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在CO2流量为35 kg/h的条件下,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孢子油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为28 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萃取的孢子油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达28.35%.  相似文献   

2.
对茯苓皮中三萜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采用超临界CO2法提取茯苓皮中的三萜化合物,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色谱等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提取纯化物进行了结构解析,初步鉴定出16种茯苓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业科技》2001,(4):22-23
提出了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颗粒细度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萃取蜂胶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沙棘子能显著提高超临界蜂胶成分的得率。蜂胶∶沙棘子=6∶5时,超临界蜂胶得率达到13.82%,黄酮类化合物占超临界蜂胶的18.81%,随着沙棘子含量的进一步增加,蜂胶萃取得率不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针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萃取时间、颗粒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单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最优条件:温度45℃、压力25MPa、颗粒度50目、萃取时间60min。大豆中油的萃取率可高达21.48%;各因素影响大豆油萃取率的主次顺序为:颗粒度>压力>萃取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超临界CO2 萃取葡萄籽油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颗粒细度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探讨了杜仲叶采摘期、夹带剂(乙醇)的浓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CO2流速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杜仲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再对萃取物分离纯化溶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较为适宜的杜仲叶采摘期为6月份,添加浓度为80%(v/v)的乙醇3.5mL/g作夹带剂时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速200kg/h,然后将萃取物加1:3(v:v)的乙醚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可达2.032%(w/w)。   相似文献   

8.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青豆油,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对青豆油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最大为目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萃取时间2.5h,压力30MPa,温度40℃。  相似文献   

9.
以烟草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的过程。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等因素对茄尼醇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提取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 h,夹带剂用量(95%乙醇/烟叶)为200 mL/100 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酸浆宿萼中提取类胡萝卜素,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原料粒度等萃取参数对提取量的影响。还利用UV定量地考察了所提取类胡萝卜素的耐光照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和抗金属离子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提取物耐热稳定,但对光很敏感。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Fe3+、Fe2+和Al3+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影响很显著,Cu2+、Zn2+和Ca2+等金属离子的影响相对较小,而Na+和K+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茯苓皮三萜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水明  桂元  沈思  黄文 《食品科学》2011,32(9):27-30
以茯苓皮三萜甲醇提取物为材料,熊果酸为对照,通过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三萜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 ·OH)和过氧化氢(H2O2),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1、0.91、0.87mg/mL,且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进一步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茯苓皮三萜具有抑制家鸡红细胞溶血作用,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DA)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临界CO2方法萃取石榴皮中总黄酮、三萜类,然后超声波辅助提取萃余物中黄色素。采用正交试验探究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浓度对总黄酮、三萜类及对超临界残渣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超临界萃取总黄酮最优条件为萃取时间70 min,压力30 MPa,温度85℃,夹带剂浓度90%,总黄酮提取率为12.482%,此时萃余物黄色素提取率为5.870%,同时检测到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萃余物黄色素,其提取率极显著高于微波辅助法(P<0.01)。黄色素抗氧化活性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27335.16±8.5501)μmol FERA/g和(4164.10±4.6576)μmol Trolox/g。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特有的优质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山核桃为原料,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山核桃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的油脂与传统工艺提取所得的山核桃油进行了品质比较,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来提取山核桃油是可行的,其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所得产品的质量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柞蚕雄蛾资源,探讨了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柞蚕雄蛾油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柞蚕雄蛾粉细度,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柞蚕雄蛾油的得率。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相比超临界CO2萃取(SCE)能提高柞蚕雄蛾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得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USCE萃取柞蚕雄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90 min,压力20 MPa,粉碎度为100目,萃取得率可达到45.88%。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加热茶叶籽仁粉,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适宜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00 min,CO2流量45~55 kg/h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94.1%,并测定了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6.
以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为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2 L/h、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3.0 h,此时得率为43.8%;E=46.62×(1-e-0.8521×t)为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肉豆蔻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湘西“米良1号”猕猴桃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其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猕猴桃根生长期、粉碎粒度、萃取所用夹带剂种类及用量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猕猴桃根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生长期为3年的猕猴桃根为原料,控制粉碎粒度60目,按照1:3(g/mL)的用量加入70%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其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2MPa、萃取时间3h、CO2流速300kg/h,此条件下得率可达1.994%。  相似文献   

18.
对红富士苹果皮中的多酚进行超临界CO2提取,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提取苹果多酚的二阶响应回归模型,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35.06 MPa,温度53.04℃,时间2.62 h,提取率达到最大。苹果多酚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NO2-.的清除能力优于B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