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等资料,总结了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并将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类型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岩,滑塌浊积岩又可分为远岸滑塌浊积扇及三角洲前滑塌浊积岩。在总结不同沉积相成因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结合油源、运移及圈闭条件,分析了各微相砂体的含油气性,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滑塌形成的浊积扇体及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机制,明确时空展布规律,指导页岩气的勘探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和重力流理论分析,对湖南保靖地区下志留统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保靖地区下志留统主要发育浊流、碎屑流和液化流3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浊流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序列浊积岩,下部以多期次单段式或两段式浊积岩叠加的进积型地层组合为主,上部以多期次三段式浊积岩叠加的加积型地层组合为主;碎屑流以块状细砂岩为主;液化流以厚层的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发育变形层理。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到马脚冲组沉积时期,湖南保靖地区断续发育海底扇、远岸水下扇和滑移-滑塌扇3种沉积模式。浊流主要发育海底扇扇端亚相浊积砂、扇端泥微相,扇中亚相网状水道、水道侧缘、前缘席状砂微相以及远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水道侧缘、前缘席状砂微相,碎屑流发育远岸水下扇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液化流发育滑移-滑塌扇扇中亚相滑移-滑塌水道、水道间湾微相。  相似文献   

3.
针对断陷湖盆陡坡带构造活动性强、沉积规模小、储层非均质性的特征,利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盐18地区丰富的地质、3D地震资料,从砂体成因入手,开展了砂体的成因识别、发育规模、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律研究。通过研究,识别出液化流、浊流、颗粒流、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等5种重力流沉积;其中砂质碎屑流钻遇程度最高,浊流次之,液化流较低,颗粒流更低,每10m钻遇层数分别为2.9、2.6、0.75、0.3层。单期沉积厚度统计结果表明,泥质碎屑流最大、砂质碎屑流次之、浊流较小,其最大厚度分别为4.0m、3.5m、1.4m,平均厚度分别为1.2m、0.45m和0.2m;颗粒流和液化流规模最小。可见,砂质碎屑流是陡坡带重力流沉积中最为有利的砂体成因类型,其次为规模较大的浊流。识别出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湖底扇、洪水湖底扇等4种重力流相关沉积相;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过了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深水近岸水下扇—洪水湖底扇—滑塌湖底扇沉积、深水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沉积3个阶段;其中洪水湖底扇和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最有利于油气成藏,其次为滑塌湖底扇。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深湖-半深湖中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根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将重力流沉积划分为4种砂体类型,即与三角洲前缘滑塌相伴生的坡移堆积体、滑塌浊积扇、远源浊积岩以及洪水成因的水下碎屑流,并建立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进一步通过油源、物性及圈闭条件对比研究,对各种砂体类型的含油性进行分析,认为滑塌浊积扇和部分远源浊积岩含油性好于坡移堆积体和水下碎屑流。  相似文献   

5.
胜坨地区沙三下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鑫  张金亮 《石油学报》2008,29(4):533-538
砂砾岩扇体是胜坨地区沙三下亚段最重要的沉积体系,形成于坡度陡、物源近、构造活动强烈的深湖环境.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识别出了近岸水下扇及与之相关的重力流水道和滑塌浊积扇沉积.近岸水下扇多夹于暗色泥岩之中,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特征,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陈南断层东段下降盘,根部紧贴基岩断面.重力流水道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夹砾岩和砾状砂岩,反映了块体搬运的特征,垂向上缺乏浊积扇的扇相层序.滑塌浊积砂体具线状物源,缺乏主水道,岩性较细,部分砂层发育典型的鲍马层序.各沉积体系的形成受构造特征、古地貌和物源区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断裂活动十分活跃,是该区复合沉积体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九佛堂组-沙海组沉积时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大陆板块边缘的早期仰冲拉张作用,龙湾筒凹陷内断陷作用强烈,其间产生的一系列正断层控制着凹陷及沉积体系的发育。龙湾筒凹陷发育着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相沉积。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盆地内的滑塌浊积扇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浊积岩为高密度流的湖相浊积岩,是由于断层活动扇三角洲前缘重力垮塌而形成的。根据各相带不同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中发育大量水下重力流沉积,根据重力流发育位置及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浅水浊流沉积、深水浊流沉积、水下滑塌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4种类型.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钻井岩性、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水下滑塌和水下泥石流沉积为再搬运和再沉积作用的产物,常与断裂相伴生;但浅水及深水浊流沉积常发育在前扇三角洲部位,大部分是由阵发性水下分流河道水流事件形成的,部分属于滑塌浊流二次沉积成因.油气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浊积砂体的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并已有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位于二号断层下降盘的梁家构造带和万昌构造带周缘的深水浊积砂体和浅水浊积砂体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岩相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多期、多种应力方式作用下形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洪积扇、近岸水下扇、陡坡深水浊积扇和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等6种沉积体系发育,发育了3种构造岩相带:铲式陡坡断裂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构造岩相带,潜山台地陡坡断裂带洪积扇、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阶梯式陡坡断裂带小型洪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构造岩相带;有砂体上倾尖灭、差异压实背斜、断层封闭遮挡、薄泥岩封盖和浊积岩透镜体等5种成藏模式。研究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对预测复杂岩性油藏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合地震、测录井及地化分析资料,在古地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屑组合特征、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以及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参数,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方向和砂体类型进行了分析。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存在两个不同的物源体系,即坨94断层上升盘物源和胜北断层上升盘物源。在这两个物源体系的控制下,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沟道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砾岩体。其中,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陈南断层下降盘,湖底扇主要发育坨94断层和胜北断层下降盘,沟道浊积岩发育在胜北断层形成的断槽中。砂砾岩体以辫状水道和沟道浊积岩储层物性最好,其主要的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隙形成的孔缝复合系统。因此,辫状水道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三上亚段砂体平面及纵向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从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薄片分析以及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该区浊积扇的岩石类型、粒度特征和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包括粉砂岩、细砂岩和泥页岩,发育侵蚀面、沟模、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和火焰状构造等沉积构造以及小型同生断层构造,砂岩粒度分析显示其具有浊流沉积特征。在该区划分出了中扇和外扇亚相以及辫状沟道、沟道间、沟道侧缘和外扇泥 4 个微相,其中中扇亚相较为发育。 分析了浊积扇纵向沉积序列及沉积微相平面演化规律,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凹陷番禺4洼陷目前尚属油气勘探初期,开展沉积充填研究对其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和沉积充填对层序的控制作用,综合利用三维地震和少量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将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析各层序地震相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而总结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陷由南东向北西依次发育陡坡带、深凹带和缓坡带,各级同生调节断层的分布和组合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东南缘陡坡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浊积扇体系;西北缘缓坡区次级调节断层导致南北沉积差异,北部因断层发育形成构造坡折,远岸水下浊积扇和滑塌浊积体广泛分布,南部缓坡未受断层影响,沉积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湖盆中心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13.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是由断层或者断裂带控制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构造复杂,沉积作用以近源快速堆积为主,沉积砂体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洪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漫湖等类型。在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在湖盆边缘主要发育洪积扇,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洪水—漫湖等沉积砂体;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逐渐变暖变湿,物源供应充足,沉积物向盆内推进,在湖盆的周围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砂体,在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由于坡折带的存在而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相似文献   

