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积雪草酸为原料,对其C-2,C-3,C-23和C-28位基团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3类共10个化合物,并经IR、M S、1H NM R确证其结构.采用M TT法研究部分积雪草酸衍生物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成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AA-Ⅲ2的IC50值较小,对上述3种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积雪草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2位、3位、12位、23位和28位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12个积雪草酸类似物.采用MTT比色法,选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成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为靶细胞,进行积雪草酸类似物体外细胞毒活性药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4b、6b对于SGC-7901、A549、HT-1080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产物熊果酸为起始原料,对其C-3位羟基和C-28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合成11种新的熊果酸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 TT法,选用高表达人癌细胞(HeLa、HepG2和BGC-823)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3种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熊果酸,其中化合物Ⅱ4和Ⅱ6对3种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已上市药物吉非替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通过对A环进行开环改造,28位酰胺结合,设计并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Ⅰ1~Ⅰ4).目标产物结构通过1 H-NMR确认,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以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将其A环C-2,3位改造成酮肟基,同时对C-28位羧基进行成酯、酰胺化等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两类共10个新型齐墩果酸A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等确认.选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高于母体齐墩果酸,尤其是化合物Ⅱ5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物吉非替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熊果酸是天然抗癌药物之一,研究发现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很多阶段.为提高其生物活性,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在其A环上首先将C-3位羟基氧化成为一个羰基,最终形成肟基并与氯乙酰氯反应,同时对C-28位羧基进行酯化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5个新型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等确认.采用MTT法,选用3种癌细胞系(HeLa、SKOV3和BGC-823)对所得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HeLa、SKOV3和BGC-823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母体熊果酸,其中化合物Ⅰ4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比阳性对照药物吉非替尼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尾叶香茶菜(Isodon excisa)的化学成分,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ESI-MS、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确定了5个化合物: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1)、积雪草酸(Asiatic acid,2)、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3-Trihydroxy-12-en-28-oic acid,3)、3,5-二甲基-7-苯丙烯-4β-吡喃葡萄糖(3,5-Dimethoxy-7-phenylpropene-4β-pyran glucose,4)、白藓苷A(Dictamnoside A,5),其中化合物4和化合物5是首次从尾叶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自由基清除试验表明,5种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9.87%、95.75%、78.81%、88.27%和92.36%.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几种天然吡喃酮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分析,获得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该类化合物。利用MTT法检测6种结构经修饰与改造的天然吡喃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化合物LiQ-1与LiH-Ⅳ-80的抗肿瘤活性最为显著。利用化合物LiQ-1分析其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呈剂量依赖关系。通过对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比较证明,对于化合物LiH-IV-80、LiH-IV-50-2和LiH-III-122-2,在7-位形成的内酯环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化合物LiQ-1、LiQ-2和LiQ-4,4-位OH对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D-葡萄糖、L-鼠李糖、D-半乳糖、D-木糖4个单糖为原料合成4个三氯乙酰亚胺酯糖苷供体A_1~A_4,同时将齐墩果酸(OA)C-28位羧基与溴苄反应生成OA0,进一步以A_1~A_4和OA0为原料合成4个新型齐墩果酸糖苷衍生物Ⅰa~Ⅰd,目标化合物结构经MS、~1H-NMR确证.采用MTT法,选用高表达人癌细胞Hela和BGC-823对它们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强于齐墩果酸,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东海海洋真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MNP120101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方法,从该真菌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其结果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Ⅰ),麦角甾醇(Ⅱ),cyclo-(S-Pro-8-hydroxy-R-Ile)(Ⅲ),cyclo-(S-Pro-S-Leu)(Ⅳ),cyclo-(S-ProR-Phe)(Ⅴ),2-(4-hydr oxyphenyl)ethylacetate(Ⅵ),和tyrosol(Ⅶ).其中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对肿瘤细胞PC-3和PANC-1具有相对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NiSO_4、ZnSO_4和Nd(NO_3)_3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快速冷冻法制备出了复合掺杂稀土Nd(Ⅲ)和Zn(Ⅱ)的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材料.测试发现:样品材料微结构无序性强,结晶水含量较高.将样品材料制备成镍电极并组装成MH-Ni电池,在80 mA/g恒电流充电5.5 h、40 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复合掺杂6%Nd(Ⅲ)和6%Zn(Ⅱ)样品材料电池的放电平台为1.262 4 V,放电比容量为343.12 mAh/g,远高于目前应用的β-Ni(OH)_2电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12.
