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震 《中州煤炭》2020,(9):30-32,36
为切实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对象山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探究。梳理了象山矿井现有的地质成果,结合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难探测和难预防的特点,对其地面和矿井内的钻孔、煤层气井、地质构造、瓦斯、煤层自燃、煤尘爆炸、老空区和导水裂隙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矿井内的封闭不良钻孔、瓦斯、奥灰水、导水裂隙带等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庙梁煤矿主要隐蔽致灾因素的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及对生产的潜在威胁,采用表格调查、现场质询、资料查阅、低空无人机快速扫描、地面排查、井下实地调查、周边煤矿调研、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对煤矿目前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出的水害因素主要有地表河流、老空水、1-2号煤层烧变岩富水区、导水裂缝带、地面塌陷裂缝、封闭不良钻孔和封闭不良废弃井筒等;火灾隐蔽致灾因素主要有1-2号煤层房柱式采空区遗煤和开采塌陷裂缝、封闭不良钻孔及废弃井筒等漏风通道;顶板/矿压相关致灾因素主要有房柱式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工作面过沟及碎软顶板等;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些隐蔽致灾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佳  李恩来 《中国煤炭》2022,(S2):128-134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是有效防范各类煤矿灾害事故的根本途径和治本之策。王庄煤矿为了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全面开展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针对井下地质构造普查、采空区积水、雨季“三防”时期隐蔽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从建立和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巩固抽采达标;强化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瓦斯抽采管理3个方面对瓦斯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防治。为进一步强化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王庄煤矿创新性地提出“两创三重”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管控机制,采用“共判共治、共担共治”联动机制做好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了郭家河煤矿以往勘查成果,结合郭家河煤矿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类地质资料,对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有离层水、冲击地压、瓦斯、采空区和封闭不良钻孔等,为矿井及时处理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尽可能降低隐蔽致灾因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保证煤矿正常有序的工作,降低煤矿治理成本,以相关文件为依据,针对申家庄煤矿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对以往资料整理及相关勘探工作的进行,做出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研究,并针对不同隐蔽致灾因素做出有效的防治与治理措施。最终确定,申家庄煤矿的隐蔽致灾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瓦斯、陷落柱、断层和封闭不良钻孔。同时,制订的相应防治治理措施及时有效,为从根本上防范矿井各类隐蔽灾害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隐蔽致灾因素是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基于煤矿致灾因素的隐蔽性和多样性,针对大阳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对隐蔽致灾因素特征及探查技术进行分析,得出了隐蔽致灾因素探查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地面普查和井下探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井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有瓦斯、采空区、奥灰水、断层、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和导水裂缝带,并根据各致灾因素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煤矿如何展开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采掘揭露资料、钻探数据、物探及相关试验成果,采用实地调查、井下观测、统计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地质构造、地下含水体、导水裂隙带、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封闭不良钻孔、井下火区等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确定矿井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并进一步结合各隐蔽致灾因素特征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研究表明:林西矿主要隐蔽致灾因素为断层、岩浆岩、奥陶系灰岩含水体、采空区,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治理隐蔽致灾计划,为防治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开滦范各庄矿为例,通过收集勘探及生产期间的各种地质资料,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深入普查和研究分析,最终查明并确定井田范围内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隐蔽致灾因素主要有陷落柱、断层、裂隙、瓦斯、采空区、煤层自燃、封闭不良钻孔和导水裂缝带等,这些致灾因素的存在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针对这些致灾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工作计划,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灾害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多年历史。简要回顾了煤炭地震勘探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勘探的应用效果,如地震法探查断层、陷落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底板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采空区、废弃巷道、岩浆岩倾侵入区、河床冲刷煤层变薄带等;系统分析了煤矿采区采前勘探前沿地震技术的攻关进展。在综合分析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优化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未来几年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10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大幅提高地震勘探在探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着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也关系着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新密市煤矿区历史上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引发的矿井安全事故,总结出新密市煤矿区隐蔽致灾因素主要为矿井瓦斯及底板突水。通过研究煤矿区范围内瓦斯地质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区内主要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分析及预测,有利于指导各矿井以后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张艳妮 《陕西煤炭》2020,39(1):172-175
