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粮油食品安全,天然防腐剂的研发与应用是食品微生物控制领域的重要技术和研究热点。以食品常用防腐剂山梨酸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天然食用香料草莓酸对黄曲霉的抑菌作用,并进一步评价草莓酸控制黄曲霉侵染储藏花生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草莓酸的抑菌活性优于山梨酸,二者在离体条件下对黄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和1.0 g/L;草莓酸在10.0 g/L浓度下能够完全抑制黄曲霉在储藏花生中的侵染和生长,而山梨酸需要20.0 g/L才能达到相同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天然食用香料草莓酸显示出良好的抑菌作用,具有开发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旨在为防止花生等作物霉变提供参考资料。以黄曲霉孢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培养法,通过观察和测定黄曲霉孢子的萌发情况、菌落大小和色泽、菌丝生长变化情况及F1孢子的形态特征等,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两种防腐剂对黄曲霉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1.0g/L时,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对黄曲霉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当浓度为1.0g/L时,苯甲酸钠对黄曲霉具有显著的饰变效应。但相同浓度下,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好于苯甲酸钠。综合考虑,山梨酸钾(≥1.0g/L)是抑制黄曲霉生长的一种较为安全、经济、方便而有效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肠杆菌重组花生Ah PR-1蛋白具有抑菌的作用功能,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蛋白抑制黄曲霉菌在花生上生长的条件因素。以表观评价法测评的黄曲霉生长程度和HPLC法检测的毒素合成的含量为评价标准,考察Ah PR-1蛋白质量浓度、作用温度和水分活度对蛋白抑制黄曲霉菌侵染花生及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花生染黄曲霉菌浓度为4×106CFU/m L的条件下,随着蛋白质量浓度升高,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蛋白质量浓度为0.32 ng/μL和0.40 ng/μL,效果最好且差别不是很明显;在温度28℃,水分活度0.3~0.4的条件下,AhPR-1蛋白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Ah PR-1蛋白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黄曲霉菌在花生表面的繁殖生长和毒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薄荷精油对黄曲霉生长及其毒素B1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体积浓度的薄荷精油,以不加薄荷精油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其对产毒黄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孢子萌发、菌丝干重、菌落直径、微观结构及黄曲霉毒素B1合成量的影响,探究薄荷精油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 薄荷精油对产毒黄曲霉的MIC为1.6μL/mL; 2.0 MIC薄荷精油处理对黄曲霉孢子萌发抑制率、黄曲霉菌丝干重抑制率及黄曲霉毒素B1合成抑制率均达到99%以上,且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薄荷精油会影响黄曲霉菌丝形态;同时,通过熏蒸处理,薄荷精油能够有效抑制花生中的霉菌增长,防止霉菌侵染花生。结论 薄荷精油对黄曲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粮食储藏、食品防霉等方面具有进一步开发成安全防腐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花生极易在储运过程中因黄曲霉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为了更好地防控花生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本文以海藻酸钠和紫苏醛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以抑制黄曲霉菌生长活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紫苏醛-海藻酸钠复合涂膜最佳配方及复合涂膜花生的储藏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6 mg/m L,活性物紫苏醛0.015 mg/m L,甘油浓度6 mg/m L时制备的复合膜抗黄曲霉生长活性能力最佳,抑菌直径达到(7.23±0.11)cm。紫苏醛添加方式对涂膜花生黄曲霉菌抑制效果影响很大,最佳添加方式为熏蒸,涂膜花生贮藏温度应在25℃以下,贮藏环境相对湿度为60%以下。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了以H2O2-H2SO4溶液为山梨酸的氧化体系,氧化产物丙二醛进一步与硫代巴比妥酸进行显色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60℃下山梨酸可被0.1%H2O2.0.15mol/L HzSO4溶液氧化,冷却后与5g/L的硫代巴比妥酸溶液在沸水浴中进行显色反应,在53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显色物质在24h内吸光度无变化.山梨酸浓度在0~1.066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4.26×104L/mol·cm.该法用于面酱、山楂卷、果汁、酱油等食品中山梨酸防腐剂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山梨酸在人体内能参加正常的新陈代谢,是迄今为止国际公认最好的食品防腐剂之一。山梨酸是酸性防腐剂,不易溶于水,且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差;而常用的山梨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好,但在酸性条件下很难形成真正具有抑菌作用的山梨酸分子。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提高山梨酸及钾盐防腐效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红枣色素的抑菌特性,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红枣色素对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探讨了温度、p H、紫外光等因素对红枣色素抑菌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与蔗糖、Na Cl、常见防腐剂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红枣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1 g/m L和0.02 g/m L;在20~40℃、p H呈碱性时抑菌活性较强,紫外光照射25 min对色素的抑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红枣色素与蔗糖、Na Cl具有良好的协同抑菌作用。此外,红枣色素还具有一定的食品防腐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天然防腐剂。  相似文献   

9.