14.
陆相断陷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在对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沟道浊积岩体系(即“五扇一沟”)等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指出由于盆地构造位置不同、地形陡缓不同和气候条件等影响,所形成的砂体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这些地震响应特征可研究沉积相,并进一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类型、发育机制及其所形成的砂体内部构成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对南非Karoo盆地二叠系深水沉积露头及意大利Tuscan盆地始新统-渐新统钙质浊积岩露头、英国北海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大量深水岩心实物的精细解剖,重新厘定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构建深水浊流沉积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块体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前者以水下泥石流为主体,垂向上分异不明显,而后者从下至上依次表现为浊流、碎屑流和牵引流沉积,发育大量层理构造,垂向分异性好。受古地貌、物源、构造背景等因素控制,浊流沉积表现为不同的主流态、规模,具有不同的岩性、岩相组成,主要包括沟道、溢岸和朵体3种深水沉积类型。流体性质决定了砂体储层物性、内部非均质性及其勘探价值,浊积沟道中的浊流沉积部分及牵引流沉积部分、朵体核部以及决口扇砂岩储层物性较好,而碎屑流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储层物性差,这也是造成油藏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坨123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坨123断块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砾状砂岩为主,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中主体、扇中侧缘、扇中前缘、扇端、湖相泥和滑塌浊积砂6种微相类型。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扇中主体和扇中前缘具有不同的层内非均质特征,分别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扇中前缘储层的物性、含油性要好于扇中主体储层;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扇中前缘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扇中主体主要发育细孔细喉型孔隙结构,扇体边缘主要发育微孔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中外重力流沉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岩心、粒度和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可以将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重力流砂体划分为滑动-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流砂体3种类型。其中滑动-滑塌砂体呈孤立状发育,具有丰富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砂体呈厚层块状,内部常发育漂浮的泥砾;浊流砂体以薄层砂、泥岩互层为主,具有正粒序。研究区斜坡带上部以滑动-滑塌砂体为主,中、下部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侧缘微相,整体呈条带状展布;洼陷带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末端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间及席状砂微相,整体呈扇状展布。依据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建立多物源、富泥贫砂条件下的断陷湖盆斜坡带重力流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时期浊积扇非常发育,通过对研究区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古地貌、构造特征等综合因素,认为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浊积扇:湖底扇和滑塌扇.根据两种浊积扇体的沉积特征,将它们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个亚相,其中内扇又可细分为主沟道和主沟道间微相,中扇可细分为辫状沟道、沟道间、沟道前缘三个微相.根据分析,研究区浊积扇辫状沟道和沟道前缘砂体成藏条件优越,易形成岩性或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203断块沙三中亚段浊流沉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取心井段岩性、粒度、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组合及测井等资料,研究了文203断块油田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文203断块沙三中亚段沉积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流沉积,发育有沟道状和扇状两种类型沉积.其中,沟道状浊积岩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深沟道微相、浅沟道微相、近漫溢微相、远漫溢微相和深湖相,扇状浊积相可细分为辫状主沟道、辫状分支沟道、沟道间、中心微相、外扇微相和深湖相.  相似文献   

20.
以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识别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机制共分为滑动滑塌、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及浊流4种类型;受断层活动对古地貌的影响,研究区平面上向凹陷中心方向依次发育滑动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在此基础上,从重力流沉积发育位置、圈闭条件及储层物性3个方面对4种成因重力流砂体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中扇亚相砂体沉积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滑塌成因砂体,浊流成因砂体次之,泥质碎屑流成因的内扇亚相砂体潜力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