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其对水资源应用效率整体偏低,导致水资源大量消耗,加剧了用水压力.面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灌区逐渐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农田灌溉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需要各方努力,抓好节水的每一个环节.文中结合汾河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农业节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节水措施,以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汾河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但近年来实灌面积逐渐减少。在深入分析其农业灌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灌区进行了水土平衡分析,提出了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节水灌溉目标应重点实施的四项节水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汾河灌区基本情况,分别从灌溉规模变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灌溉用水变化、节水畦灌技术推广等方面,对汾河灌区农田灌溉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总结,阐述了未来工程布局、工程管理、灌溉方式创新、生态环境监测等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5.
6.
7.
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建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措施实施的有力保证,说明其在灌区工程节水改造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汾河灌区发展出现显著变化,文中提出灌区田间工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阐述了灌区应坚持发展方向是稳定灌溉规模、干支渠系工程的技术改造、田间渠系工程技术改造、灌区末级渠系的管道化以及重视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针对不同灌域群众耕作与灌溉特点,提出大田粮食作物、水稻、果树以及设施农业四种不同工程组合技术模式,提出大力发展小畦灌溉为主导的灌水技术,改进灌溉制度和地膜覆盖主导农艺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滹沱河灌区,是我省六大自流灌区之一,灌溉着忻、定、原三县市15乡镇123村的37.47万亩耕地。因灌区缺水严重。在大规模的节水技术改造还不可能实施的情况下,从管理手段上入手,进行节水灌溉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1987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灌溉管理的百方水计酬、基层用水的按畦计费和超定额加价等节水管理措施促进了节水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农业耕作措施的改进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潜力,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合理的种植模式和先进的耕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汾河灌区传统模式和耕作习惯利弊的分析研究,提出采用科学的耕作模型和节水灌溉方法,以保证农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汾河灌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一部分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有利于在灌区促进发展节水、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进程,认为通过实现水资源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理顺体制、强化监督,可以把汾河灌区建成节水型的新灌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水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解决的主要途径在于节约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据统计1985年我省农田灌溉用水量为46亿吨,占全省各部门总用水量的67.2%,称得上用水大户,因此,应注意节约用水,不断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率。水资源日益紧缺,建立节水型农业是必然趋势,这需要水利、农业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相配合。灌溉发展的方向是推广喷灌、滴灌、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目前全省大面积推广有困难,正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以汾河灌区为例,针对灌区管理的区域性特点,探讨了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研究了灌区灌溉管理系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系统基本信息的组成、特点及各种信息的组织管理方法,并阐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与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围绕农业节水增效灌溉问题,阐述了节水灌溉的内涵、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及措施。通过探讨分析霍泉灌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发展节水灌溉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18.
运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区,但水资源极为短缺,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结合运城市黄汾灌区实际,提出在灌区实施工程节水措施大搞渠道防渗的同时,充分利用非工程节水措施科学管理用水的思路和具体措施。通过工程节水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的有效结合,灌区水平均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