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东江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鹏  刘春玲  张强 《人民珠江》2012,33(5):29-34
基于东江流域32个雨量站1956-2009年的月降雨量资料,通过定义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LDFAI(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和短周期的降雨旱涝急转指数SDFAI(Short-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分析了东江流域汛期长周期和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现象的趋势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LDFAI和高SDFAI对应着降雨的旱转涝,低LDFAI和低SDFAI对应着降雨的涝转旱,SDFAI在反映旱转涝优于LDFAI。②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主要以全涝为主,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全旱,其次是旱转涝和涝转旱,4-5月的全涝发生的频率高于其他短周期的频率。③前汛期-后汛期、6-7月东江中上游地区和5-6月东江流域全部区域涝转旱的趋势减小,并且旱转涝的趋势增加,东江下游和东江三角洲地区有涝转旱的趋势;4-5月、7-8月和8-9月中上游地区有旱转涝的趋势,东江下游和东江珠三角地区有涝转旱的趋势,而且越往上游地区,旱涝急转趋势变化越明显,此研究结果对于东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今年汛期不平静。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防汛部门及有关部门超前部署,精心组织,科学防控,洪水来时应对有序,抗击旱魃力保丰收,夺取了防汛抗旱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在我省,5月15日入汛,9月30日基本结束。一般情况下,5月15日到6月20日称为前汛期,6月21日到8月20日称为主汛期,8月21日到9月30日称为后汛期。虽然今年主汛期即  相似文献   

3.
采用长(LDFAL)、短(SDFAL)两种旱涝急转指数,对鞍山地区旱涝急转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周期旱涝急转概率较低,短周期存在6—7月及8—9月由"旱转涝"向"涝转旱"急转变化;区域近55年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短周期指数6—7月及8—9月呈现上升趋势;短周期由"旱转涝"向"涝转旱"急转变化高指数分布岫岩一带。  相似文献   

4.
根据雷州半岛13个雨量站1970—2013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定义的长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分析雷州半岛长周期和短周期汛期降雨旱涝急转现象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高LDFAI和高SDFAI反映降雨的旱转涝趋势,低LDFAI和低SDFAI则对应降雨的涝转旱,SDFAI在显示旱涝急转时优于LDFAI。2雷州半岛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主要是以全旱为主,其次是全涝,旱转涝与涝转旱相当。35个短周期时段的降雨旱涝急转发生频率最高的均是全旱,其次是涝转旱和旱转涝;4月15日~6月15日的全旱发生频率高于其他短周期。  相似文献   

5.
一、1987年防汛工作的回顾 1987年我省雨情、水情基本形势为正常偏丰,先涝后旱。特点是汛雨来得早,暴雨点多面广,雨量大,强度猛。汛期共出现暴雨日387站次,大暴雨日32站次,特大暴雨日(大于150毫米)4站次。入汛不久,一些河流洪峰便超过警戒流量,六月份全省降雨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倍左右,月初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暖湿气流影响,商洛地区降暴雨,这场暴雨洪水给商洛地区造成了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易发旱涝灾害,同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让北京的防汛任务变得更加严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以及皮尔逊Ⅲ型频率法对北京市1950—2017年汛期(6—9月)的逐日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汛期降雨量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50—2017年的68年间,北京市汛期降雨特点为:①干旱年份较多,连旱连涝或旱涝交替均不鲜见,整体展现出较大随机性,但在局部年际内也表现出"涨落"相交的规律性;②汛期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8月;③汛期降雨空间分布不平均,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的平谷、密云、怀柔等地;④汛期降雨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旱涝特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春夏秋季连旱出现年数最多,春旱夏秋涝为其次,年年自春至夏秋季有旱涝,并有连涝连旱交替的规律。春季旱多于涝,夏秋季旱涝出现的机会均等,生长季则涝多于旱,早涝年均占总年数的85%以上。黑龙江省采用减产量等于某年粮食总产量减去标准年粮食总产量公式来估算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全省旱涝灾害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的趋势,70年代后更为明显。旱涝灾害的加剧,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据研究,近百年来,全省气候发生了变化,年均气温上升0.6℃~0.9℃,冬季增温高于夏季,五个积温带分别向北移动0.5~0.2个纬度。到2030年,全省年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1℃,年降水量减少10%~15%,温度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减少可能会导致旱涝出现频率加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1951—2015年辽阳地区逐日降水数据,结合LDFAI和SDFAI指数、线性回归方程、 M-K突变检验等数学方法,对辽阳地区汛期(6-9月)降水特征及其旱涝急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阳地区降水集中在汛期,占比72.3%,有-2.0mm/a下降趋势,通过了置信度99%的M-K检验;辽阳地区长周期旱涝急转频繁,频率为2.71a/次,趋势变化不明显;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曲线中8月—9月变化最为频繁和剧烈, 6月—7月次之;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辽阳地区旱涝急转现象由旱转涝趋向于涝转旱为主导,强度呈现微弱的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了黑龙江省旱涝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该省旱涝频繁、春旱秋涝、连旱连涝、西旱东涝、旱涝插花、旱涝并存、旱涝损失大、旱涝灾情有加重趋势和抗御旱涝灾情的能力低等特征,并提出了现有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治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0年汛期(3月28日至9月8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涝重于旱,且气候异常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多地出现阶段性的暴雨洪涝,覆盖范围广、极端性强、累计降雨量大;二是南方出现了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第2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三是台风总体不活跃,但阶段性突出,出现了1949年以来首个7月无编号无登陆台风的情况;四是气象干旱总体偏轻。分析还显示,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的弱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北印度洋海温的持续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是造成我国汛期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0年汛期(3月28日至9月8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涝重于旱,且气候异常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多地出现阶段性的暴雨洪涝,覆盖范围广、极端性强、累计降雨量大;二是南方出现了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第2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三是台风总体不活跃,但阶段性突出,出现了1949年以来首个7月无编号无登陆台风的情况;四是气象干旱总体偏轻。分析还显示,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的弱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北印度洋海温的持续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是造成我国汛期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汛期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南,加以北方冷空气较强,因而,自珠江、江南、江淮、黄淮陆续发生暴雨洪水,而主要发生在江淮、黄淮.5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珠江支流北江发生了较大洪水.6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雨带从珠江流域北移至江南及东南沿海.6月中旬,湖南、江西和福建北部持续降雨.旬末,雨区北抬至江汉平原及洞庭湖澧水流域.  相似文献   

