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萨南油田南二三区1999年4月注聚,2000年上半年开始发现水驱井见聚并开展了相应的监测工作。水驱油层见聚,一方面给动态分析、调整和注水效果评价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见聚使采出液的物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杆管偏磨断脱井数上升。另外水聚井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聚驱的聚合物段塞,降低了聚合物驱油效果。水驱系统见聚和注聚系统出现的注水干扰是一种非常规的动态反映。分析和评价水聚异常干扰的影响,有利于指导油田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
受经济性及平台寿命限制,海上油田开发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大采出程度和效益。设计了不同孔隙体积注入水转聚实验和不同注水体积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前缘突破前注聚合物能够有效扩大波及效率。进一步结合一维贝克莱渗流理论,利用油水/油聚相渗曲线,研究了海上油田转聚时机范围,认为含水快速上升阶段为最佳注聚时机,并且地层原油黏度越大,注聚时机越提前;对于黏度为25.9、70.0、122.8 mPa·s等具有代表性的海上稠油油藏,其最佳转注时机分别为油藏含水饱和度在0.186、0.252、0.354(油藏含水34%、49%、56%)左右。在渤海S稠油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注聚初期含水率为68%,截至2017年12月累增油量达到464.5万m3,这表明早期注聚能够实现海上油田平台有效期内早拿油、快拿油、多拿油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受经济性及平台寿命限制,海上油田开发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大采出程度和效益。设计了不同孔隙体积注入水转聚实验和不同注水体积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前缘突破前注聚合物能够有效扩大波及效率。进一步结合一维贝克莱渗流理论,利用油水/油聚相渗曲线,研究了海上油田转聚时机范围,认为含水快速上升阶段为最佳注聚时机,并且地层原油黏度越大,注聚时机越提前;对于黏度为25.9、70.0、122.8 mPa·s等具有代表性的海上稠油油藏,其最佳转注时机分别为油藏含水饱和度在0.186、0.252、0.354(油藏含水34%、49%、56%)左右。在渤海S稠油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注聚初期含水率为68%,截至2017年12月累增油量达到464.5万m3,这表明早期注聚能够实现海上油田平台有效期内早拿油、快拿油、多拿油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受经济性及平台寿命限制,海上油田开发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大采出程度和效益。设计了不同孔隙体积注入水转聚实验和不同注水体积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前缘突破前注聚合物能够有效扩大波及效率。进一步结合一维贝克莱渗流理论,利用油水/油聚相渗曲线,研究了海上油田转聚时机范围,认为含水快速上升阶段为最佳注聚时机,并且地层原油黏度越大,注聚时机越提前;对于黏度为25.9、70.0、122.8 mPa·s等具有代表性的海上稠油油藏,其最佳转注时机分别为油藏含水饱和度在0.186、0.252、0.354(油藏含水34%、49%、56%)左右。在渤海S稠油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注聚初期含水率为68%,截至2017年12月累增油量达到464.5万m3,这表明早期注聚能够实现海上油田平台有效期内早拿油、快拿油、多拿油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石琳  欧亚光 《油田节能》2006,17(1):34-35
北东块聚驱在1996年投产后,为减少水驱油层对聚驱油层的干扰,将北东块注水井射开的葡I1—2油层全部停注。随着开发的深入及对油层认识的加深.又陆续对某些干扰聚驱合采井开发效果的萨III4—7、葡I5—7等二、三类油层停注。今年,北东块为继续细化水驱注采结构调整,完善聚驱后续水驱的开发效果,挖潜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对部分葡I1—2油层及其他干扰油层恢复注水。本文从北东块的地层条件、开采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北东块葡I1—2油层及其他干扰油层恢复注水的方法与油井的受效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其它聚驱区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4开发单元1997年1月投入聚合物驱油,现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产油量由710t/d上升到1674t/d,综合含水由94.4%降至86.5%,累积增油54.55×104t,2000年7月20日转入后续水驱,目前正处于见效高峰期.对注聚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指出消除层间干扰、合理控制生产参数、提高注聚质量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田AY井组聚合物驱调整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油田于2005年11月开始实施AY井组聚合物驱油试验。实施聚驱时,该井组的综合含水率已上升至57.9%,聚驱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明显。但是,注聚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因提高注入量,导致注入水向A-1、A-4、A-2井突进,使这些井含水率上升了10.0%~22.2%;周围注聚井A-7、A-6等井的聚合物沿高渗透层向中心井AY突进,导致中心井含水率上升了32%,聚合物产出浓度上升了150 mg/L左右。通过措施调整,如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转注聚、中心区块聚合物注入浓度由1 750 mg/L提高到2 500mg/L等,使得一些前期受外围注水井影响的井的含水率下降了8%左右,而且使中心井的含水率下降16%左右,聚合物产出浓度下降了100 mg/L左右。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外围注水井突进及中心井聚驱突进,保障了聚驱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渤海S油田在含水68%时进行了早期注聚,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4年的聚合物驱矿场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稳油控水效果。在动态跟踪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注聚效果的优化调整措施:加强注聚方案的动态跟踪及优化调整;注聚井开展全面分注以及全过程调剖,降低低效循环,改善注聚纵向波及;采油井开展提液措施扩大聚合物驱效果。截至2016年底,聚合物驱实现增油370.7×104 m3,提高控制区采出程度3.9%。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是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注聚末期增油效果逐渐变差,且剩余油更加难以动用。为了进一步扩大化学驱效果,针对渤海J油田开展了聚表二元驱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聚表二元驱较聚驱采收率有明显的增加;适当增加二元驱段塞,采收率增值变大;随转二元驱时机含水率的升高,增油幅度变小,考虑经济性,宜在中高含水期进行聚表二元驱。矿场试验表明聚表二元驱能够在聚驱后改善开发效果,平均单井增油幅度达到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提高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在正韵律作用下驱油效果差,大部分注入水无效循环等问题,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转注井渗透率锥体型变化带底部进行"置胶成坝"、扩大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波及体积的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流线模拟等方法对"置胶成坝"关键参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是定向井转注后注入水受正韵律及大液量冲刷的影响,在"渗透率锥体型变化带-底水区-生产井波及区"形成"U"形管式无效水循环;"置胶成坝"技术提高了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的驱油效果。