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使用PR模型对三级冷凝油气回收过程进行了模拟,考察了各级冷凝温度对油气回收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预冷温度在-30~20℃之间、二级冷凝温度在-80~0℃之间时,预冷温度和二级冷凝温度对油气回收率几无影响;三级冷凝温度越低,油气回收率越高;系统总能耗随着预冷温度和二级冷凝温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随着三级冷凝温度的下降而增加。综合考虑油气回收率和系统总能耗,最佳预冷温度、二级及三级冷凝温度分别设定为5,-35及-75℃。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油气回收技术研究较少关注其工艺技术风险分析的现状,对已实际应用的冷凝+吸附组合法油气回收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稳态模拟流程,考察6种不同入口油气体积分数工况的气相物流体积分数变化规律,计算气相物流的爆炸极限.结果表明:二级冷凝器和三级冷凝器的冷凝贡献最大,油气体积分数从一个高于爆炸上限的体积分数逐步降至爆炸极限范围内,且最先在三级冷凝器出现爆炸性混合气体.以冷凝法为基础的油气回收工艺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操作参数来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油气回收吸附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油气回收技术,重点论述了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油气回收用活性炭吸附剂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分析,综述了活性炭不同指标对油气吸附的影响。分析表明,开发高性能活性炭用于油气回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奎荣  李章青 《当代化工》2014,(10):2009-2013
针对北滩油库油气回收技术迚行了方案研究。对常压冷凝法油气回收方案迚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油气中游离水脱除率较低,导致大量的水分以霜冻的形式附着于换热器表面,影响传热效果。为此,还提出了油气加压回收方案,并对加压后的操作压力迚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如果采用增压机将油气压力提高到400~600 kPa,水在预冷器中的脱除率大幅提高到75%~85%,可以大大降低一级冷凝器的冷冻负荷、极大减轻结霜问题所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石油库中的原油、成品油在储存、装卸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油气挥发现象,油气挥发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油库中注重油气回收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凸显出重要意义。介绍了四种常见油气回收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在对其进行优化比选的基础上得出从现有技术程度、设备可靠程度与综合减排指标来评价,活性炭吸附法最优。  相似文献   

6.
对油气回收与排放控制系统工艺进行了研究,分别报告了冷凝法和吸附法用于油气回收与排放控制过程的特点和基本设计原则。针对冷凝法,指出了其高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但能耗较高的特点,分析了三段式冷凝流程的基本设计原则和影响因素,说明了冷凝器除霜的重要性及工业上的常用除霜方法。针对吸附法,指出了其回收效率高、但不适于高浓度油气的特点,分析了吸附法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解吸的典型工艺及其设计要点,指出了吸附罐的设计基本参数和要求。考虑到冷凝和吸附两种单元操作的特点,采用冷凝+吸附集成技术,既结合了冷凝法和吸附法的优点,又避免了两种工艺的缺点,既能够良好的实现最终排放指标,又兼顾了整体系统工艺的优化和节能,装置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化工》2021,50(6)
介绍溶剂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常见的四种地付站油气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综合比较其优缺点。分析某汽油地付项目所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选型依据、基本流程及实际运行效果、提出后续运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油品蒸发损耗的根本原因及其危害性,提出了利用油气回收技术是降低油品蒸发损耗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四种主要油气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从经济、环保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根据武警部队油库(站)的油气排放分析,对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在武警部队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分析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比较适合在武警部队油库(站)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己烷油装置配套的储运系统现状,综述了低温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溶解吸收法、膜选择渗透法以及氧化燃烧法五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评价对比其中四种技术的尾气排放情况、二次污染情况、安全运行状态、设备工艺复杂程度等指标,根据各单一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冷凝法和吸附法相结合、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相结合的两种较为实用的油气回收复迭技术,简述了其工作原理。对己烷油装置的储运系统提出改进建议,得出增上油气回收系统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高武龙  董坤伦 《广东化工》2010,37(8):242-243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业生产中的有机废气处理问题,通过对比各种有机废气回收处理技术,开发了活性炭纤维吸附-冷凝工艺技术进行中试试验,回收处理胶粘行业有机废气,结果表明,当进气流量为16 m3/min,进气温度为35℃左右时,对甲苯的吸附量可达到0.195 g/g活性炭纤维,每回收1 kg甲苯可得到5.25元的效益,采用该工艺技术回收有机废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成及主要关键技术特点,以300型活性炭油气回收装置为例,指出活性炭吸附油气回收技术是目前油气回收技术推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成及主要关键技术特点,以300型活性炭油气回收装置为例,指出活性炭吸附油气回收技术是目前油气回收技术推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冷凝和吸附集成技术回收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秋  石莉  胡志伦  郑宗能 《化学工程》2012,40(6):13-17,71