13.
前言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的一种异常增温现象。近年来;关于海表温度的变化对大气环流及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影响,已有了许多的研究。有文献指出,长江流域梅雨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统计相关,长江中下游6月份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呈负相关;有的学者还认为,厄尔尼诺事件在湖南有着明显的滞后现象,湖南的降水异常现象是厄尔尼诺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脊线位置而造成的,副高的强弱和进退是决定季风的关键。最近几年来,湘西自治州连年遭灾,洪旱灾害不断发生。研究厄尔尼诺与湘西自治州汛…  相似文献   

14.
蔡杰 《治淮》2011,(6):20-21
莱芜市地处鲁中,总面积2246.21km^2,山地丘陵面积占83%,现有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189座,河道404条。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705.5mm,其中6—9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特殊的地理气候使该市洪涝、山洪、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并发成为该市水旱灾害发生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粤东北12个国家气象站1965—2019年的月降雨量资料,通过定义汛期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及强度,辅以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EOF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粤东北近55a汛期旱涝急转时空分布特点及典型年份旱涝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55a粤东北汛期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以涝转旱为主,通过筛选分析典型年份汛期旱涝异常事件得出相关认识;旱涝急转指数和强度的区域平均序列变化趋势不明显,指数的年际变化差异大、强度的年际变化较稳定并伴有阶段性的突变;旱涝急转指数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差异最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后差异趋于减小;旱涝急转指数强度在1973年、1989年和2005年出现显著增大;粤东北汛期LDFAI年均值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均为负值(连平-5.25~丰顺-0.27),汛期旱涝急转指数EOF展开的第一特征向量空间分布呈自西北向东南减小的特点,河源地区旱涝急转强度较梅州地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20年辽宁省汛期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均值持平,但呈现前旱后涝、旱涝急转情势。暴雨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场次多、间隔短、范围重,且连续三次遭受台风侵袭。暴雨使得全省河流普遍发生洪水过程,且过程集中,复峰多,历时长。最后对成功应对2020年暴雨洪水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对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旱情;9月出现华西秋雨天气,流域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渭河、伊洛河等区域相继发生秋汛洪水;10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偏少。主要气象成因: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影响黄河流域的冷空气势力偏弱、偏北,使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底部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南下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了9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形势;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对黄河中下游降水不利;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次数均较常年偏少且路径偏南、偏东,对黄河流域降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贵州省18个气象站点1958—2012年5—8月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烟草生长期内旱涝急转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长期内长周期旱涝急转以旱转涝为主,且由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LDFAI强度年际变化曲线以0.109/(10a)的速率下降,极端旱涝急转事件有减少的趋势;短周期旱涝急转事件转换频繁,其中,5—6月旱转涝、涝转旱发生次数均等,6—7月以涝转旱为主,7—8月以旱转涝为主,较强旱转涝的次数大于较强涝转旱的次数,但强度均有所降低。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区域各地市间旱转涝、涝转旱联动性均较强,尤其是置信度为100%的各地市间会同时发生旱涝急转事件,应及早采取相同的防范措施。这一分析结果为烟农防汛抗旱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清流县站近五十年的降水资料、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8月亚州纬向环流指数、6月中旬末-10月上旬登陆福建和影响清流的台风资料,分析清流夏旱天气的气候特征、夏旱发生的天气形势,并提出应对夏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山东省先旱后涝,旱涝交替,损失严重。春季遇到80年一遇的旱灾,黄河断流133天,农田受旱面积达到4000万亩;入汛以来,黄河、漳卫河等骨干河道,先后发生了近二三十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全省有71个县(市、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00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