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承载特性进行研究,运用ABAQUS软件对3类九室型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承载特性与沉降模拟分析.ABAQU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单位均布荷载条件下,墙间距较大,内外墙存在埋深深度差,沉降量小且墙身所承受的单位侧摩阻力和单位端阻力也小;墙间距大且存在内外墙深度差的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承载特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新型基础在建筑施工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就闭合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在竖向承载性能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来丰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土体变形模量、密度、内聚力以及内摩擦角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外侧摩阻力的发挥过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大致相同,但由于土芯的存在,其内侧摩擦阻力发挥机理更复杂;闭合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均可视为端承摩擦型基础;随着墙周土变形模量的增加,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竖向位移显著减少,墙体轴力也减少;密度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沉降的影响不显著;内聚力对侧摩擦阻力的影响程度受地下连续墙和土体之间相对位移量的控制;只有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沉降量超过20mm时,土体内摩擦角才对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的荷载传递特性及传递机理,借鉴和参考目前已有的桩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现有的一些研究结果,通过理论分析,提出适合于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4个不同闭合段墙高,相同开放段墙宽的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模型和5个不同开放段墙宽,相同闭合段墙高的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确定了计算方法中的安全系数取值为K_1=1.8,K_2=2.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主动区加固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影响,以昆山地铁时代大厦站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不同加固深度、宽度、强度情况下,主动区加固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动区加固深度和宽度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值,会导致地连墙水平位移减少,但加固效果存在差异;采用"宽度小,深度大"的加固...  相似文献   

5.
为在工程中充分利用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对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选用油气资源预测模型即俞氏增长模型,对地下连续墙荷载-沉降曲线进行了拟合,进而对其竖向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单片的地下连续墙比同体积的圆截面混凝土桩竖向承载性能优越;俞氏增长模型与地下连续墙荷载-沉降曲线拟合精度高,拟合效果比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都要好,尤其在曲线的尾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俞氏增长模型适应性强,对地下连续墙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较为可靠,利用拟合方程式能对地下连续墙承载力进行预测,有助于充分利用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桩-土接触面的摩擦特性,在夯实水泥土桩-土界面中设置土工格栅,以增强夯实水泥土桩-土的相互作用。采用三维数值软件模拟直接剪切试验和静载试验,对土工格栅复合夯实水泥土桩-土界面接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土工格栅复合夯实水泥土桩-土接触面的应力、变形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复合夯实水泥土桩-土接触界面的摩阻力峰值有所增加,达到峰值后,摩阻力曲线下降速率缓慢;静载试验中,在夯实水泥土桩表面复合土工格栅后,对应的基础沉降比普通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小,且夯实水泥桩的轴向压缩变形也小。  相似文献   

7.
鉴于地下连续墙用材量较大的缺陷,研究一种新型基础形式——地下连续墙与桩组合基础,为地下连续墙新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地下连续墙-桩组合基础的水平承载性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测点的位移、弯矩曲线研究,分析了组合基础在不同水平荷载、不同长度比、有无竖向荷载、土体弹性模量、内摩擦角、粘聚力等因素影响下的水平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荷载等级和墙桩长度比对组合基础的水平变形和内力变化影响敏感度较为突出,地下连续墙与桩的长度比为4:6时设计更合理;组合基础顶部以下1/2的部分是承担大部分水平变形和内力变化的位置,新型组合基础的受力特性符合了变刚度设计新理念,即变形大的位置增加刚度,减小变形,而变形小的地方则减小刚度,节省费用;新型组合基础上部和地下连续墙与桩的连接处存在两个最不利影响作用部位,需要着重考虑最不利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
依托天津某地铁车站基坑实测资料开展一系列数值模拟研究,考虑邻近结构阻隔影响,探讨在坑外有/无地下结构及既有地下结构与基坑不同间距条件下开挖前降水引发的围护结构及坑外土体变形特性,通过对比各工况下基坑围挡与坑外土体变形模式、最大围挡侧移与最大地面沉降发展规律、墙后地表沉陷与基坑围挡侧移的面积关系等,揭示邻近结构对开挖前抽水引发基坑变形的影响机理. 研究表明,坑外地下结构的存在对地层运动发展有一定阻隔作用,且地下结构与基坑间间距越小,这种阻隔效应越明显;地下结构对其后方地层变形具有牵引效应,导致地下结构后方出现明显沉降槽,但随着地下结构与基坑间间距的增大,牵引效应不断减弱. 阻隔、牵引效应发挥的临界值分别为1倍、2倍的目标降水深度;当地下结构与基坑间间距处于相应临界值以内时,在基坑设计中应考虑阻隔与牵引效应的影响以得到更合理的支护与施工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文中以广州市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墙厚与嵌固深度的三维模型,分析不同变量的影响规律,基于位移安全储备系数对地下连续墙的墙厚与嵌固深度进行优化设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墙厚与嵌固深度均存在一个临界值,若低于此临界值,增加墙厚与嵌固深度,基坑变形较显著;若超过此临界值,继续增加墙厚与嵌固深度,基坑变形的影响效果甚微。对于该大型地下连续墙墙厚宜取1m,嵌固深度宜取10m。  相似文献   

