起伏形态及北山子向斜等大型褶曲判定的准确性,但对井田内部的小型褶曲的推断存在较大偏差。基于趋势面分析方法对井田褶曲构造的新认识,可为下峪口井田未来生产提供最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彬长矿区小庄煤矿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小庄煤矿以往地质勘查、建井及生产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矿区内褶皱和断层的发育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结果显示:该矿区地质构造以NEE向宽缓褶皱构造为主,其间发育有NWW-EW向中小型褶曲,并伴有小型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NEE向褶皱和NWW-EW向褶曲在平面上具有近似平行排列的特点,并与井田南部NE向高角度正断层交错分布,个别褶曲被断层切割破坏,并分析了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河南省浚县安林煤矿位于太行山东麓安阳——鹤壁煤田北中部,井田边界均以大断层构成自然边界。现设计能力为30万吨,开采煤层属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二_1煤。煤厚平均4.4米,煤质为无烟煤。该井田北部受岩浆岩侵入的影响,沿岩浆岩侵入边缘形成天然焦。井田为一单斜构造,其中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并伴有石观向斜,狼山背斜,葫芦岗向斜等褶曲。  相似文献   

4.
秦家岭向斜位于鹤煤十矿井田中部,是十矿井田内的主要褶曲,该向斜对区内工作面布置有较大影响。根据十矿秦家岭向斜内布置的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情况,结合向斜构造的特点,分析了该向斜构造对工作面掘进和回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向斜构造内布置工作面所采取的措施,对类似条件工作面布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阳煤集团五矿15号煤层为目的层,总结研究了15号煤层褶皱和挠曲构造形态展布和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褶皱和挠曲构造对矿井15号煤层开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区内共揭露发育有褶曲26条,挠曲12个,褶曲在整个研究区均有分布,井田内地层形态变化较大,广泛发育有短轴褶皱以及挠曲和少量紧密槽皱;褶曲构造的发育给主要运输巷和采区上山等岩石巷道的布置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井巷施工进度,增大煤层开采难度,并给顶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在带压区附近开采时应预防突水事故的可能性。向斜、背斜轴部及其附近有利于瓦斯聚集易于发生瓦斯事故。  相似文献   

6.
赵恒春 《煤炭技术》2004,23(10):86-87
城子河煤矿井田位于鸡西煤田近东西走向的穆棱河向斜北翼中段 ,区内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形式以断层构造为主 ,褶曲构造较少。断层以正断层、逆断层、枢扭断层为主。文中通过对城子河煤矿的构造特点、断层发育规律、小断层类型、判断断层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对于煤田开采会带来较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沈国栋  高为 《煤炭技术》2012,31(8):126-128
以郭官煤矿矿区井田的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煤系地层等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矿区煤层古地理条件、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煤尘等因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研究了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等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煤矿开采带来的问题。为矿区今后正确地估价开采地质条件和确定开采规模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黄陇侏罗纪煤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煤炭基地,近年来的开发实践表明,矿井瓦斯含量不均匀,有多处高瓦斯矿井。红石岩煤矿2号煤层厚度0.7~5.77m,平均2.53m,埋深5.46~336.27m,瓦斯分布规律受井田内较大的北东向褶曲控制,北西向褶曲起次要控制作用,整个井田的矿井瓦斯赋存受井田内的这种双向交织构造所影响。根据井田地质构造特点,在向斜区域,煤层埋藏较深,延安组和2号煤层厚度较大,瓦斯赋存量较大,矿井瓦斯涌出量也较大,而在背斜区域,情况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富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0.15Mt/a,主采12下层煤,煤层厚度0.95m。其井田边界南部以荆河为界,北部以煤12的露头为界,东西两面均以落差大于百米的大断层为界。本井田为一走向北东的单斜构造,井田中部还有一黄庄断层(落差0~17m)。井田内小的褶曲很多,主要褶曲有井田北部的庄里穹窿和南部的杨岗向斜和杨岗背斜,受其影响,井田内的小构造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一)矿井地质概况窑街煤田属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的西翼,门源槽地的东南缘.其东部有一条矿区主干压钮性大断裂,即F19号断层,该断层的西侧分布有喇嘛沟背斜,马家岭向斜,程家窑背斜,塌山向斜,羊场背斜,机厂向斜等一系列褶曲构造,三矿皮带斜井处于羊场背斜和塌山向斜的倾伏部位及F19断层的西侧.井田范围内构造复杂,断层较多.  相似文献   