先导试验井组增油效果明显,增油量达40 m3/d,改变了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现状,将底水油藏注水由"注够水"转变为"有效注水"。这种新的注水模式对稠油底水油藏提高转注井注水驱油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总结水驱控制程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体积法计算聚合物驱控制程度的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油层平面上的连通状况,又考虑了聚合物分子能够进入的孔隙体积大小。对于聚驱开发油层来说,使用聚驱控制程度方法要比沿用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方法更能体现油层地质条件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海上油田稀井网大井距聚合物驱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  周凤军  张迎春  王惠芝  郑浩 《特种油气藏》2012,19(3):104-107,156
为改善海上X油田产量递减现状,在室内评价及小井组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中高含水期的早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提出了海上油田注入井分层分质注入、分层调剖,油井提液引效的措施。研究表明,稀井网大井距聚合物驱主要以扩大平面波及体积为主;从边部油井的见效特征分析可知,聚合物注入可有效压制边水入侵,但对改善纵向层间矛盾效果有限。X油田早期聚合物驱试验为海上同类油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渗透率界限及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室内研究。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层,当孔隙喉道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之比大于5倍时,注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不会发生堵塞,小于5倍时会出现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3.79%~6.82%之间,平均5%左右。这说明低渗透油层可以开展聚合物驱,但由于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低渗透油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的限制,低渗透油层只能选用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因此聚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平板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比较2种聚合物驱后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并考虑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对聚合物再利用技术的影响,得到聚合物驱后对地下聚合物溶液再利用技术和效果的认识。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水驱-深部调剖-活性水驱的试验中,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因水的流度远高于聚合物溶液的流度,会产生严重的指进现象,降低了水的波及系数;同时大量水体又会严重稀释深部调剖剂,使其强度减弱,调剖效果变差。在聚合物驱-水驱-絮凝和固定-深部调剖-活性水驱的试验中,可通过絮凝剂对水驱稀释的聚合物溶液絮凝再利用,形成絮凝体对高渗透层产生封堵,再注入固定剂溶液进入聚合物浓度较高的次高渗透层,通过交联形成交联体起到深部调剖和驱油作用。在3种渗透率级差的平板模型试验中,对絮凝和固定技术进行了对比试验,证实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产生的絮凝体和交联体强度较高,为后续深部调剖和活性水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采出程度高、对中低渗透层的伤害程度小及对地下存在聚合物再利用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注聚油田进入注聚中后期,形成的聚窜通道会严重降低聚驱效果,而海上油田受开发投资、平台空间等限制,难以实施多轮次调剖减缓聚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注聚油田化学驱增油效果,以渤海J油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油体系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窜流通道,提高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增加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对高渗层起到更强的封堵作用,改善整体驱油效果;相比于中高含水期,高含水时机下转为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PV)+聚合物(0.03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发印 《海洋石油》2007,27(4):54-56
介绍了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并以室内空白水驱实验和聚合物驱实验为基础,利用该方法对聚驱效果进行了测算,预测聚驱提高采收率为10.84%,该数值不但与室内实验结果10.20%十分接近,而且也在现场统计结果(10.03%~12%)的范围内,这为现场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聚合物溶液在聚合物驱环境中黏度损失严重进而影响了驱油效果的问题。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制并筛选出了黏度稳定剂JW-1,并对其增黏稳黏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的HPAM溶液相比,JW-1加量在800~1200 mg/L时,HPAM体系黏度增加了3倍左右,当其加量为1000 mg/L时,HPAM体系60 d后黏度基本保持稳定,黏损率约为10.1%,而空白的HPAM体系黏损率高达50%以上;JW-1与清污混配的HPAM溶液配伍性好,不产生悬浮物或絮状物。可望在聚合物驱油和深度调剖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的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的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的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而双模态和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相似文献   

20.
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南油田双河北Ⅱ4-5块已完成聚合物和微凝胶驱的现状,提出了对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微凝胶驱优化组合进行组合驱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观点。并在数模优化组合驱段塞构成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表明在双河北Ⅱ4-5块聚合物驱后实施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可行,而且采收率(天然岩心)达13%。在最佳注入速度(14.2m/d)下,采收率高达15.7%。其驱油机理是调堵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提高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