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面回采巷道处于煤体中,围岩强度较低,受采动影响较大,围岩变形大,破坏严重,难于支护。针对新胜井+90工作面回采巷道破坏特点,设计了合理的锚杆(索)支护方案,现场实践及矿压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矿压显现剧烈,复杂采动影响不利于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控制,致使支护工程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平沟煤矿020903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多次采动影响下的回采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变化、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承载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得知:903回风巷处于邻近902采空区的围岩应力环境,同时存在来自903工作面回采影响,多重采场围岩应力叠加,围岩应力环境复杂变化造成巷道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且支护较为困难,为此提出903回风巷采动巷道"锚索+锚杆+钢筋梯子梁+网"联合支护方案,实现对巷道的帮顶围岩的保护,进而充分发挥围岩本身的自承能力实现采动巷道的围岩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坡煤矿3206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难度大,提出采用锚杆(索)+钢筋网的支护方案.通过现场试验,支护方案可行,巷道围岩变形量不大,顶板无离层风险,锚杆(索)支护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4.
干河煤矿针对2-106工作面运输巷巷道的严重变形现象,采用布置测站的方法对围岩变形进行观测,结合矿山现有研究资料得出巷道变形主要原因受巷道断面、底板岩性以及采动压力的影响.在对原有支护方案采用增设锚杆和底板增设防水措施后,在2-106工作面回采时,巷道底鼓量降低至210 mm,优化后的支护方案改善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14103麻家梁煤矿辅运副巷在经历二次采动应力的影响下,巷道锚杆(索)的支护效应。数值模拟分析14103辅运副巷采用高预应力支护可有效改善巷道支护应力场;现场监测发现锚杆、锚索杆体应力受14102工作面回采影响先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再经历14103工作面回采影响虽部分杆体应力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有效支护作用;14103辅运副巷浅部锚杆索支护范围内的3 m处围岩始终保持较强的承载能力,较深部5 m处围岩已进入塑性区,深部8 m和10 m围岩始终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辅运副巷经历二次采动影响后,顶底板移近量为390 mm,两帮移近量为280 mm。  相似文献   

6.
煤矿回采巷道煤体围岩强度较低,受采动影响巷道围岩变形大,破坏严重。本文介绍了采用悬吊理论进行锚杆、锚索支护设计的方法。针对红阳三矿N31213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支护方案,巷道矿压观测数据表明该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81220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进行巷道布置位置的分析,确定巷道合理布置位置为内错上覆采空区6 m。结合巷道地质条件,确定采用锚网索+W型钢带的支护方案。围岩变形及锚杆(索)受力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较小,锚杆(索)受力均正常,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距离煤层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使得在上煤层开采完毕后,进行下煤层回采时,受上覆岩层采空区影响,巷道维护困难。此外,针对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提出通过桁架锚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运用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2D,对拱形断面常规锚杆(索)支护、桁架锚杆(索)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两种支护方式下,巷道顶板下沉量、两帮塑性区范围及四周应力场分布情况。经过采矿工程现场实践,桁架锚杆(索)支护对提高巷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巷道受采动影响下围岩变形量增大,留设顶煤下支护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根据东滩矿6306工作面井下实际地质条件,结合巷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在原有支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锚杆(索)非对称支护优化方案。利用FLAC3D大型数值模拟软件,对原方案与优化支护方案在受多次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收敛量及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优化支护方案下,工作面多次采动推进至监测点时,优化方案两帮移近量较原方案降低了16.8%,顶底板移近量较原方案降低了15.6%,应力集中区向深部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泰业煤矿8302回风顺槽沿空掘巷期间,原支护方案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进行加强支护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8301工作面采动影响,8302回风顺槽围岩裂隙发育、完整性降低,导致巷道网兜现象明显,局部发生掉顶,巷道围岩变形较大。提出增大锚杆(索)预紧力和帮锚杆长度、缩小锚索间距的加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加强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累计移近量分别稳定在52.70和116.51 mm,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控制新元矿3107工作面采动影响下软岩巷道围岩的合理变形,通过分析软岩巷道变形规律及失稳特征,提出了"高预紧力锚杆+帮部锚索+底角锚杆"的围岩支护方案,并对采动期间围岩变形量和围岩变形速率进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3107工作面运输巷在现有支护方式下围岩变形量合理,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三软煤层采场侧向支承压力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明确不同支护方案下采场超前压力分布有无差异等采动规律,以刀把式工作面——梁家煤矿4606工作面为依托,通过4606改造切眼位移变化间接获取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开展采动对4606材料巷不同支护方案下围岩控制效果对比,采用无损检测对锚杆(索)在回采期间受力情况进行分析.4606改造切眼距工作面110 m开始受到回采影响,距工作面68 m进入明显影响区,距工作面35 m进入剧烈影响区.距工作面侧向20 m以内为侧向支承压力影响峰值区,55 m以内为影响区.不同支护方案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区别较小,相差仅在5~10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剧烈范围为20~30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明显范围为30~60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平均为120 m左右,最大为160 m.巷道肩部锚杆受力超出屈服荷载,与拱架基本在拱肩处发生断裂吻合较好.巷道不同部位锚杆受力呈现出肩部>帮部>底角的特征.距工作面60 m以外,单体支架支护强度满足使用要求;距工作面30 m以内支架受力显著增加,出现挤压支架情况.研究成果补充了软弱煤层采动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13.
