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饱和土层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求解了动力Green函数,将基础和场地交界面离散,根据交界面上的位移边界条件得到层状饱和场地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对工程中常用的四种场地(饱和均匀半空间、基岩上单一饱和土层、饱和半空间上单一饱和土层、层状饱和场地)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层状场地结果与其他场地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当上覆土层较厚时,其他三种模型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层状饱和场地中任意埋置基础动力刚度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层状粘弹性模型模拟半空间之上的层状场地, 用阻尼器取代其下部半空间以吸收振动能量。利用作者所推导的环形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位移响应公式, 将它们沿径向进行积分, 给出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对圆盘状简谐荷载位移响应的一般形式, 并举例说明一些参数及底面边界条件对这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计算层状场地地震反就的连续介质波动法和离散质点振动法的优缺点。以芜湖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处场地为例, 用两种方法研究考虑土的非线性对场地地震瓜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场地土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鲜红 《城市建筑》2014,(12):14-14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同时,还须贯彻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结合风向、合理分区、绿化场区、保护环境等原则。本文根据园子沟煤矿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的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矿井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黏弹性边界下水平层状场地地震动输入中的时间延迟计算问题,提出了水平层状场地的等效零时刻点迭代时间延迟计算方法,并依托斯涅尔方程及地震波在分层界面上的连续性条件推导了人工边界上等效节点力的计算公式,得出了黏弹性边界下的水平层状场地斜入射地震动输入方法。建立两层地层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应用方法进行等效节点力计算的过程中,可根据所求目标地震波的具体信息及其所在地层的具体条件直接求解,无需对所求地震波的全部来源依次进行分析,使得公式更为统一,在简化计算的同时保证计算精度及准确性,并拓展了黏弹性边界理论在水平层状场地斜入射地震动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存在,对场地的地震反应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一维波动理论,应用水平层状场地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有关程序,对季节性Ⅰ,Ⅱ类场地的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进行计算,分析冻土层的变化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季节性冻土区,冻土层使自由场地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减小,且随冻土地温降低,冻土厚度增大、地面的加速度减小。对Ⅱ类场地的冻土层影响大于Ⅰ类场地;在多年冻土区,冻土层厚度越大,Ⅱ类场地的地面加速度越小,而在Ⅰ类场地上没有此规律。多年冻土上界以上为融土时,地表面的加速度峰值比上界以上为季节性冻土时要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含空沟层状饱和地基–轨道耦合动力系统,研究了空沟对移动列车荷载引起层状饱和地基振动的隔振问题。方法首先将系统分解为含空沟层状饱和地基和轨道两个子结构,然后采用2.5维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求解含空沟层状饱和地基在移动均布竖向线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同时求解轨道在移动列车荷载和均布竖向线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最后通过令轨道竖向位移与层状饱和地基表面轨道中心处竖向位移相等实现两者的耦合。文中通过与已有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并以均质饱和地基和饱和基岩上单一饱和土层地基为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饱和地基参数和隔振沟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层状饱和地基中空沟的隔振效果优于均质饱和地基中空沟的隔振效果;且饱和地基中空沟的隔振效果优于相应单相弹性地基中空沟的隔振效果;另外,空沟深度、饱和土孔隙率和基岩与饱和土层刚度比等也对空沟的隔振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计算层状场地地震反应的连续波动法和离散质点振动法的优缺点.以芜湖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干塔外场地为例,用两种方法研究考虑土的非线性对场地地震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场地土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以下简称TI)层状弹性体模型模拟半空间之上的层状场地,用梁单元模拟桩的运动。结合单桩的动力阻抗函数和TI自由场地在入射SH波下的响应,建立了TI层状场地中单桩对入射SH波响应的计算模型。研究了入射SH波作用下单桩沿桩身的剪力和弯距分布,表明场地中单桩在地震作用下也可能破坏,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雪丹  吴碧中 《山西建筑》2009,35(15):71-73
以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模拟自然场地,采用薄层元素法分析了层状场地静力学问题,通过对原有动力问题求解方法的改进,得出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雪丹  吴碧中 《山西建筑》2009,35(14):98-99
以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模拟自然场地,采用薄层元素法分析了层状场地动力学问题,得出层状地基底部的边界,可以采用固定边界、阻尼边界及半空间边界模拟,在场地振动频率较小情况下,采用半空间边界条件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初,日本在提高空调冷冻装置效能,降低能耗,节约原材料和装置小型化上进行了深入、完整的研究。本文将比较详尽系统地介绍日本空调换热器上采用的高性能传热管,以供我国空调冷冻专家和铜管制造厂家参考。本文将分以下几个部分叙述:一、内螺旋沟槽管在空调换热器上的应用;二、新型内螺旋沟槽管的传热性能;三、波纹内沟  相似文献   

13.
