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万海  高云  吴裕辉  贾韧刃  毕慧峰 《当代化工》2010,39(1):30-33,77
以江苏常二线油为原料,通过加氢微型试验装置,筛选出加氢精制催化剂3996、FV-1,将上述2种催化剂按照1:1(体积比)进行组合装填,进行一段加氢法生产25^#变压器油试验取得成功,并经过了工业生产试运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以利用原白油加氢装置生产出合格的25^#变压器油产品,优化了装置产品结构,提高了装置创效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铜氧化物催化剂FAH-1。在30 mL绝热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催化剂催化糠醇加氢制备1,2-戊二醇的性能,并对相关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FAH-1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糠醇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160 ℃、反应压力为6 MPa、液时体积空速为0.3 h -1、氢油体积比为10 000∶1条件下,糠醇加氢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1.80%和41.52%,1,2-戊二醇单程收率达到38.12%,1 000 h长周期评价催化剂性能稳定。制得的1,2-戊二醇样品纯度高、质量好,满足后续加工对1,2-戊二醇的质量要求。反应过程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郑景荣  赵阳 《广州化工》2013,41(5):108-110
在100 mL固定床加氢评价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催化剂活性评价对比实验,实验评价了四种不同的加氢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物化特征分析及柴油收率与反应温度关系对比讨论,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H。经评价检验,催化剂H能满足加氢多产柴油的需要,且生产的柴油硫、氮含量低、十六烷值高。  相似文献   

4.
韩志波 《工业催化》2005,12(Z1):504-506
介绍了DZD-1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的选择、扩孔以及改性.利用研制的载体制备出DZD-1柴油加氢催化剂,并在10 mL小型加氢装置上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活性优于国内参比剂,加氢生成油的硫质量分数<50×10-6.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2016,(2):57-60
介绍了沸腾床加氢工艺的发展及在国内的应用情况,简述了沸腾床加氢装置卸出催化剂进行脱油的必要性。热氮气提脱油方法在国内首套沸腾床加氢装置的工业化应用表明:该脱油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脱油率高达98.65%,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脱油后的催化剂可达到国内催化剂再生技术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6.
页岩油全馏分加氢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抚顺页岩油在滴流床反应器小型加氢试验装置上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抚研院催化剂,页岩油中硫脱出率可>90%,氮脱出率可>80%.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良好.生成油160~370℃馏分油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柴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生物油催化加氢工艺流程、加氢催化剂及技术经济方面出发,综述了生物油催化加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了借助现有石化炼油设备对生物油进行催化加氢精制在经济性方面的优势。最后,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催化剂稳定性和加氢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需要从降低催化剂积炭性能及开发经济合理的加氢工艺方面入手,提高加氢产物性质,降低催化加氢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大孔、低堆积密度纳米自组装氧化铝为载体,通过共浸剂改性制备负载Mo-Ni双金属活性组分的纳米自组装MoNi-P柴油加氢催化剂。利用BET方法对催化剂的孔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通过脱硫率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压力为6.5 MPa,温度为370℃,空速为1.5 h-1,氢油比为700∶1。同时,对5种不同金属配比的Mo-Ni-P催化剂进行40 h的加氢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o/Ni质量比为5∶1时,加氢效果较好,其平均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率分别为95.92%、97.84%和73.50%。  相似文献   

9.
主要进行了催化裂化轻汽油选择性加氢除二烯烃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从反应温度、氢/油体积比和反应压力等3个方面考察了其对选择性加氢和3-甲基-1-丁烯异构为2-甲基-1-丁烯的异构化率的影响,确定选择性加氢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氢/油体积比30、反应压力1.5 MP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选择性加氢催化剂1500 h寿命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在1500 h的考察期内,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1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上,采用自制的不同性质的加氢催化剂组合对云南解放军化肥厂鲁奇炉副产的宽馏分煤焦油进行了加氢改质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压力、温度、空速和氢油比等参数对煤焦油加氢改质的影响显著,并在反应压力12.0MPa,温度360℃,液时空速1.0h-1和氢油比1200∶1的优化条件下通过加氢改质和产品分馏,可以获得约9%的小于160℃石脑油馏分、78%的160℃~350℃柴油馏分和13%大于350℃尾油馏分.实验装置连续运行了1114h后仍能保持稳定,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高云  万海  贾韧刃  毕慧峰 《当代化工》2009,38(4):352-356
为了找出溶剂油产品产生异味的原因,先后进行了白土脱色、酸碱精制试验;采用高纯度电解氢、高效催化剂进行精制,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后又采用了添加催掩剂方法,但此方法会增加生产成本。通过进行抽余油窄馏分切割,确定了产生异味的温度范围是195~21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认为使溶剂油产品产生异味的物质可能是十氢萘。  相似文献   