蒜氨酸的抑菌效果和防腐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平板计数法探讨了蒜氨酸与合成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效果,蒜氨酸对香辣酱防腐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5.5时,蒜氨酸对多种霉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0.89g/L,而山梨酸钾为2.88g/L,苯甲酸钠为3.44g/L。在试验中发现蒜氨酸对酵母最低杀死浓度(MBC)为1.00g/L。从蒜氨酸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试验中发现,蒜氨酸对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蒜氨酸能使香辣酱防腐保鲜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7种天然防腐剂对气调包装酱卤肉制品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气调包装卤鸭脖、卤鸭翅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腐败菌进行分离,通过测定抑菌率,比较研究了7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天然食用香料、香辛料、发酵醋-01、果蔬汁、复配防腐剂-01、复配防腐剂-02和醋粉-02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卤鸭脖的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微球菌、大肠菌群;卤鸭翅的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酵母菌、大肠菌群。7种防腐剂对以上腐败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综合分析抑菌效果由高到低为:发酵醋-01>香辛料>醋粉-02>复配防腐剂-01≈复配防腐剂-02≈天然食用香料≈果蔬汁。通过比较以上防腐剂对不同产品总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发现除发酵醋-01(抑菌率均为100%)外,其余6种天然防腐剂对卤鸭翅的抑菌效果优于卤鸭脖。  相似文献   

11.
复合天然防腐剂应用于薏苡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甘草、乌梅、丁香、花椒四种中药材的抑菌作用,分别得出了它们对几种食品污染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及它们与糖的协同抑菌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复合天然防腐剂应用于薏苡奶的抑菌效果,并优化了复合天然防腐剂的配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肉桂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以此评价肉桂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膜电位实验,阐述肉桂醛抑菌的机理。结果表明:肉桂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1.75 mm、29.37mm,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μL/m L,最低杀菌浓度均为0.5μL/m L;肉桂醛破坏了菌体细胞的形态,出现形变;随着肉桂醛浓度的增大,悬液中相对电导率迅速升高,表明肉桂醛影响细菌的膜通透性,而成倍数增长的核酸、蛋白质含量表示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肉桂醛降低菌体膜电位,影响其代谢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生长。肉桂醛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适宜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荷叶提取液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特性,进行了不同提取液浓度、培养基pH值、热处理、环境离子浓度、作用时间对荷叶提取液抑菌作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25g/mL;抑菌pH值范围6~9;对高温处理较稳定;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不大;提取液与菌悬液作用3h可抑制大肠干菌的生长,从而说明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为荷叶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氧化应激与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持续相关性,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对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茶多酚对黄曲霉菌丝体形态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抑菌剂来控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黄曲霉菌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10 mg/m L浓度下,抑制率达到48.41%,使黄曲霉菌落生长速率为(5.57±0.16)mm/d,延滞期为(1.32±0.13)d;而茶多酚对黄曲霉产毒抑制效果显著,在1,5和10 mg/m L浓度下,茶多酚对AFB1生物合成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0.15%,87.12%和97.48%;且茶多酚可严重破坏黄曲霉菌丝体的超微结构。