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一气体处理厂生产的天然汽油由于硫含量超高,无法满足对其进行深加工处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要求,只能作为低附加值产品销售。本文用碱洗脱硫和吸附脱硫法对天然汽油进行脱硫,脱硫后的天然汽油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合格的发泡剂、6^#溶剂油及120^#溶剂油产品,同时也可大大减轻设备腐蚀。  相似文献   

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开发的YD-CADS汽油固定床超深度催化吸附脱硫组合技术,以全馏分FCC汽油为原料生产超低硫清洁汽油,采用脱二烯烃和催化吸附脱硫串联固定床工艺,具有流程短、投资低、占地少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中试结果表明,处理硫含量约100 μg·g-1的FCC汽油时,汽油产品硫含量小于10 μg·g-1,烯烃饱和小于2%,研究法辛烷值损失小于0.8个单位,目的产品汽油收率大于99%,化学氢耗小于0.2%。  相似文献   

3.
科技集粹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通过验收由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科研所承担的DSO催化汽油加氢异构脱硫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近日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通过对炼油生产过程中的催化汽油进行加氢异构处理,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使产品的硫含量分别降到150μg/g和50μg/g以下,从而使产品分别达到欧Ⅲ、欧Ⅳ清洁汽油标准规定的硫含量指标。该成果还同时利用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提高所产汽油中异构烷烃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加氢过程中由于烯烃饱和所带来的辛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技术生产满足欧Ⅲ、欧Ⅳ清洁汽油硫含量标准时,催化汽油的抗爆指数损失可…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石油苯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芳烃抽提装置实现,其大部分原料来自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约占石油苯产品的50%以上。随着化学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化工市场对苯产品的硫含量要求越来越高,苯产品中硫形态主要以噻吩的形式存在,可以用总硫含量近似表征产品中噻吩含量。因噻吩与苯的物理性质类似,工业生产中很难以精馏的方式将二者分离,大部分以加氢脱硫方式实现。通过分析裂解汽油加氢脱噻吩化学反应过程,对比不同工艺条件下加氢汽油产品中的总硫含量,得出在现有技术及工艺条件下能够满足产品中硫含量的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5.
玉米芯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作为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过预处理后可生产木糖、木糖醇等高附加值产品。预处理可以提高酶解效率与还原糖产量。预处理方法可分为4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芯的组成以及不同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为充分利用玉米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FCC重汽油深度加氢生产催化重整进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  牛士坤  徐大海 《当代化工》2007,36(3):231-232,236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CC重汽油深度加氢生产催化重整进料技术及其性能特点.主要针对催化汽油重馏分进行加氢精制,脱除其中的硫、氮等杂质,饱和其中的烯烃,可作为催化重整装置的原料.其优点在于不仅可以解决汽油产品硫含量高的问题,又可以增加重整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烟道气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诗建  杨向平  李清方  张建 《应用化工》2009,38(8):1207-1209
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回收二氧化碳的现有技术,指出了适用范围,并对烟气二氧化碳回收技术进行了展望。物理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溶剂吸收法、物理吸附法两类;化学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化学固定技术、化学吸收法、化学吸附法、薄膜分离法和二氧化碳重组法;生物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微生物回收技术和球石藻回收技术。其中以薄膜分离法最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是实现塑料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之一,特别是废旧塑料热解技术备受关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结合自身优势,对废旧塑料化学回收及化学循环技术进行了全面设计规划,开发了几种不同途径的化学回收及化学循环技术。其中,废旧塑料生产低杂质油品(SPWO)技术,通过物理法脱杂、溶剂热解的有机耦合实现了最大量生产低杂质油品的目的,为废旧塑料的全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开发了废旧塑料微波辅助热解技术,可实现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废旧塑料热解油加氢生产柴油调和组分技术所得柴油馏分十六烷值可达到61.2;所开发的催化裂化技术生产汽油时,汽油产率可达50 %,而同时生产汽油和低碳烯烃产品时,汽油收率可达30 %,乙烯和丙烯产率总产率18 %以上;设计开发了废旧塑料热解油加氢?蒸汽裂解制备烯烃技术,经深度加氢预处理耦合蒸汽裂解处理后,三烯收率可达41.9 %。对不同的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技术路线进行碳足迹分析并与石油基炼厂及废旧塑料焚烧发电技术的碳排放进行对比,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具有良好的碳减排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硝基苯类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处理含硝基苯废水采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对各种方法的除污机理、处理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处理含硝基苯废水的工程应用实例进行了总结。物理和化学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法周期较长,但可解决二次污染问题。从经济安全角度出发,采用生物降解法或物理-化学与生物联合处理的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FCC汽油特点,FRIPP开发了OCT—M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FRS全馏分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并在多套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装置均能生产硫含量不大于150ppm的国Ⅲ汽油,也可以调整操作参数生产硫含量不大于50ppm国Ⅳ汽油。  相似文献   

