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合野外露头、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和测井资料对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岩溶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在石龙洞顶部识别出发育于古洞穴中的钟乳石;古岩溶风化壳被划分为基岩、弱风化层、强风化层、溶塌层和风化黏土层;发育两类岩溶角砾:一类是富含基质的碎屑支撑岩溶角砾,另一类是基质支撑岩溶角砾;而在石龙洞组下部3个四级层序的顶部颗粒滩中,发育典型的相控溶蚀充填特征,可以识别出基岩带、半解离带和混合充填带;且早期海底纤维状胶结物被溶蚀;悬垂状方解石胶结物和岩溶角砾的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石龙洞组发育多期次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岩溶带中的δ~(13)C为-3.7‰~-0.3‰,δ~(18)O为-10.6‰~-8.5‰,较非岩溶带中的碳氧同位素值偏负.在石龙洞组的每个四级层序顶部的高渗透层中,均受到淡水成岩作用的改造;横向上,在PSQ1-PSQ3时期,岩溶带只局限于丁寨剖面,在PSQ4时期,岩溶带广泛发育于整个台地,故在PSQ1-PSQ3时期,岩溶类型为海岛型;在PSQ4时期,岩溶类型为海岸型.在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与四级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表明多期次发育的早期岩溶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对四级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影响.本模式的建立对四川盆地周缘地区油气勘探的部署和岩溶发育模式的丰富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北部潜山区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及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单井及连井储层特征和储层空间类型分析,研究哈拉哈塘油田潜山区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带,即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表层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带储层以孔洞型储层为主;垂直渗流带主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水平潜流带以洞穴型储层为主;其中水平潜流带的物性最好,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在4类储层中,裂缝孔洞型储层厚度最大,而洞穴型储层对储存油气贡献最大。通过对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的研究,为其勘探开发及快速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准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3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根据地质、录井、钻井、地球物理等响应特征,分别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主要识别标志。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组构选择型溶孔的发育,非组构选择型溶孔、小型溶洞、溶沟和溶缝及其渗流粉砂充填物的出现,大气淡水胶结物的产出等是准同生岩溶的主要识别标志;风化壳岩溶作用主要的识别标志包括:风化剥蚀及其伴生的风化残积层,高角度的溶沟、溶缝及落水洞,大小不等的各种溶蚀孔洞及其相应的充填物,充填物具有大气水参与的地球化学特征,钻井过程中的钻具放空以及泥浆的大量漏失,高自然伽马和低电阻的测井响应特征,相对低速的地震反射特征;埋藏岩溶作用一般可以根据地层水对原有孔洞缝的增溶并被油气充注的特征加以识别。指出准同生岩溶作用控制了早期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埋藏岩溶作用则是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川南茅口灰岩岩溶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州地区茅口组灰岩岩溶分为三种类型:层间古岩溶、阳顶古岩溶、缝洞系岩溶。后者是在层间、阳顶古岩溶及裂缝分布区基础上经过地下水的多期改造形成的,它是现今油气储渗的有效空间及运移通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分布。岩溶作用的不均一性及茅口灰岩的致密性,使茅口灰岩纵向上形成多个储集层段,横向发育多个裂缝系统,气水分布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圈闭内有天然气产出,圈闭外也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  相似文献   

5.
徐黑-埕北断阶区古岩溶测井相与演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对财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溶识别标志。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史提出岩溶演化模式,指出多期的构造旋回;复杂的断块欣斜作用和长期的化学活动性流体的溶蚀是研究区古岩溶发主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具备良好勘探潜力,研究其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对黄龙气田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基础特征、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含膏粉晶云岩、粉晶砂屑云岩及粉—细晶云岩;石膏铸模孔、晶间孔(溶孔)、溶孔及溶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孔隙度以0.1%~5.0%为主,渗透率以(0.002~0.100)×10-3 μm2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特点;有利储层分布受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影响,含硬石膏结核云坪、白云岩坪及颗粒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储层平面分布受控于古岩溶地貌,而垂向分布受控于岩溶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表生期岩溶垂直渗流带,晚成岩期次生灰化及3期不同组合类型充填作用使有效孔隙锐减,是该区储层物性较差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新发现的三道桥潜山气藏的潜山结构和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桥潜山为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由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块潜山,发育多组断层和断片结构,长轴为NE—SW向,上覆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三道桥潜山是由下部古元古界花岗岩结晶基底和上部的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以及之上的新元古界阿克苏群共同组成,其中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经历过埋藏成岩改造;三道桥潜山气藏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储层基质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洞;优质储层主要受后期断裂和岩溶作用控制。三道桥潜山气藏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潜山构造裂缝和岩溶作用发育,具备形成优质储层和油气藏的条件,因此,该区带类似的潜山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型储层是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储集空间多为后期次生改造形成的溶洞和裂缝,具有目的层埋藏深、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含油气性预测难等特点。该地区已钻多口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岩溶储层在叠后地震剖面上都表现为"串珠状"强振幅反射特征,根据地震剖面特征不能区分油气井和非油气井。常用叠后地震资料提取的属性,无法预测被泥质填充岩溶储层含油气性。为此,采用AVO分析技术反演得到敏感属性泊松比和流体因子,能够较好区分岩溶储层被泥质填充和未填充含油气性。实际资料应用效果与已钻井成果相吻合,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以为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开发井位的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展现了AVO分析技术在岩溶储层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综合地球化学、野外剖面和钻测井等资料,运用岩石学和地层对比、盆地模拟等方法,剖析了龙门山造山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探讨了这种盆山耦合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最后给出了勘探建议及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龙门山造山带和川西前陆盆地在沉积和构造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盆山耦合关系,具体表现在沉降与隆升的对应、物源与沉积的对应以及构造多幕性和沉积旋回性的对应等特征上;沉积耦合关系控制着烃源岩的沉积厚度及热演化程度,并影响着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布,而构造耦合关系则对造山带和前陆盆地的断层发育以及油气运移和成藏所需圈闭具有决定性作用;盆山耦合呈多期性,具有沉积、沉降中心以及沉积相展布不断迁移和多期叠加的特征;形成了川西前陆盆地深、中、浅层的三维立体幕式演化成藏模式。有利区带预测表明:梓潼坳陷南端是深盆气的有利聚集区;浅层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发育的盆地中、南段;深层气则多分布于盆地北部及中部地层尖灭带。  相似文献   

