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济钢4#350m^3高炉开炉及达产的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充分准备,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完善开炉生产操作制度,采取全开风口送风,实现了2d全风,3d喷煤,7d喷煤比达到了150kg/t、利用系数4.0t/(m^3·d)。  相似文献   

2.
张钢5^#420m^3高炉项修开炉,因炉缸内残存大量渣铁冷凝物,采用轻负荷、大渣量、高碱度等措施,由于参数选择合理、操作得当,高炉开炉后炉况稳定顺行,3d实现达产,利用系数达到3.16t(/m^3·d)。  相似文献   

3.
济钢3^#1750m^3高炉冷却壁水管损坏,2007年3月停炉中修,清除残余焦炭100t,更换了风口区冷却壁。由于开炉准备充分,配料计算精确、装料制度合理、操作参数选取得当,高炉开炉2d即喷煤,第3d利用系数即达到2.48U(m^3·d),实现了开炉后3个月休风率为零。  相似文献   

4.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操作,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管理,2008年12月后连续6个月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t/(m^3·d),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t/(m^3·d)以上。  相似文献   

5.
开炉准备对红钢1号高炉封炉及重新开炉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准确的封炉料计算、装入及精心的加强炉内操作、判断和渣铁排放,大大缩短开炉进程,开炉7天后利用系数突破3.0t/(m^3·d).  相似文献   

6.
2号高炉上料系统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钢2号高炉平均利用系数从当初的2.20t/(m^3·d)提高到2007年的2.57t/(m^3·d),在整个提高过程中,上料系统无论从操作的制度、计算机系统的监控方式,还是设备的整体性能都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提高,确保了高炉稳定顺行,实现了利用系数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4#350 m^3高炉开炉前的准备工作及开炉方案的确定,本次开炉采用半木柴法,炉前采用双撇渣器、无水炮泥等炼铁生产的新技术,保证了高炉的强化冶炼。开炉情况稳定顺行,6d达产,利用系数2.5t/(m^3.d)。  相似文献   

8.
潘协田  贾勇 《山东冶金》2007,29(4):15-16
济钢1#1 750 m^3高炉项修开炉,由于对原燃料质量及用料结构等准备充分,风口进风率及布料矩阵等操作参数选取得当,开炉过程中下料顺畅,无悬料,恢复进展快,实现了开炉第5天利用系数达2.151 t/(m^3.d)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9.
新宝泰公司针对1 080 m~3高炉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停、开炉准备,制订了合理的开炉方案,历时40天实现了安全停、开炉。开炉2天,高炉利用系数突破2.0 t/m~3·d,实现喷煤富氧,煤比达120 kg/tFe;开炉3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66 t/m~3·d,煤比133 kg/tFe;开炉7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25 t/m~3·d。煤比达到155 kg/tFe;开炉第10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72 t/m~3·d。在开炉第11小时出第一炉铁,真正实现了快速开炉和快速达产。对新宝泰1 080 m~3高炉停炉、开炉及快速达产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广大炼铁工作者在操作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梅山科技》2009,(3):F0002-F0002
梅钢4号高炉于2009年5月12日投产,6月3日生铁产量达7678.73t。有效容积:3200m^3;年均利用系数:2.2t/(m^3.d);年产生铁:246.4×10^4t。  相似文献   

11.
扩容改造后的唐钢3#高炉(3 200 m3)开炉初期,炉况波动大,尤其是渣皮脱落较多,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炉型,对高炉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找到了合适的高炉操作制度,实现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5 t/(m3.d)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炉配加10%~40%高钛型球团矿替代混合球团矿工业试验,探索出了高钛型球团矿对烧结和高炉生产的影响。工业试验表明,高炉配加高钛型球团矿后,由于烧结配料中钒钛磁铁矿用量减少,烧结矿转鼓提高1.18%,返矿率降低1.33%,高炉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高炉利用系数提高0.11t/(m3.d),煤比增加22kg/t,焦比降低18kg/t。推广应用期间,高炉稳定顺行,炉缸活跃,利用系数提高0.141t/(m3.d),高炉各项指标得到明显优化。  相似文献   

13.
对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2600 m3高炉非计划休风164 h恢复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通过在送风前制定科学的恢复方案,在恢复过程中,注重炉缸热量恢复,防止炉缸冻结,及时出尽渣铁及配合炼钢生产恢复,确定合理的恢复进程,确保了高炉安全恢复炉况,三周内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33 t/(m3·d)。  相似文献   

14.
莱钢1000m3高炉喷煤系统设计特点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伟  张敬现  邵玲  潘辉 《山东冶金》2006,28(4):10-12
介绍了莱钢两座1000m 3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特点和顺利投产后迅速达产达效的情况。喷煤系统工程采用短工艺流程、循环利用高炉废气、整体流化上出料、仓流化装料方式等多项先进技术。通过喷煤设备技术改造,优化高炉操作,强化冶炼,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炉利用系数2.8t/m 3.d以上和最低入炉焦比315kg/t。  相似文献   

15.
结合380 m3高炉长时间停炉后开炉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开炉准备和合理地制定开炉方案、确定开炉参数和及时调整高炉操作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带风装料、全焦开炉、顺利达产达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太钢5号高炉2009年后年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2.52 t/(m3·d),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69.2 t/(m2·d)的生产实践出发,认为大型高炉提高利用系数的措施有:精料,高富氧率,加强设备和操作管理,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操作炉型的稳定,控制适当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下的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17.
泰钢450m^3高炉设计采用了炉缸陶瓷杯,无料钟炉顶,外滤式布袋除尘,高炉监控系统等先进实用的技术。高炉投产后,利用系数达到3.17t/(m^3.d),超过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炉下部气体动力学条件与产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炉下部气体动力学条件出发,建立了反映高炉重要操作参数和最大产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产量优化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炉腹和死料堆焦炭的平均粒度增加5 mm,产量约提高20%;渣比下降100 kg/t,产量约提高8%;炉渣粘度下降01 Pa·s,产量约提高4%;炉顶压力增加50 kPa,产量约提高6%;富氧增加1%或提高风温100 ℃,产量约提高2%。如果维持合适的理论燃烧温度不变,高煤比时提高富氧率对产量提高的作用比煤比小时更大。结合合理的上部调剂手段,提高未燃煤粉在炉内的利用率,在大喷煤比下将大型高炉的利用系数提高到30 t/(m3·d)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smelting of vanadium 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y blast furnace because the content of TiO2 of blast furnace slag could amount to 20%-25%. After long term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ecial intensified smelting technologies for vanadium 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y blast furnace were obtained and improved gradual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eneficiated material level and equipment level, smelting intensity has been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highest comprehensive smelting intensity reached 145 t/(m3·d). Technical economic indexes of blast furnace have also been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exceeded 27 t/(m3·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burden grade was only about 50%.  相似文献   

20.
包钢4号高炉于1995年11月14日建成投产,有效容积为2 200m3.2003年2月22日停炉中修,2003年3月31日22:58点火送风,经过精心操作,合理调剂,第8天利用系数即达到2.023 t/(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