因此,茶多酚可作为天然抑菌剂应用于食品与饲料中,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防腐剂联合使用,可降低单一防腐剂的使用剂量,扩大抑菌谱,提高食品安全性,由此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食品防腐剂协同抑菌作用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综述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和聚赖氨酸等的协同抗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水解胶原蛋白溶液的防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食品常用的几种防腐剂以及由它们复配的防腐剂对水解胶原蛋白溶液的抑菌效果,并对防腐剂进行了功效测试,并测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表明对于水解胶原蛋白溶液,山梨酸的抑菌防腐效果最佳,苯甲酸次之,山梨酸+苯甲酸钠(1+2)和苯甲酸+苯甲酸钠(1+2)的抑菌效果也较好,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较差,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甲酯(1+2)的和山梨酸+尼泊金丙酯(1+2)的抑菌效果最差.0.08%的山梨酸或苯甲酸均可有效地抑制胶原蛋白溶液中的微生物生长;当山梨酸+苯甲酸钠(1+2)或苯甲酸+苯甲酸钠(1+2)浓度大于0.1%时,也可有效地抑菌防腐.  相似文献   

17.
大黄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黄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初筛的结果显示大黄醇提物对这3种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发现其中抑菌作用最强的物质分布在大黄氯仿段萃取物中。利用UPLC-MS-MS分析大黄氯仿段萃取物,发现大黄氯仿段萃取物的主要成分分别是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在这五种化合物中,大黄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最强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μg/m L和250μg/m 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50μg/m L和500μg/m L,大黄素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62.5μg/m L和125μg/m L。  相似文献   

18.
食品化学防腐剂与纳他霉素的协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食品化学防腐剂与纳他霉素之间的协同抑菌作用,以期为防腐剂的联合使用提供基础数据。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2.614为指示菌,采用液体培养方法,评价五种食品化学防腐剂对纳他霉素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1g/L纳他霉素联合使用,0.15g/L的对羟基苯甲酸、0.15g/L硝酸钠和0.02g/L山梨酸钾分别使纳他霉素的抑菌率提高了57.14%、46.14%和30.21%。0.03g/L脱氢乙酸钠与纳他霉素联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的抑菌率之和(65.4%)提高了13.61%。苯甲酸钠对纳他霉素的抑菌率影响不显著。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硝酸钠、山梨酸钾和脱氢乙酸钠与纳他霉素有显著的协同抑菌作用;苯甲酸钠与纳他霉素之间没有显著的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香酚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微量稀释法对丁香酚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酚对12种常见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ATCC25922(质控菌)的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AC)分别为5μg/ml和10μg/ml;对蜡状芽孢杆菌作用较差,MIC和MBC分别为320μg/ml和64μg/ml其余菌株的MIC和MBC分别在20-80μg/ml和40-16μg/ml之间。而时间.杀菌曲线法实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抑菌作用特性表现为较强的浓度依赖性,其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作为潜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天然食品防腐剂应用于泡菜的防腐保鲜,实验选取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壳聚糖三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对泡菜进行浸泡处理,在常温贮藏7天过程中测定菌落总数和pH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控制菌落总数和pH所需的浓度分别为0.17,0.28g/kg,水溶性壳聚糖控制菌落总数和pH所需的浓度分别为0.11,0.33g/kg,茶多酚控制菌落总数和pH所需浓度分别为0.62,0.16g/kg。乳酸链球菌素和水溶性壳聚糖控制泡菜中微生物的能力强于控制产酸,茶多酚控制产酸能力强于控制微生物。水溶性壳聚糖控制微生物总数效果最好,茶多酚控制乳酸菌等产酸菌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