11.
汽油吸附脱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归纳和介绍了世界范围车用汽油硫含量标准,综述物理吸附、选择性吸附和反应吸附的脱硫机理、吸附剂和工艺研究进展,分析各吸附脱硫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清洁汽油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薛科创 《当代化工》2014,(6):945-947,953
由于各种油品的使用,使空气中的硫氧化物逐渐增多,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为了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人们研究了多种脱硫技术。介绍了氧化脱硫、加氢脱硫、生物脱硫、吸附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吸附法脱除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综述了国内外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工艺和吸附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IRVAD工艺、S—Zorb工艺、SARS工艺、LADS工艺,以及分子筛、活性炭、氧化物等吸附剂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苗广  董磊  任晓玲  杨翠婷  李忠  肖静 《化工进展》2020,39(6):2251-2261
在清洁燃油生产技术中,吸附脱硫由于运行成本低和操作条件温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非加氢脱硫技术之一。吸附脱硫技术在温和的条件下将燃油中的有机硫选择性吸附脱除,而其核心是高效的固体多孔吸附剂材料。本文综述了目前吸附脱硫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剂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反应-吸附耦合三种吸附机制出发,重点介绍了不同吸附机制的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从脱硫选择性、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选择性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吸附脱硫体系。最后对基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反应-吸附耦合机制的三种脱硫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在真实油品中吸附脱硫仍面临的竞争吸附等问题以及未来亟待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油品中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孙志娟  余谟鑫  张心亚  陈焕钦 《化工进展》2005,24(9):1002-1005,1010
从原理和机理等方面介绍了各种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指出由于加氢脱硫具有成本高、难以深度脱硫等缺点,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生物脱硫等非加氢脱硫技术将是下一步研究重点。同时指出,为了早日实现非加氢脱硫技术的工业化,应加强其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吸附工艺脱除噻吩类有机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李明 《江苏化工》2006,34(20):16-19
概述了吸附法脱除噻吩类有机硫工艺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分子筛、金属氧化物、活性炭及其他吸附剂。探讨了吸附脱硫在油品精制和焦化苯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将定位于吸附工艺的设计优化和高效吸附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加氢脱硫、吸附脱硫、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和萃取脱硫等轻质燃料油脱硫技术及相应脱硫原理,比较不同脱硫工艺的优缺点,展望脱硫工艺的发展方向,为了得到超低硫含量的燃料油,减少投资和降低成本,使生产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将更多的研究集中于生物脱硫、离子液体脱硫和耦合脱硫等其他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世界都在为降低汽油硫含量而不懈努力。降低汽油硫含量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脱硫技术已经成为各炼油企业的关键技术。汽油中的硫化合物主要来自FCC(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因此FCC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减少FCC汽油硫含量的技术主要有:FCC原料油加氢脱硫、FCC汽油加氢脱硫、溶剂萃取脱硫、催化裂化脱硫、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和吸附脱硫等。笔者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9.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的主流技术,其中生物质活性炭烟气脱硫脱硝以其新颖、高效、经济、资源化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生物质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以吸附脱硫为主;生物质活性炭烟气脱硝技术根据烟气温度窗口划分为低温吸附脱硝(包括NO吸附与NO氧化吸附)、中温NH3-SCR脱硝技术及高温异相还原脱硝技术。综述了孔隙结构、表面化学性质、表面改性等因素对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提高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性能的途径与方法。最后指出,生物质活性炭异相还原脱硝反应建立更为通用的动力学模型、NH3-SCR脱硝技术中生物质活性炭催化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制备生物缓释肥、生物质活性炭改性与担载催化剂实现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方向可做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斌  程海  李吉春  刘宝勇 《上海化工》2013,38(10):30-35
主要介绍了原油中硫化物种类和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脱硫反应原理,介绍了9种FCC汽油后处理脱硫工艺技术,其中催化加氢脱硫技术(HDS)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吸附脱硫、氧化脱硫等新型工艺技术则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