10.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岩溶发育的7种地质因素,即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先存孔洞系统以及埋藏期的后期改造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生以及岩溶型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任北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大量的钻探、物探、室内实验和油田开发等资料,研究了任北奥陶系油藏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油藏赋存、油田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任北奥陶系具有风化壳、顺层、断层、水平岩溶发育带,非均质性显著,受此影响,油藏的赋存亦具明显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2.
均衡岩溶是裸露岩溶的一种,发育于加里东中晚期.歧口凹陷位于黄骅坳陷中北部,晚奥陶世华北地台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而整体抬升暴露,区域内为准平原化地貌;奥陶系地层展布相对平缓,岩性是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偶见少量蒸发岩;奥陶纪时期华北地台处在赤道附近位置,气候湿润而温暖,大气中CO2浓度很高,富含CO2的强酸性岩溶水,为均衡岩溶的发育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和前人成果,对昆仑造山带以北、贺兰山构造带以西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都赋存在稳定的板块(地块)之上,具有多期叠合与改造特征,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震旦纪—早二叠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以板块(地块)之间的开合与盆地的形成、消亡为特征,中生代为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盆地、山脉的形成受特提斯洋及深部构造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形成了现今盆山构造格局;盆地深部构造与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地深部构造与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及浅层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基础;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经历了洋-陆转化和陆内演化两大盆地演化阶段,在两大盆地演化期间,新疆北部、塔里木、柴达木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形成与消亡改造的关键构造事件具有一致性;受区域大地构造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阿尔金构造带以东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部位与层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古隆起和山前构造带,使得各盆地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沙尔布尔山位于西准噶尔北缘,呈近东西向延伸,属加里东沟弧系,哈萨克斯坦板块边缘活动带.经这次1:50000地质填图,测定出该区蛇绿岩年龄为626Ma.这是迄今在准噶尔盆地四周出现最古老的洋壳残片.根据沉积建造,岩石组合可分为Ⅲ期演化阶段:震旦纪——奥陶纪为洋壳拉张到闭合阶段,志留纪至早泥世为有限洋盘阶段,中泥盘世——早石炭世为陆缘海阶段.伴随该区地壳演化形成复式诏皱带.由于后期左旋扭动,使早期的构造城发生强烈的扭曲.由西向东、由北西向延伸的扭曲转变呈呈曲率较大的平行橹皱;再往东转变,呈轴向东西延伸的尖校招皱,其间被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所切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林喀斯喀斯特发育演化的一种极端形式,是以高大石柱和深切溶沟相相组合为特征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形。路南石林自早二叠世晚期以来,由于有利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的结合,先后经历了四期继承性的演化发育,形成了世界上演化历史悠久,形态最为丰富多样的石林啶斯特景观。  相似文献   

16.
云南普者黑发育的岩溶地貌,为典型的中国南方热带岩溶地貌和世界罕见的岩溶山水田园风光.其岩溶地貌包括天坑、漏斗、石芽、溶沟、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岩溶湖泊、暗河等,类型完整丰富,在中国南方岩溶发育地区具有典型意义.从周围的分水岭至盆地中央,岩溶地貌具有鲜明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受当地的构造运动、岩性条件和地下水分布控制.本文总结了普者黑岩溶景观的形态与分布,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指出了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水文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孔间电磁波CT和弹性波CT、沿线钻孔地下水位分层观测、岩石化学分析、岩石薄片鉴定等综合勘查成果资料,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CK17+386~CK17+700段的岩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岩溶分布里程自桩号CK17+386至CK17+506,全长约120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的构造岩相学实测剖面研究,认为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构造有利于盆地流体大规模聚集成矿,且萨热克铜矿床受构造和盆地流体作用影响形成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褶皱群落+顺层断层+层间连通性复式断裂-裂隙带,后期具有强沥青化流体侵入特征;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传播褶皱+侵入构造+穿层断裂-裂隙带。典型钻孔及坑道的构造岩相学相体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二段旱地扇扇中亚相杂砾岩为矿质的初始富集岩性,矿体在膝折构造及沿断裂构造侵位的辉绿岩脉部位增厚;层间和切层断裂-裂隙发育最密集构造应力区为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提供运移通道及储矿空间;总体显示萨热克铜矿具有构造与成矿流体叠加耦合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