12.
Conversion of polyolefins (HDPE, LDPE and PP) into feedstock naphtha was investigated by hydroliquefaction process. Hydroliquefac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cold hydrogen pressure of 5 MPa at the temperatures between 375 and 450 °C in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catalyst. Two types commercial catalysts were used, a hydrocracking catalyst (DHC-8) and a hydrogenation catalyst (HYDROB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atalyst type on product yields and composition of gas and liquid products was investigated. The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effect in hydroliquefaction. DHC-8 showed good cracking activity, but it gave the liquid product containing high olefin content same as thermal run. Although HYDROBON catalyst produced the sufficient amount of liquid (and naphtha fraction)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it gave the liquid product with very low olefin content. The naphtha fractions obtained from polyolefins under the optimal hydrocracking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by PIONA instrument to determine the hydrocarbon groups. PION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aphtha obtained from hydroliquefaction over HYDROBON catalyst could be used as a petrochemical feedstock. However, the naphtha obtained in presence of DHC-8 catalyst, which is to be used a feedstock, was needed further hydrogenatio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国外在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技术及其新进展。包括新的催化剂和助剂技术、膜分离、Unipure ASR汽油氧化法工艺及传统的选择性加氢工艺等。并指出加大新型高效催化剂及助剂的研制与开发,与膜分离技术、选择性加氢技术等相结合.将是解决汽油中硫含量的长期对策: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优化装置配置,确定最佳的方案进行汽油调和,是满足不同阶段的清洁汽油中硫含量标准的一条经济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段加氢工艺对煤基石脑油进行了加氢处理,重点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对一段加氢效果的影响,并对该段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考查,初步探讨了三段加氢反应温度对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三段加氢后的产品溴值小于1.0 g Br/100 g,总硫小于0.5μg/g,可用于汽油调和组分、芳烃抽提或环保溶剂油。  相似文献   

15.
王小蓉 《广州化工》2014,(18):38-39
介绍了石脑油催化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工艺技术,重点介绍了石脑油加氢裂化技术,包括单段加氢裂化工艺、两段加氢裂化工艺、单段串联工艺;描述了国内外石脑油催化加氢催化剂的种类、研究和开发,国外以UOP和Chevron公司为代表,国内以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为代表;探讨了石脑油催化加氢工艺现存问题—石脑油加氢反应器降压升高的原因及目前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可采取的部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侠 《工业催化》2007,15(7):21-23
介绍了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的现状。催化加氢脱芳烃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将原料中的芳烃脱除至较低水平;现有脱硫技术可以将溶剂油中的硫脱除至0.5 μg·g-1以下。目前,我国溶剂油质量与国际溶剂油质量差距较大,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低芳烃和低硫含量的环保型溶剂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对溶剂油中苯含量的严格要求,研究负载型骨架镍催化剂在轻质石脑油加氢脱苯反应过程中的加氢性能,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以及氢油体积比等对轻质石脑油加氢脱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加氢活性,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压力0.2 MPa,空速2 h~(-1),氢油体积比120,此条件下,苯转化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脱砷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用于石脑油和柴油的加氢脱砷剂,用于石脑油和汽油的低温脱砷剂,用于乙烯和丙烯的氧化物脱砷剂的研究进展和工业使用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清洁汽油标准不断降低硫和烯烃含量的需求,国内外在汽油清洁化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开发工作的进展,概述了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和烯烃的分布及特点、各种烃类的辛烷值、各种烯烃的加氢反应活性及其对加氢脱硫反应的抑制作用,重点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典型的催化裂化汽油清洁化工艺技术(包括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选择性加氢脱硫-烯烃定向转化工艺、临氢吸附脱硫工艺以及选择性加氢脱硫-溶剂抽提组合工艺)的优缺点,简述了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相模型及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现状,指出实现烯烃的定向转化将是未来催化裂化汽油清洁化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整抽余油催化加氢制优质溶剂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勇 《工业催化》1997,5(4):31-34
在低压条件下进行了重整抽余油加氢脱不饱和烃制优质溶剂油的试验。Pt/Al2O3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低压加氢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经加氢处理后,重整抽余油中的烯烃转化率和芳烃转化率分别可达99%和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