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的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由于以太网中的各种设备必需通物理层接口器件才能与网络传输介质相连,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物理层器件。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的硬件设备、网络的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0NET中的传输等等。本部分主要介绍以太网的网络组成及其性能和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的硬件设备、网络的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本部分主要介绍以太网的交换技术,包括网桥的概念、交换的工作模式,及交换机的功能、性能参数等。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的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准规范、以太网信号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本部分主要介绍以太网中的中继器和网络节点。  相似文献   

7.
以太网技术基础(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入以太网的最先进成就和最新标准的进展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技术。其内容涉及以太网技术概貌、介质接入控制规范、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帧结构、以太网编码技术、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性能、介质变换器以及以太网信号在 PDH、SDH/ SONET中的传输几部分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人控制和物理层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的硬件设备,网络的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本部分主要介绍以太网路由器的分类、配置、结构与发展趋势,以及路由器与中继器、网桥、交换机设备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的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本部分为介质接入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性能的标准规范,在介质接入控制方法方面介绍耻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两种工作模式,在物理层性能标准规范方面分别介绍了1Mbit/s,10Mbit/s,100Mbit/s,1000Mbit/s以太网的物理层性能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0.
陈成 《有线电视技术》2006,13(6):106-107
以太网光收发器是一种以太网光纤介质和5类双绞线介质的转换器。它突破了5类双绞线传输距离短(百米)的限制,使得以太网数据能在光纤中实现远距离的传输(几千米至100千米以上)。下面就以太光收发器的选购与使用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EoS技术背景据估计,全世界超过90%的数据传输都采用以太网,电信运营商也越来越青睐于以太网,但他们不愿放弃在SONET/SDH链路和设备上的巨大投资而建立全新的以太网络。另外,以太网很难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低时延及快速的故障恢复等。因此,电信运营商开始考虑如何在现有SONET/SDH网络中传输数据,提出了EoS(EthernetoverSONET/SDH)解决方案。在现有的SONET/SDH网络中采用该方案传输以太网帧,非但不会影响TDM业务,还可随需求的变化在现有的链路上增加以太网信道,而且保留SONET/SDH的良好性能(如自动保护…  相似文献   

12.
阐述UltraScale FPGA高速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要求,高速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根据10G以太网信号完整性要求进行高速信号仿真。探讨信号完整性仿真,优化高速信号PCB设计。  相似文献   

13.
双绞线/光纤媒体转换器可以大大扩大LAN的直径,解决LAN设备之间不同接口互相匹配问题,实现以太网信号在不同传输介质之间的转换,文章介绍了一种10Base-T双绞线/光纤媒体转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与实现,由于光源选用SOA,故此媒体转换器的波长符合DWDM系统需求并且波长可调,最后还给出了实验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太网技术基础讲座(四):以太网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网帧是以太网中传输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以太网络通信信号的基本单元。一般将以太网帧分为两类即数据帧与管理帧。按IEEE802.3、ISO/IEC8802-3标准规范,数据帧又分为以太网信号的基本帧结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网采用的扩展帧、千兆以太网IEEE802.3z标准规范的扩充帧、突发串帧(Burst modeFrame)以及帧类型标志放在客户数据区域中的IEEE802.3帧等。管理帧(Management Frame)可包括用于站管理实体STA(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与被管理站点物理层器件PHY(Physical Layer Device)之间交换状态信息、实现控制与配置的管理帧以及防止网络拥塞的暂停帧(Pause Frame)等。现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认为,以太网时延抖动大,不适合传输多媒体。本文从网络上层协议出发,提出一种解决在以太网上传输多媒体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光纤作为一种理想的传输介质应用于以太网(Ethernet)中的几种方法,重点讨论光纤以太网拓扑结构、碰撞检测等主要技术问题,最后指出光纤以太网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将以太网信号合成在同轴电缆中和CATV信号一同传输,实现包括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视(IPTV)、宽带上网及数字音频(VOIP)等能够承载多种业务的双向宽带网络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以太网诞生于70年代后期,1980年颁布了IEEE802.310Base-T标准,定义了10Mbit/S共享介质以太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机制(CSMA/CD)主要针对网上只传输数据的特点,网上所有节点访问网络的机会相等。其最大优点是简单、经济实用,易为人们所掌握,所以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并迅速得到普及。据统计,目前全球的以太网点数已高达1亿个。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对网络容量的需求急剧增长.传输的媒体从单一的文本数据发展到图、文、声、像的多媒体信息,使传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10Mbit/S成为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瓶颈,于是就出…  相似文献   

19.
光纤以太网网是指在光纤上运行以太网局域网(LAN)数据包接入服务的网络,底层连接可以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包括10Mbit/s、100Mbit/s、1Gbit/s或10Gbit/s。光纤以及网把以太网技术扩展到LAN之外,进入城域网(MAN)。光纤以太网也将以太网的优越性扩展到了MAN,大大降低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介绍无线以太网技术,着重讨论了无线以太网的发展概况、链路层与物理层、MAC帧结构、网元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与管理、无线以太网的标准等。本期主要介绍无线以太网网元设备之一的无线以太网网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