11.
大安山井田构造以复式褶曲构造形态为主,因勘探地质资料缺乏,尤其是小构造发育情况不清楚,给矿井进行安全高效的机械化开采和掘进带来了不良影响。采用六通道瑞利波探测技术对大安山煤矿某掘进巷道进行了地质变化带井下探测,根据探测结果推断出了掘进迎头前方和侧帮地质变化带和断层等构造情况。实际揭露情况验证了推断结论,为大安山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京西煤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漳河井田以往的地质成果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的地质现象,对漳河井田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煤层特征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归纳出地质及煤层特征,并对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水文地质类型、工程地质勘查类型进行了分类,以期对今后煤矿的生产开采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织纳煤田龙井煤矿由原龙井煤矿、彭华煤矿、新兴煤矿整合而成,分布于珠藏背斜两翼,且大部分位于珠藏向斜北西翼,东南翼较缓,北西翼呈较陡的单斜,为不对称向斜。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构造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认为:①龙井矿区可以划分为东北部断裂构造复杂区、西北部断裂构造区和南部断裂构造复杂区3个构造分区,断裂构造的组合形式相对较简单,且都为正断层所控制。②矿区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燕山期NW-SE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了矿区内最为显著的NE-SW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伸展作用造成拉张性构造发育,同时也使矿区内主控断裂转变为正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14.
黔西红梅勘探区主煤层含气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黔西珠藏向斜红梅勘探区23号主煤层含气性的分布规律,从构造、煤层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该煤层含气性的地质因素。研究发现:煤层含气量具有“南部高、北部低,轴部高、两翼低”的分布特点,表现出向斜控气的特征;煤层埋藏浅但合气量相对较高,煤层气风化带深度不超过150m;煤层厚度增大,含气量趋于减小。研究认为: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该勘察区煤层含气量的主要因素,煤层及其顶板沉积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层含气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前查明谭坪井田初期采区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煤层可采范围、厚度变化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作为主要物探技术对前期开采地段范围内2、3、10号煤层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查明井田开采煤矿的地质情况,为井田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离层水防治技术难题,以郭家河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离层突水事故为例,采用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观测、覆岩破坏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水质化验分析、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覆岩力学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离层水突水影响因素及突水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离层水防治技术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离层突水为周期来压、向斜构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并提出覆岩破坏"两带"高度观测、顶板富水性探测、富水区及离层水疏放3大离层水防治步骤,对褶曲等构造带预先疏放褶曲构造带富水、破坏离层空间密闭性、疏放离层空间积水的等防治措施,形成离层水探测、防治一体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煤峪口矿是一个开采了50多年的老矿,位于大同煤田向斜的东北端,整个井田呈一缓倾斜不对称的向斜褶曲,除东翼一小部分倾角5~10°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倾角为1~3°的近似水平煤层。矿井可采煤层共10层煤,主要可采煤层4层(9、11、12、14号),为近距离煤层群。煤层赋存条件不太复杂,遭受地质破坏程度较小,顶底板岩石坚硬,涌水量不大,瓦斯涌出量较少,是矿井开采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6,(8):170-173
基于板块构造动力学分析陈四楼煤矿构造演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瓦斯含量研究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陈四楼煤矿东西向构造以正断层表现为主、南北向构造以褶曲表现为主。指出大型地质构造演化(含岩浆岩侵入)导致井田整体瓦斯含量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顶底板岩性、断层、褶曲、顺层剪切等构造形成井田南北分带、东西分异、局部异常的瓦斯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从构造、煤层围岩特征、煤层埋深和水文地质条件4个方面,探讨了龙湾井田3号煤层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控制规律。结果表明:煤层气含气量在不同褶曲部位有所差异,沿向斜轴部往深部方向延伸,煤层气含量明显增高;煤层埋深对煤层气含量的控制作用明显,围岩特征影响相对较弱;地下水条件对煤层气赋存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怀勐  朱炎铭  李伍  张建胜  罗跃 《煤炭学报》2011,36(7):1129-1134
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程度。赵各庄井田现今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主要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井田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Ⅰ区和Ⅱ区构造较发育,逆冲、压扭性断层对煤层气有很好的封堵作用;Ⅲ区受开平向斜控制,煤层气含量在向斜核部明显较大。同时,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封闭或半封闭的,而且由于井田所在的开平向斜北西翼受水力封堵作用影响,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