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成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关键词,慕课的出现也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慕课和传统课堂各自的优势、特性,上好一门课,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当世界大学城空间、职坐标教育平台在我院相继开放在线课程时,学生的在线学习热情并没有伴随MOOC的盛行而高涨,甚至出现了一种"线上迷思",即坐拥知识的错觉,能否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学习,让学生带着慕课回教室,离不开线上线下多种交互,更离不开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当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观念相结合时,我们探索出一种的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慕课这种在线课程形式火遍全球,各高校对慕课日趋青睐,这就对教师制作慕课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其中,视频是慕课教学的重要呈现形式,而如何使慕课视频帮助学习者更加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来从授课内容的分配、视频形式的选择、教学课件的设计以及音频元素的处理四个方面谈谈慕课视频制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随着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在线网络课程,叫做MOOC,也称为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挑战。慕课可以提供更丰富、更高效、更便利、品质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让更多的人得到学习的机会。在未来几年,世界上的知名大学将会根据本校的需要,引入相应课程的慕课并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当前慕课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中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本文分析慕课在建设的问题,提出构建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软件工程师》2016,(1):11-13
慕课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加入"慕课"不仅是将课程搬到网上放到线上那么简单,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如何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既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又强化面对面课堂互动,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对高职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与调试》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基于慕课的融"导、教、学、做、创、评"一体化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将慕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引入团队学习模式,构建"慕课+翻转课堂多元化教学+团队学习"的螺旋渐进教学模式,介绍该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而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手段等方面都与中小学教学脱节。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从2017年起进行改革,从建立慕课以来一直在探索“慕课+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学习、改革课后作业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模式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项目研究,提升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及课题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有机组成,慕课课程也不例外,然而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质使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应用到慕课教学中。文章以两门慕课课程MOOC数据结构和MOOC电路原理为例,介绍慕课的两种成功实践教学模式,然后讨论计算机硬件MOOC课程的实践教学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慕课"是新近涌向出来的一种那个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些课程与传统课程一样按部就班的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随着世界网络的高速发展,"慕课"将在学生课堂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由"慕课"的特点导致的,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避免传统生理学实验教学带来的固定思维模式,教师也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时代迈出尝试的步伐,但在此期间,这又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能力欠缺,学生对"慕课"资源的合理应用等问题.本论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进步。如今,它再次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慕课"。慕课是一种网络在线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规模大、知识技能涵盖面广、开放性等特点。本文,作者除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慕课"教学模式,还以《网站优化与推广》课程为例,讲解了如何将"慕课"教学融入传统教学,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课程的拍摄与制作是慕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课程设计的实现。好的拍摄与制作能够忠实地体现课程设计要素,将教师授课的精华体现到在线课程中,给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文章从讲课视频拍摄、视频后期制作、文字材料制作、习题几方面介绍清华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慕课的拍摄与制作。  相似文献   

11.
慕课(MOOC)是一种在线课程学习模式,这些课程跟学校的课程类似,由浅到深地让学生不断成长.后台服务端采用VS2013进行开发,能够跨平台运行.Android客户端请求后台时采用Soap Header进行身份认证;用户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学习课程,简单便捷;系统和后台通过json字符串传递数据,系统使用到的数据流量小,更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慕课(MOOC),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可以很好地实现知识实时、多维展示。慕课理念是适应信息时代,契合当代学生思维、性格特 征的。结合目前高等教育实际,融入慕课理念,改变传统的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论 述了基于慕课理念的工程制图教学的改革思路。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 优势,将课堂教学与慕课理念下“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实践证明“互联网+” 教学模式,有效拓展了教学时空,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3.
《软件》2018,(2):218-222
随着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的慕课建设不断推动着移动学习应用的创新和进步。为了满足高等职业院校慕课建设的需要,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慕课建设平台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微信类轻量级慕课建设移动学习应用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慕课建设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对平台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平台的系统管理、慕课资源管理、在线开放课程、特色专题等功能,并对相关功能进行了测试。投入高职院校在线运营,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MOOC(Massive Open Onine Course)中文翻译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一种在线课程,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大规模和开放性。大规模是指参与课程的学生数量非常之多。开放性是指慕课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软件专业教学中应用MOOC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慕课开放式在线教学不能紧密契合各高校自主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缺乏专业导向性这一现状,分析新生SPOC教学形态落户高校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慕课建设面临的挑战,阐述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慕课建设流程以及开展校内SPOC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如今现代化教学技术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性变为主动性,是我们教师学习教研永恒的主题。"慕课"、"微课"的引入,无疑将会让这一主题有了一线转机。  相似文献   

17.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教法”改革的重要形式,线上教学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在线开放课。相对于线下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具有形式多样、素材丰富、互动性更强等优点,学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观看,学习效率更高。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从立项到建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企业及相关课程教师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本文以陕西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会计信息化》为例,分析了如何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建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建成后的使用和推广,借此进一步推进“教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微课程+生成"的混合式教学是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这对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对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了开展教师微课设计制作能力提升培训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使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特点,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C#程序设计》课程定位和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基于慕课(MOOC)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C#程序设计》在线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学习平台设计、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不仅激发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为MOOC背景下程序类在线课程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改革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什么?怎样教?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学习、领会、落实课标理念,在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探索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