薯蓣皂苷元具有抗肿瘤作用,为了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设计合成了2种生物素化薯蓣皂苷元分子探针.以薯蓣皂苷元和生物素为原料,经过酯化、酰胺化、取代、水解反应等步骤分别合成含有长臂亲脂性链和亲水性链的薯蓣皂苷元生物素标记探针3和8,并以MTT法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合成得到的探针分子以及重要中间体采用MS、~1H-NMR、~(13)C-NMR表征,确认结构与目标化合物一致.细胞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探针分子3和8具有与薯蓣皂苷元相当的抗肿瘤活性,为后续薯蓣皂苷元抗肿瘤靶标蛋白的发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确定了五个新吖啶酮类化合物Ⅲ_(?)的结构,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表明:各化合物的结构是正确的,镇痛活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已知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模拟分子对接,并采用对靶蛋白上具有活性作用的重要氨基酸残基进行解析的方法,确定能与活性位点结合的基团.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母体,在其2位上引入活性基团,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胍基化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齐墩果酸类似物.采用MTT法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FPIA法,对Ⅰ1和Ⅰ3进行尿激酶受体抑制试验.合成了5个新的齐墩果酸类似物,其结构经过NMR确证;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Ⅰ1、Ⅰ3与阳性对照药物相比表现更强的抑制作用.FPIA测试表明,化合物Ⅰ3与尿激酶受体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乙二胺和乙酰丙酮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Cu(Ⅱ)、Ni(Ⅱ)、Mn(Ⅲ)的配合物,着重进行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Mn(Ⅱ)化合物合成Mn(Ⅲ)配合物,以及Mn(Ⅲ)配合物与NaN(CN)2所形成的超分子的研究,通过对此超分子红外光谱的分析,提出了其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海洋真菌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MNP12010101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研究,采用硅胶,Sephedax LH-20,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经过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其活性也属首次报道,化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在进行活性测定时发现,化合物Ⅰ和Ⅲ有较好的细胞毒性;化合物Ⅲ具有较强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Ⅲ,Ⅴ,Ⅵ表现出较高的DPPH清除率.  相似文献   

17.
以四水合钼酸铵、硫氰酸铵作为原料在水溶液进行反应,加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得到一种可能含有MoNO结构的分子碎片,再进一步与加入多硫化胺溶液的反应,从而分离出两个四核钼(IV)化合物(NH4)_4[Mo_4(m_4-S)(m_3-S)_2(m-S_2)4(h_2-S_2)(NO)_4]·4H_2O(1)和(NH_4)_4[Mo_4(m_4-O)(m-S_2)_6(NO)_4](2),通过UV-3000紫外分光光度计和FTS-40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这两种配合物进行谱学表征,结果表明这两种配合物中含有亚硝基基团,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这两种配合物的结构测定,并对其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了16种标题化合物对鼠白血病抗癌活性的三维构效模型(3D-QSAR).在CoMFA研究中,考察了网格结构、步长及探针原子等因素对统计结果的影响.该模型显示立体场、静电场对生物活性贡献依次为61.5%、38.5%,其中立体场是造成这些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此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为0.320,非交互验证系数(R2)为0.992.所建的3D-QSAR模型及其三维等值线图可用于指导新型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的设计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分子,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一株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对该菌进行大规模发酵,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E)-3-甲硫基丙烯酸(1)、(E)-3-甲硫基丙烯酰胺(2)、反式肉桂酸(3)、(E)-4-苯基-3-丁烯酸(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酰胺(5)、3-indoleketol(6)、N-乙酰基-β-氧色胺(7)、2-乙酰基大黄素(8)、7-羟基-2-(2-羟丙基)-5-甲基色酮(9)、环(苯丙-脯)(10)和环(3-羟基酪-脯)(11).其中,化合物4—6、8、9和11是首次从链霉菌中发现,并且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13C核磁数据.体外对化合物2—4、6、8和9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6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具有弱抑菌活性,化合物8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耻垢分支杆菌也具有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积雪草酸代谢物的水解方法及其定量测定方法.中药积雪草酸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为积雪草酸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酯结合物,实验以积雪草苷为代谢物模型药物,1 mol/L氢氧化钠乙醇(70%)水溶液为水解液,水解时间3 h,温度60℃.水解液药物浓度通过RP-HPLC方法进行检测,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溶液(50∶50)、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0 nm.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100.76±1.47)%,积雪草酸在0.5~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0 418x-1371.8,R=0.999 9,定量限为(0.5±0.045)μg/mL(S/N=10).所建立的水解方法用于水解大鼠粪便样品,方便可行,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地测定积雪草酸代谢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