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分别对苦碟子地上部分和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地上部分中得到2种木脂素类化合物,从根部中得到2种酚酸类化合物。经^1HNMR、^13CNMR等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8-(3'-甲氧基,4’-羟基)-二苯基-2,6-二羟基-双四氢呋喃木质索(1),(+)-丁香树脂酚(2),咖啡酸(3)和3,4-二羟基苯甲酸(4)。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Craib)Burtt)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苷:大蓟苷(pectolinarin,1),4-乙酰基-大蓟苷(4-acetyl-pectolinarin,2),蒙花苷(linarin,3);2个苯乙醇苷: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6)-β-D-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萄糖基(1→6)]-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5);2个苯乙醇:3,4-二羟基苯乙醇(6)及4-羟基苯乙醇(7).化合物的结构由理化性质、波谱解析得以确定.化合物1-4为首次从石胆草中分离得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药材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析,指认了主要色谱峰,发现石胆草主要含有苯乙醇及其苷类成分,其中化合物5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压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菝葜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2R,3R)-二氢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落新妇苷(3),异落新妇苷(4),3,5,7,3',5'-五羟基-2R,3R-二氢黄酮-3-O-α-L-鼠李糖苷(5),芦丁(6),紫云英苷(7),4,6-二羟基苯乙酮-2-O-β-D-葡萄糖苷(8),4,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9),氧化白藜芦醇(10),原薯蓣皂苷(11),薯蓣皂苷(12).化合物1,4-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通过比较菝葜和土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菝葜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而土茯苓中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反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长白山区药用植物尾叶香茶菜的甲醇提取液进行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各化合物分别为野鸦椿酸(1)、1- 羟基松脂素(2)、川藏香茶菜甲素(3)、兰萼香茶菜甲素(4)和咖啡酸甲酯(5),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5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51.5%和55.0%.  相似文献   

5.
从西藏牛皮消(Cynanchum saccatum)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3,4-二羟基苯乙酮(2)、2,4-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白首乌二苯酮(5)、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加加明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70%乙醇(体积百分比)回流提取,结合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吸附树脂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纯化方法,在库页红景天的根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结构鉴定出所得20个化合物分别为十一烷(1)、三十五烷(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没食子酸甲酯(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5)、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6)、对羟基苯甲酸(7)、2(R)-26-[[(2E)-3-(4-hydroxy-3-methoxyphenyl)-1-oxo-2-propen-1-yl]oxy]-2,3-dihydroxypropyl ester(8)、咖啡酸(9)、没食子酸(10)、酪醇(11)、山柰酚(12)、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3)、2,6-二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4)、熊果苷(15)、苏丹三(16)、大黄素(17)、芦丁(18)、木犀草苷(19)、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0),其中(1)、(2)、(4)、(5)、(6)、(8)、(13)、(14)、(16)、(17)、(19)、(20)为首次从库页红景天中分离得到,(2)、(5)、(8)、(13)、(16)、(17)、(20)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对一株海洋来源的微生物(Aspergillus fumigatus.)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环-(丙-缬)(1),环-(色-脯)(2),N-[2-(4-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3),对羟基苯乙酰胺(4),4,8-二羟基-1-四氢萘醌(5),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麦角甾醇(7)和过氧化麦角甾醇(8)。化合物1~8均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青岛海域采集的海洋褐藻海黍子(Sagassum muticum),经提取和纯化分离后,得到3个甾醇类化合物,经1 H-NMR、13C-NMR和MS等现代光谱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岩藻甾醇(1)、马尾藻甾醇(2)和较为少见的24-乙基-2a-氧杂-2-氧-5α-羟基-3,4-二失碳-24(28)-胆甾烯(3),这是首次报道的从海黍子马尾藻中分离得到A环降二碳的甾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尾叶香茶菜(Isodon excisa)的化学成分,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ESI-MS、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确定了5个化合物: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1)、积雪草酸(Asiatic acid,2)、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3-Trihydroxy-12-en-28-oic acid,3)、3,5-二甲基-7-苯丙烯-4β-吡喃葡萄糖(3,5-Dimethoxy-7-phenylpropene-4β-pyran glucose,4)、白藓苷A(Dictamnoside A,5),其中化合物4和化合物5是首次从尾叶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自由基清除试验表明,5种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9.87%、95.75%、78.81%、88.27%和92.36%.  相似文献   

10.
采用Sephadex-LH20、RP-18、MCI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枝叶的纯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应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4),香橙素(5),间苯三酚甲醚(6),4-羟基苯甲酸(7),2-甲氧基间苯三酚(8),3,4-二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桂皮酸(10),(E)-4-甲氧基肉桂醛(11),8-(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9-羟基萘并[2,3-c]呋喃-1(3H)-酮(12),葡萄糖(13),橄榄脂素(14),落叶松树脂醇(15),七叶内酯(16),去氢二异丁香酚(17),(7S,8R)-4,5,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18),丁香树脂醇(1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0).其中化合物1,6~12和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法对化合物1~12和14~20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和6~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EC50范围:1.6~22.5 mg/L).  相似文献   