为摸清矿井范围内及其周边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指导煤矿制定切合实际的采掘计划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对黄陵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黄陵矿区主要的隐蔽致灾因素有地表水、老窑积水、瓦斯等;并分别对以上致灾因素的典型事件进行了列举;另外对黄陵矿区的隐蔽地质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和分析,为煤矿制定切合实际的采掘计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郑州地区登封煤田、新密煤田、荥巩煤田(巩义行政区除外)煤矿开采时间长,小煤矿数量曾经超过1 000个,兼并重组以来,大批小煤矿关闭,但采空区、废弃井筒、不良钻孔等引发煤矿事故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遍存在,同时还存在断层、褶曲等致灾地质因素。由于煤矿技术装备的落后,技术资料的欠缺,致灾因素不清楚,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极易引发事故。利用数学公式分析的方法,预测各矿区导水裂隙带和瓦斯含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对瓦斯、导水裂隙等主要致灾因素有了一个量化的分析。结合郑州地区煤矿实际情况,从整个郑州市辖区存在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剖析,同时系统分析郑州地区煤矿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为郑州辖区煤矿制定灾害防范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西部高强度开采矿区发生工作面顶板溃水溃沙灾害,以地表生态脆弱的榆神矿区曹家滩矿井的首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分析了首采工作面煤层的地质概况,确定了影响工作面发生水害事故的充水因素,将物理探测和“三图”法相结合对首采工作面煤层顶板富水性特征及分区进行了综合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矿井的间接充水水源,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波及范围内的延安组、直罗组和基岩风化带含水层的水为直接充水水源|导水裂缝带是矿井发生水害事故的主要充水通道|矿井风化基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延安组为弱含水层。通过FLAC 3D研究了覆岩裂隙运动破坏规律,工作面推进至180m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速度增加,推进至240m后达到最大值约159m,覆岩的裂采比为26.5。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以完善矿井水害监测系统和建设防排水系统、合理确定回采参数和培训防治水专业人员相结合的防治水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龙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岩溶水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矿井和工作面出现严重水害,在首采区采取了工作面坑透物探,钻孔探放水,放水试验和布置专用排水巷等多项防治水措施,形成了综合防治水技术,成功解决了龙滩矿井首采区顶水威胁,保证了矿井首采面3116南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采。可为南方受岩溶水严重威胁影响的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郝耀军  李浩  武艺 《陕西煤炭》2020,39(1):85-88,11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西曲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对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该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均为中等。具体为,2+3#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4#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8#、9#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分析认为,该矿应加强对陷落柱的物探和钻探、本矿采空积水探放水、矿界防隔水煤柱的留设等工作,研究结果可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千米深井朱集西矿11-2煤层115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应力主导型突出精准防控技术应用研究,测试了煤层及其顶板厚硬岩层瓦斯力学参数,评价了煤层突出危险性及煤岩层冲击倾向性,分析了11501工作面回采动力灾害属性,研究了动力危险区划分方法并进行了区域预测,制定了针对高应力危险的大直径钻孔、顶板深孔预裂爆破、煤层注水区域卸压措施及顺层钻孔预抽区域防突措施,配套了工作面回采邻近层瓦斯涌出治理技术,考察了动力危险防控及瓦斯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回采期间局部预测最大钻屑量为3.9 kg/m、最大残余瓦斯含量为5.14 m^3/t、回风流瓦斯浓度维持在0.45%以下,未出现预测指标超标及瓦斯超限事故,实现了应力主导型突出动力灾害分区、分级的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7.
高午 《陕西煤炭》2020,39(1):160-163
根据陕西省红石岩煤矿已有的钻探、物探和水质化验及生产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了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近3年矿井涌水量观测数据,认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是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老空积水及因采动影响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进入井下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主要充水通道为导水裂隙带和老窑巷道,主、副井筒周边采空区积水和四采区采空区积水是矿井的主要水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杨河煤业建立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瓦斯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体系进行分析,杨河煤业实现了矿区瓦斯灾害防治的过程化预控,巩固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基础工作。从其应用效果来看,瓦斯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体系实现了瓦斯灾害防治从“区域”到“局部”的全过程把控,从“宏观”上掌握了矿井瓦斯的赋存规律及主控因素和矿井瓦斯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为实现高效区域瓦斯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局部”防控技术角度建立了工作面突出危险动态分析技术,可高效支撑采掘工作面日常防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