有机废气治理的难度在于石化、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工艺不同,导致排放的废气组分及浓度相差很大。根据有机废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有效治理并实现资源回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冷凝和吸附集成工艺回收有机废气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冷凝法回收有机废气应用于高浓度场合,尤其适合应用在集成工艺的前端。吸附法回收技术更适合于低浓度油气吸附,作为集成技术的后端处理。有机废气冷凝和吸附集成技术,既发挥冷凝法在冷凝高浓度油气方面高效的优势,以及吸附法在吸附低浓度油气时可以将油气浓度控制在很低范围的优势,同时又可避免单纯冷凝技术由于低温冷凝而引起的成本及操作费用剧增,以及吸附法由于吸附高浓度油气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冷凝和吸附段的工艺及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及吸附剂,以期最终达到回收率、设备投资、运行能耗及安全性等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成品油在储存、装卸过程中,一部分油气挥发进入大气,不但造成油品蒸发损耗和环境污染,而且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油库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介绍了4种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最后,提出了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注意事项,简述了某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将平均孔径5、20和50 nm的管式陶瓷外膜制成膜冷凝器,并搭建膜面积0.3 m~2的膜冷凝中试实验装置,开展陶瓷膜冷凝器在烟气水、余热资源回收及脱白烟领域的中试研究。对比采用不同排布方式的两级陶瓷膜冷凝器的水、热回收效果,考察进气相对湿度、进气温度、进气线速度等操作条件和不同孔径陶瓷膜的排布方式对膜冷凝器水通量及水回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两级膜冷凝器中,烟气、冷却水均为串联流动时,可得到更高的水、热通量及回收率。过程水通量随进气相对湿度、进气温度、进气线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回收率随进气相对湿度、进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进气线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三级膜冷凝器中,采用每级均填充平均孔径50 nm的管式陶瓷外膜的排布方式时,可获得最佳的水、热回收效果;不同孔径陶瓷膜的排布方式对膜冷凝器水回收效果影响明显,对热回收效果影响不大。在各实验工况下,三级膜冷凝器水通量及水回收率最高分别可达38.5 kg·m~(-2)·h~(-1)和50.6%。与传统换热器相比,陶瓷膜冷凝器不仅可实现水、余热的同时回收,且其总传热系数为415 W·m~(-2)·℃~(-1),换热效果更佳,并能明显缓解"白色烟羽"等视觉污染。基于陶瓷膜的膜冷凝技术在中试实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回收效果,在资源回收及脱白烟过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系统对稻壳负载尿素进行了热解耦合分级冷凝的研究,实验采用三级冷凝的方法,对比了热解温度(400、500、600℃)和冷凝温度(30、60、90℃)对产物分布和富集的影响,研究了生物质富氮热解和分级冷凝的机理。结果表明:富氮热解促进了Maillard反应产生含氮杂环物;分级冷凝富集规律明显,一级生物油富集了高露点的酚类,二级生物油富集了低露点的含氮杂环物;提高热解温度可以增加二级生物油中含氮杂环物的含量和降低二级生物油水分含量,热解温度为500℃时,液体产物产率和酚类产物产率最大;提高冷凝温度能增强各级油组分的富集效果,并降低一级生物油水分含量,一级冷凝温度为90℃时,水分几乎完全富集在第二级中,且一级生物油酚类产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小氮肥》2010,(12):8-10
0 前言 山东兖矿国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使用高硫煤制甲醇,硫回收采用三级克劳斯工艺,经过废热锅炉及硫磺冷凝器的过程气在进入每一级克劳斯反应器前,采取蒸汽预热方式将过程气预热至硫磺的露点温度以上。工艺流程:由废热锅炉出来的过程气进第1过程气加热器升温至250℃后,进一级克劳斯反应器发生反应,反应后的过程气进入一级硫冷凝器,冷凝并分离出液硫;  相似文献   

18.
富氮生物质热解气的分级冷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瑞  朱锡锋 《化工学报》2019,70(6):2229-2236
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系统对稻壳负载尿素进行了热解耦合分级冷凝的研究,实验采用三级冷凝的方法,对比了热解温度(400、500、600℃)和冷凝温度(30、60、90℃)对产物分布和富集的影响,研究了生物质富氮热解和分级冷凝的机理。结果表明:富氮热解促进了Maillard反应产生含氮杂环物;分级冷凝富集规律明显,一级生物油富集了高露点的酚类,二级生物油富集了低露点的含氮杂环物;提高热解温度可以增加二级生物油中含氮杂环物的含量和降低二级生物油水分含量,热解温度为500℃时,液体产物产率和酚类产物产率最大;提高冷凝温度能增强各级油组分的富集效果,并降低一级生物油水分含量,一级冷凝温度为90℃时,水分几乎完全富集在第二级中,且一级生物油酚类产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针对码头运输原油的高效油气回收,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吸收剂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常见的四种油气回收工艺,即有机溶剂吸收法,膜技术分离法,活性炭吸附法,和低温冷凝法,结果得出有机溶剂吸收法工艺最适合码头原油的油气回收,最终对有机溶剂吸收工艺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对吸收法未来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吴琦  杜强  张金华  张娜  谷智  徐建普 《当代化工》2013,(4):513-515,519
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有效的利用油气产品及提高油气回收技术水平越加成为石油储运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针对活性炭油气回收法,建立活性炭吸附油蒸汽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并利用商用CF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得到活性炭吸附过程中组份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不同温度情况下活性炭吸附油气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