11.
研究翼茎羊耳菊(Inula pterocaula)根部三萜类化学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材料、Rp-18反向材料和硅胶进行化合物分离,利用现代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从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1)、赤藓糖醇(2)、乌苏酸(3)、齐墩果酸(4)、2β,3β,23α-三羟基-28-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7)、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β-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23,28-二齐墩果酸(9)、3-O-β-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醛基-23-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β-D-吡喃葡萄糖-19α-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O-α-L-吡喃阿拉伯糖-20,19,24-三羟基乌苏酸(12).以上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该研究结果可为翼茎羊耳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紫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紫茄地上部分的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二十四烷酸(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3)、十八烷酸单甘油酯(4)、亚油酸单甘油酯(5)、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6)、胡萝卜苷(7)、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东莨菪素(io)、N-p-coumaroyl octopamine(11)、N-trans-sinapoyhyramine(12)、N-tran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13)、(+)-丁香脂素(14)、滨蒿内酯(15)、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6)。化合物扣6,15,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兴安蒲公英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方法对黑龙江省牡丹江产兴安蒲公英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原儿茶醛(2),丁二酸单乙酯(3),蒲公英内酯(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单亚油酸甘油酯(6),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7),正丁基-β-D葡萄糖苷(8)。其中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磷酸奥司他韦作为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治疗禽流感最有效的药物.美国药典38版收载了磷酸奥司他韦中的两个杂质.杂质(3R,4R,5S)-3-(1-乙基丙氧基)-4-乙酰胺-5-氨基-1-环己烯-1-羧酸(A)是原料药在精制和存储过程中发生微量水解产生的.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常规分离手段得到了杂质A,合成收率达到86.6%.杂质3-羟基-4-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B)是美国药典38版所载磷酸奥司他韦中的另一个杂质,目前没有合成方面的报道.设计了杂质B的合成路线,以3-羟基-4-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用乙酸酐作为酰化试剂对原料进行乙酰化,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pH,发生水解,最后用溴乙烷作为烃化剂得到了目标产物,合成收率达到52.1%.整条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没有环境污染,对磷酸奥司他韦的生产检验和贮存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并借助核磁共振(1D-和2D—NMR)等多种波谱学方法,从美丽马醉木(Pierisformosa)叶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二萜、三萜和黄酮,分别为sec—orhodomollolideD(1),pierisoidA(2),pierisformosin L(3),grayanotoxin—XVIII(4),grayanotoxin—Ⅱ(5),ursolicacid(6),betulinicacid(7),2’,4-dihydroxy-4’-methoxy-6’-0-β-glucopyranosidedihydrochalcone(8),phloridzin(9),phloretin(10),3-hydroxy—phloridzin(11),catechin(12),epicatechin(13),epicatechin-(2β→O→7,4β→8)-ent—epicatechin(14),bis-8,8’-catechinylmethane(15).其中,化合物1,3,5—12,14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马齿苋全草的正已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亚油酸三甘油酯(2)、黑麦草素(3)、正二十六烷醇(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β-谷甾醇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中压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并借助核磁共振等多种波谱学方法,从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茎叶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木脂素、甾体以及酚性成分,分别为杜仲树脂酚(1),(7R,7'R,7″R,8S,8'S,8″S)-4,4″,7″,9″-四羟基-3,3',3″,5,5',5″-六甲氧基-7,9';7',9;4',8″-氧代-8,8'-倍半木脂素(2),(7R,7'R,7″S,8S,8'S,8″S)-4,4″,7″,9″-四羟基-3,3',3″,5,5',5″-六甲氧基-7,9';7',9;4',8″-氧代-8,8'-倍半木脂素(3),(7R,7'R,8S,8'S)-4,4″,7″,9″-四羟基-3',5,5',5″-四甲氧基-7,9';7',9;4',8″-氧代-8,8'-倍半木脂素(4),(7R,7'R,8S,8'S)-4,4″,7″,9″-四羟基-3',3″,5,5',5″-五甲氧基-7,9';7',9;4',8″-氧代-8,8'-倍半木脂素(5),20β-β-D-葡萄糖-3-羰基孕甾-4-烯(6),20α-β-D-葡萄糖-3-羰基孕甾-4-烯(7),β-谷甾醇(8),邻羟基苯甲醇-1-O-β-D(3'-苯甲酰基)葡萄糖苷(9),邻羟基苯甲醇(10),和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醇(11),其中化合物2-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6显示出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红花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丰富红花化合物的类型,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红花,所得浸膏以水稀释,再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浓缩所得浸膏以各种硅胶柱色谱和分离纯化,利用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及氢(1)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确定了所得物质的结构.从红花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3′,4′二甲氧基苯基)7羟基8(3甲基丁基)香豆素(1),1(2吡啶基)3戊酮(2),α甲氧基苯乙酸1十一烷基十二烷酯(3).这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