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秋农  王健 《四川建材》2014,(1):110-111,118
本文介绍了过瓦斯钻孔基岩段井壁受力实测方法及分析,其中对应力、应变与位移的监测结果,采取科学的数据处理,从而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掌握了瓦斯钻排孔基岩段井壁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变的变化规律。通过井壁的受力实测及分析,实现了井壁的信息化施工,提高了井壁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大坝工程实例,根据堆石料的大型动三轴试验结果,确定了坝料的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模式,特别是非饱和料的残余体应变模式.在所建立的面板坝三维非线性动力反应有限元法基础上,结合孔隙水压力扩散和消散的计算,建立了一套同时计入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案例进行了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分析了坝体地震永久变形的量值和分布情况,为大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某均质坝为例,基于有限元—渗流耦合计算程序,建立了二维均质坝数值模型,研究了水库从设计洪水位降低到正常高水位和死水位时大坝内部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并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了三种水位下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快速下降不利于坝坡的安全性,水位调节时应尽量避免水位骤降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4.
厚表土薄基岩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厚表土薄基岩煤层采用综放开采后基本顶将难于形成稳定结构,发生滑落失稳导致工作面“压架”,在对薄基岩定义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薄基岩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若其他条件不变,“砌体梁”结构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基岩厚度和上覆表土层的力学性质及厚度,具有较大承载力的厚黏土层能与薄基岩组合形成稳定的结构,降低稳定结构所需最小基岩厚度。由此建立薄基岩工作面结构力学模型,并针对司马矿具体条件分析认为当表土为松散砂土,最小基岩厚度40 m;当黏土厚度40 m,最小基岩厚度20 m;黏土厚度30 m,最小基岩厚度30 m。据此提出首采面可安全开采,在现场工业性试验中得到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地球物理勘察方法,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冻土地区的淤积坝区域进行测试,并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基岩面的位置,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大提高勘察效率。本文对如何快速、准确的查找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淤积坝基岩面位置,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力坝(墙)沿基岩内部复式弱面的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落于基岩上的重力式大坝或重力式挡土墙,其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有可能受基岩内部存在的软弱结构滑移面的控制。因此,必须沿这些软弱滑移面(简称“弱面”)对大坝或墙体的稳定进行计算。 对于这一问题的计算,目前大部分工程仍采用极限平衡法,特别是当“弱面”为单斜面时,其计算还甚为简便。但当“弱面”为双斜或复式滑移面时,则较难求得滑移面各折线段上的应力分布和统一安全系数。即使用有限元进行分析,亦难以处理坝(墙)踵奇异点和滑移面各折点应力失真和应力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已有确定输入地震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的研究分析,结合场地特点,本文提出了三种可用于大石河尾矿坝动力分析的基岩输入地震动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8.
基于 NGA 衰减关系中的场地修正模型,将剪切波速 <> V s30 低于 500 m/s 的非基岩场地上的强震记录转换为 <> V s30 =500 m/s 的等效基岩记录,对等效基岩记录与基岩记录进行了统计一致性的分析,认为这种转换方法在能够保证等效基岩记录和基岩记录的统计一致性的同时,对于记录数量充足的地震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动分布的离散,而对于记录数量较少的地震,如果有足够数量的等效基岩记录加入,能够改善其由于基岩记录数量不足或分布不合理所导致的不合理的地震动空间分布。这种方法对于以前限于基岩地震动数量不足或分布不合理而无法进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增加可用地震动记录的可能。而对于这种方法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FLUSH程序研究了马鞍山市雨山山脚附近埋藏华斜基岩对水平地现地震反应的影响,对该地域水平场地反应谱的分布性进行了讨论,并对设计反应谱的分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桂萍 《山西建筑》2003,29(12):144-145
就大坝监测仪器的布设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坝体、坝基的温度应力以及坝踵、坝趾处的应力应变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工程实际运行形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坝基岩体开挖松弛这类特殊岩石力学问题,系统分析研究松弛判据及参数取值、松弛效应的有限元算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基于锚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推导坝基锚固措施对抗剪安全度效应的经验公式,建立一套简明实用的岩体开挖松弛和锚固分析评估有限元算法。以小湾拱坝为背景,得到坝基岩体松弛的时空特征,对比分析2种锚固方案下小湾拱坝的应力和位移、坝基浅部特征截面特征点安全度和锚杆应力等。计算得到应力–应变场结果与现场监测成果符合较好,说明该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研究成果已为设计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弹粘塑性阶谱块体单元法在某重力坝坝段的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基本吻合。通过计算和试验,揭示了该重力坝坝段的位移、应力、应变和点安全系数分布规律,验证了弹粘塑性阶谱块体单元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对重力坝坝内压力钢管道和厂坝接缝灌浆的模拟、以及大坝安全度的评价等实际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韧性岩石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及变形与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岩石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对向家坝水电站坝基挤压带强风化砂岩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并对岩石变形和破坏机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强风化砂岩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形和延性破坏特征,属于韧性岩石。在偏压作用下,岩石轴向和侧向应变分别为5%和4%,体积膨胀量为4%以上。岩石变形力学参数随荷载的变化而变化,随偏应力的增大,岩石弹性模量减小,泊松比增大。围压可提高岩石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围压越大,岩石发生扩容的起始偏应力越大。基于密度方法研究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加载初期,岩石被压密,处于无损阶段;当偏应力超过一定水平时,岩石出现损伤,且损伤量与等效应变呈线性关系,密度损伤阈值低于0.12。试验结果对向家坝水电站坝基稳定性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武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武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典型坝段坝基的地质概化模型,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对其天然地基条件下的深层抗滑稳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试验对典型坝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包括岩体、断层、节理等主要地质缺陷的特征进行模拟,根据岩体力学参数及软弱结构面力学参数,研制出适合武都工程地质条件的模型材料,采用超载法进行破坏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坝体、坝基以及主要断层的变形特征,探讨坝与地基整体失稳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揭示影响坝基稳定的控制性因素,获得典型坝段的滑动破坏机制与稳定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坝基加固处理措施进行讨论,为典型坝段的深层抗滑稳定安全评价与基础加固处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鹤滩水电站上坝线左拱座楔形体安全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滩水电站上坝线左拱座底部岩体被陡倾断层切割成多个楔形体,坐落于拱坝底部及其下游,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坝基和拱坝的安全。考虑楔形岩体各滑动面上复杂的渗透压力进行拱坝及楔形体安全性能分析,在FLAC3D中编制多种形式水压力施加程序,并以概念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数值计算结果,通过分析所选取结构面的典型节点位移变化,研究楔形体的稳定安全度、面安全系数及超载条件下屈服扩展状况,对其安全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楔形体滑面考虑裂隙水压力和扬压力作用下,底部LS331滑面的安全度低于坝基接触面,上游右岸坝踵处开始出现局部屈服的超载安全系数为1.5,楔形体不能正常运行的超载安全系数为3.1,坝基不能正常运行的超载安全系数为3.3,坝基岩体整体破坏的超载安全系数为5.5。  相似文献   

16.