10.
多支撑地下连续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加固机理尚不完善.运用FLAC3D软件对某多支撑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仑弹塑性模型,墙体和支护结构采用结构单元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开挖阶段的墙背土体沉降、墙体内力和侧向位移,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究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对12根嵌岩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原位试验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多种方法对嵌岩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评价,明确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竖向抗压承载性状。研究表明:12根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并非表现出完全端承桩,而是呈摩擦型桩或摩擦端承桩的性状;中风化花岗岩地基中的嵌岩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高,桩顶沉降小,满足工程对基础的承载要求;有限元模拟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荷载-沉降曲线走势吻合度较高,桩顶沉降误差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56.9%,桩侧摩阻力占比为43.1%,桩侧摩阻力在荷载传递过程中发挥较充分;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指数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吻合,可用于嵌岩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以及嵌岩桩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天津地区实际基坑工程,基于PLAXIS软件,对不同嵌固深度下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与地连墙嵌固深度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嵌固深度对地下连续墙力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地连墙嵌固深度越大,基坑稳定性越高,产生的最大位移值越小,其合理的嵌固深度约为坑深的O.65倍.所得结论对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场模型试验,研究了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群桩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传递特性、桩端阻力特性和侧摩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单桩和群桩的Q-s曲线均表现为陡降型,有着明显的极限状态,均表现为摩擦型桩;群桩中各基桩端阻力发挥的比例大于相应单桩,且随桩间距增大而减小;单桩和群桩在一定桩长范围内,桩侧摩阻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群桩极限桩侧摩阻力随桩间距增大而增大,且比单桩的要小,减小的比例在10.3%~21.8%之间。  相似文献   

14.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新颖新的深基础形式,其封闭的结构形式,可合理利用墙体本身和内部土芯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为了研究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竖向承载特性,根据井筒中土体可能的运动和受力状态,结合不同的假定条件,用荷载传递法分析不同状态下的墙身内力和墙顶位移,将其受力变化过程分为三阶段:弹性剪切阶段、弹塑性剪切阶段和塑性剪切阶段,分析了不同受力阶段下的墙身内力和位移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荷载传递的影响。最后将荷载传递法分析一例实际工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工程,采用ABAQUS数值计算软件,对天津滨海吹填场地中不同初始固结度下的单桩承载性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对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的桩侧摩阻力进行了对比,得出沉降量和桩侧摩阻力与不同初始固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分析了初始固结度不变时单桩的承载性状.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天津滨海吹填土中桩的承载与变形形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抚州市电力大厦为例,监测其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从水平位移监测值来看,北侧的水平位移较大,D8的位移达到预警值,D5临近预警值,为此,在1层开挖位移增加值较大处(深度为4.2m)加大对部分观测点的观测频数,并加强北面的支护体系,增加角支撑,并在长边增加2根对撑。沉降变化曲线表明:地下连续墙墙顶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存在一个波浪式的抬升现象。除第V阶段开挖过程因开挖面积及土方量均较小、反应不明显外,伴随着每次挖土过程地下连续墙墙顶均有一次明显的抬升过程,在楼板的制作和养护期间,墙顶先下沉后逐渐趋于稳定,大底板浇筑后墙顶又逐渐下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桩基础支撑上部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的过程中,随着桩周土减少和桩基础的暴露,桩的承载特性会出现明显变化.文章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桩周土开挖前、后以及不同开挖深度等工况下,桩基础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桩周土开挖深度增大,被开挖段的桩身侧阻力消失,需要增加未开挖部分桩身侧阻力、桩端阻力来增强桩身轴力.同时,也需增大桩基沉降量和桩土间的滑移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模拟地下连续墙设计参数,探讨不同设计对地连墙变形影响大小及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撑设计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墙体刚度,可以有效减小地连墙侧移;如满足地连墙最小入土深度,再增加入土深度意义不大;用混凝土支撑替换钢支撑、增加支撑刚度、减小支撑水平间距以及必要时在竖直方向上增加一道支撑对减小墙体变形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对基坑周围软弱土体及结构薄弱区域进行土体加固对控制基坑变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在降水影响下地铁车站基坑的稳定性和现场实测的精确性,建立了基坑体系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弹性模型考虑地基上的非线性性质,针对深基坑开挖过程引起的承载体系受力变形特性,分析了基坑降水和不降水两种情况引起的基坑变形,考虑了地下连续墙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包括地下连续墙变形、地表沉降及坑底回弹.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实际监测结果较吻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值分析方法与修正剑桥模型理论,针对土-斜桩-框架桩体系共同作用下基坑变形问题,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斜桩竖向沉降、地下连续墙水平侧移、地表竖向沉降、框架桩水平侧移的受力变形情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当斜桩布置较为密集时,上部框架桩结构易受斜桩近距离作用,甚至存在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局部搭接,产生较长时间内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