软硬交互横向不均匀场地十分常见,其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还很少有针对该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基于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和均布荷载动力格林函数的间接边界元方法,经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在时域内求解了层状半空间中软硬交互横向不均匀场地的地震反应问题。求解中将模型分解为含较硬介质的层状半空间域和较软介质域,同时将总波场分解为自由波场和散射波场两部分,通过在相应边界上施加斜线和水平线虚拟均布荷载,进而求解动力格林函数以模拟散射波场,自由波场可由直接刚度法方便求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检验了求解模型的收敛性,进而开展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着重讨论了介质参数和软硬交界面倾角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软硬交互场地中,较大的地表地震动响应发生在较软介质侧;软硬交界面的存在使得场地地表加速度响应发生突变,突变程度受介质参数和交界面倾角的影响显著;随着介质参数差异和交界面倾角的增大,地表加速度峰值增大,反应谱曲线显示短周期成分变得更为丰富,对基岩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增强;软硬交界面对场地地表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在交界面外的两倍介质层厚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斜入射时水平层状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层和半空间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可求解地震波斜入射,水平层状场地的动力响应,并可得到各土层的位移、应力及应变结果。结合等效线性化算法,可分析斜入射地震波(SH,SV,P)时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研究表明:入射角对地表的加速度峰值有重要影响,未必在波垂直入射时最大,可能有多个峰值;实际地震波入射角平均在60°左右,与斜入射SV波时峰值放大倍数最大值出现的角度基本一致,按垂直入射计算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安全,表明了在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中研究斜入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的动力边界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体模拟场地土, 对该场地底部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边界: 固定边界、阻尼边界及半空边界。推导了这三种边界条件的公式, 并且给出了它们进入离散化后的Rayleigh 波与Love 波的代数特征方程方法。然后, 计算了场地在三种边界条件下对垂直及水平简谐集中荷载的位移响应, 并与理论解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平面P-SV波入射时TI层状自由场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沉积土层的垂直弹性模量常常不同于水平弹性模量,采用横观各向同性(TI)层状场地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场地。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对平面入射P-SV波的响应,并考虑了平面内偏振角的影响。根据波动方程,采用了薄层元素法,推导了平面P-SV波入射时TI层状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通过算例,分析了TI层状场地的自振特性及各向异性参数对场地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Biot理论的基本模型,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饱和场地中任意凹陷地形对入射P波的散射。利用精确的土层动力刚度矩阵进行自由场反应分析,求得假想边界上各点的位移和各单元的应力响应;同样计算虚拟分布荷载的格林影响函数,求得位移和应力响应;根据边界条件确定虚拟分布荷载,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结果可退化为干土结果并进行了对比。通过算例,研究了饱和层状场地中凹陷地形入射P波的散射,并与相应干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入射角度、入射频率和参数b对层状饱和场地的地表位移均有重要影响,与相应干土场地结果差别显著。说明了层状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利用层状模型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严重,水平向振动及其隔振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上海市区某典型软土场地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以水平向振动作为激励,分别进行了三维层状软土场地的振动反应特征分析,以及空沟隔振效果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了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空沟屏障隔振效果。结果表明,空沟屏障隔振对地表振动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但空沟沟后会出现一个小范围的屏障失效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台强震数据软厚场地地震反应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新西兰 Canterbury 地区12个强震台站及2010—2012年间的台站584条记录,以浅硬场地 LPCC 作为参考台站,系统分析 Christchurch 市区软厚场地地震效应(即场地放大函数)的不确定性及地震动强度、震级、震源距及震源方位角等因素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发现:1)地震动强度水平对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影响较小,仅在长周期(如大于1.0 s)段趋于增大场地的放大效应;以不同地震动强度值进行分组,地震动强度大于0.6 m/s2的分组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显著高于地震动强度小于0.6 m/s2分组,特别是地震动强度大于1.0 m/s2时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最大,反映了场地土层非线性提高场地地震效应的不确定性;2)地震震级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影响小,不同地震震级分组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及标准差的表现基本相当;3)震源距是场地地震反应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震源距小于5 km 时场地放大函数的标准差明显大于其它情况,即震源距越小地震反应不确定性越大;4)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与震源方位角的选取基本无关,即选取不同的震源方位角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液化场地对地震动影响问题以及依据地表地震记录识别场地液化问题虽分属地震波的正反演理论,但土层液化对振动特性的改变是二者共同的物理本质,应是这两方面研究的出发点。提出液化层存在下场地卓越频率变化的理论解答,并分析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频率的影响规律。将实际土层视为水平成层状,以三质点体系代表具有液化夹层的场地,推导出场地卓越下降率解答,讨论土层及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下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夹层的存在将使场地卓越频率下降,下降率主要与覆盖层与液化层厚度比λ_1、液化层与下卧层厚度比λ_2、液化层软化程度这3个参数相关;λ_1对场地卓越频率下降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场地卓越频率下降率随λ_1变化的可分为3种模式:指数关系降低、指数关系升高以及定值附近先增大后减小的波动,其中后者为主要表现;液化层与下卧层厚度比λ_2对场地卓越频率下降率起次要作用,场地卓越频率下降率随λ_2增大呈快速上升阶段和平稳增长两个阶段,二者转换点与λ_1相关;场地卓越频率虽与液化层软化程度呈递增关系,但绝对增幅最大为0.15,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