向家坝水电站左岸坝基破碎岩体渗透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坝基岩体的渗透变形特性关系到大坝能否安全运行。针对向家坝水电工程坝基存在的挤压破碎带问题,通过常规的渗透变形试验方法和改进后的渗透变形试验方法,对左岸坝基破碎岩体渗透变形特性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通过综合分析 3 种不同试验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深入研究了坝基破碎带岩体的渗透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左岸坝基破碎岩体受扰动越严重,其临界水力坡降值就越小;在分析引起临界水力坡降差异的本质原因后,提出了坝基破碎带的临界水力坡降合理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拱坝坝肩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抗震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拱坝坝肩裂隙岩体的抗震稳定性分析中 ,采用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坝肩裂隙岩体潜在滑体的安全性态 ,坝肩稳定性评价未考虑裂隙岩体变形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由此计算的抗滑安全系数并不能保证坝体的安全性 ;而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有限元法和基于碎散介质的离散单元法分析时 ,其物理数学模型和坝肩岩体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为此 ,本文在安全系数强度储备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动抗滑变形安全系数法 ,该方法以坝体拉应力作为坝肩岩体抗滑稳定性评价标准 ,综合考虑非线性坝体和坝基节理、裂隙岩体的动静态耦合作用 ,坝肩岩体的抗滑安全系数保证了坝体的安全 ,较传统的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合理。采用该方法 ,本文将坝肩裂隙岩体作为可以考虑局部开裂、各向异性和大变形的非线性连续体用动态接触单元模型模拟 ,对在建的小湾高拱坝坝肩裂隙岩体的抗震稳定性进行了三维动力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在综合考虑坝体应力影响后 ,坝肩裂隙岩体的变形安全系数小于强度安全系数。因此 ,在高拱坝坝肩岩体的抗震稳定性评价中必须计及坝体应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e static performance of arch dam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reservoir impoundment is asses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ties presented in the mode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loading conditions. Dez arch dam is chosen as the case study; it is modeled along with its rock foundation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sidering the stage construction. Since previous studies concentrated on simplified models and approaches,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arch dam model along with efficient and state-of-the-art uncertainty methods are incorporat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reliability method i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safety level and the sensitivity analyses for identifying critical input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the response of the dam.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improved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i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indic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random variable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variance of the responses. Four levels of model advancement are considered for the dam-foundation system: 1) Monolithic dam without any joint founded on the homogeneous rock foundation, 2) monolithic dam founded on the inhomogeneous foundation including soft rock layers, 3) jointed dam including the peripheral and contraction joints founded on the homogeneous foundation, and 4) jointed dam founded on the inhomogeneous foundation. For each model, proper performance indices are defined through limit-state functions. In this manner, the effects of input parameters in each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dam are investigated.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is defining the importance of input factors in each stage and model based on the variance of the dam response.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sampling are comput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safety level of the dam in miscellaneous loading and model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溪洛渡特高拱坝建设的岩石工程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设计阶段对溪洛渡特高拱坝岩石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拱坝体型和结构设计很好地适应坝址地形地质条件;面对河床坝段基础地质条件的变化,通过建基面扩大开挖和上下游贴角设计,使得拱坝和基础相互协调,改善坝体和地基应力条件。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表明,溪洛渡特高拱坝和基础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态。监测成果表明,拱坝和基础实际工作性态符合规律。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溪洛渡“数字大坝”的建设与实践,为施工过程控制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保证了拱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各阶段的工作性态满足设计要求,保障了拱坝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单江拱坝右坝肩存在一个向斜岩体结构,在拱坝推力作用下,有可能滑动破坏.利用有限元计算坝基、坝肩的渗流场以及拱坝传递到坝肩的推力,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极限抗滑稳定计算方法,计算在各种工况情况下,向斜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并利用锚索对滑动体进行加固,计算满足规范要求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所需要的锚索数量,以及计算分析锚索施加角度对抗滑稳定的影响.所得结果为该向斜岩体结构的抗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