煤矿回采巷道复合顶板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煤炭技术》2006,25(2):70-73
以某矿16号层的复合顶板为例,分析了影响顶板稳定性的因素,探讨了回采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锚杆支护为主体的综合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回采巷道的围岩变形和破坏,保证了正常生产和安全。研究表明,对于服务年限较短、顶板不稳定、受采动影响的回采巷道,在条件适宜、措施得当、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锚杆联合支护仍不失为巷道有效支护形式之一,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谢桥矿1151(3)综放面回风巷的深部位移、表面位移、顶板离层以及锚杆受力状态实测分析,得出窄煤柱护巷锚网索支护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临近工作面的采动影响剧烈阶段,合理的巷道支护应能控制采动影响剧烈阶段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西长平煤矿2302工作面掘巷完成后,回采时采动压力剧增,巷道锚杆支护不能满足安全开采要求的问题,从岩体内部构造与岩层压力传递角度分析了巷道变形失稳机理,以巷道顶板和帮部变形失稳特点剖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通过锚杆锚索的岩体改性性质阐明了锚杆锚索作用机理。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对2302工作面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进行优化设计,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对比分析了巷道支护方案优化前后的顶板垂直位移与岩体塑性破坏区范围,确定了支护方案优化后的支护效果更佳。现场工业性试验与巷道实时垂直位移监测得出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巷道垂直方向变形量最大82 mm,最小49 mm,巷道支护方案优化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莒山矿f3201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基于数值模拟的系统分析法,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给出了巷道具体支护方案。现场监测了采动影响下巷道超前压力、围岩变形量、变形速度及锚杆受力情况。实践表明,所确定的巷道支护方案合理,锚杆支护有效,可以满足工作面回风及辅助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新元矿9105工作面进风顺槽大断面松软煤层巷道围岩的稳定,基于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松软煤层大断面巷道支护原则,进行顶底板及两帮锚杆索各项支护参数设计,并在支护方案实施后进行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量均较小,保障了巷道围岩稳定,满足回采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冯来荣 《煤矿开采》2010,15(3):73-74,95
简述了锚杆支护的方案及高预应力锚杆支护原理,针对交子里新建盘区受到小煤窑破坏围岩地质条件,在首采1105工作面采用高预应力锚杆支护试验,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可知,采用高预紧力锚杆(索)支护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党敬 《煤》2020,29(9)
为保障己_(14)-31070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设计巷道掘进期间采用锚杆+钢带的支护形式,工作面回采期间在巷内和待充填区域进行补强支护,巷旁充填体采用C30混凝土,宽度为2.4 m,超前工作面40 m和滞后工作面200 m范围内采用一梁三柱的临时支护。支护方案实施后,进行巷道表面位移及锚杆(索)受力分析。结果表明:留巷在现有支护方案下,巷道表面位移量较小,锚杆(索)受力正常,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板石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现场工程条件,进行煤柱围岩灾变效应和采动影响下的巷道应力环境分析,并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设计,提出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控制技术方案,保证了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