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以邻苯二酚紫作显色剂,通过溴化钾和溴化十二烷基吡啶对配合物增敏增溶,用光度法测定痕量Hg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了用二溴苯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光度法测定铬(VI)的最佳条件、性质及组成。结果证明:在HAC-NaAc缓冲溶液pH4.5介质中,生成铬(VI)一二溴苯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三元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测得络合物的组成为Cr(VI):DBPF:CPB=1:3:6,摩尔吸光系数ε530=2.07×10~5l/(mol·cm),铬(VI)量在0~6μg/50ml遵循比耳定律,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在CyDTA和F~-的联合掩蔽下,许多常见离子不干扰铬(VI)的测定,选择性也较好。可应用于水质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稀土—偶氮氯膦m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胶束增溶体系的分光光度特性。在HCl—H2C2O4—C2H5OH介质中,铈组稀土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72nm,对铈来说,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6×105l·mol-1·cm-1,比相应二元络合物提高二倍多,方法选择性好。增加比色皿厚度,可测定低  相似文献   

5.
6.
由实验得知,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生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Zn(Ⅱ)与Fe(Ⅱ)、舢(Ⅲ)、Co(Ⅱ)、Ni(Ⅱ)、Mn(Ⅲ)等离子的分离,是一种无毒且更为简便、经济、快速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实验得知,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生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Zn(Ⅱ)与Fe(Ⅱ)、Al(Ⅲ)、Co(Ⅱ)、Ni(Ⅱ)、Mn(Ⅲ)等离子的分离,是一种无毒且更为简便、经济、快速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合成了溴化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对合成的过程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同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溴化N-正庚基吡啶的结构,由结果的特征峰证明合成了目标产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溴化N-正庚基吡啶在水、乙醇、乙腈中的定性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极性和酸碱性的溶剂会影响溴化N-正庚基吡啶的紫外光谱,因此在分析离子液体的紫外光谱图时,要明确所用的溶剂.  相似文献   

9.
由实验得知,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生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Zn(Ⅱ)与Fe(Ⅱ)、Al(Ⅲ)、Co(Ⅱ)、Ni(Ⅱ)、Mn(Ⅲ)等离子的分离,是一种无毒且更为简便、经济、快速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溴化双十二烷基季铵盐的合成及缓蚀、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醇、氢溴酸为原料合成溴代十二烷,通过引入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缩短近50%,产物收率达23.40%;进一步以合成的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在溶剂中同步完成叔胺及季胺化,用两步法合成了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对合成工艺进行正交优化,对目标产物进行纯度、IR谱检测,得出了较佳工艺参数.对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的杀菌性和缓蚀性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在较低的质量浓度(50 mg/L)下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及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均达到88.0%以上,缓蚀速率为37.86%.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的加入能使芳香反离子的吸收光谱特征峰发生红移.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混合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值λmax随pH的增大而减小.这被解释为在pH=1的酸性奈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形式存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与芳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阳离子-П相互作用.在pH=13的碱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根的形式存在,邻苯二甲酸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引力作用.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发现芳香反离子与胶团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比各组分的表面张力低,其原因归结于邻苯二甲酸氢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阳离子-П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密度泛函(DFF)B3LYP、B3PW91方法和从头算(abinitio)HF方法分别在6-31G+(d,p)和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澳化N-乙基吡啶([V.py]Br)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和光谱性质,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和振动分析,分别得到各原子的电荷分布和红外光谱,并对比了振动频率的...  相似文献   

13.
在pH5.5~7.5范围内,Sc3+,溴邻苯三酚红,三乙烯四胺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可形成多元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为1.2×105L·mol-1·cm-1,比Sc-BPR配合物的ε值提高近五倍。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钪的新方法,对钪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μg/10mL;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YMAB存在下,Cu(Ⅱ)与CAs形成多元胶束配合物的显色反应.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L.m01~(-1)·cm~(-1),铜含量在0-12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体系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4×10-4~1.6×10-3mol/LH2SO4介质中,铋(Ⅲ)同水杨基萤光酮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形成橙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在49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5×105L·mol-1·cm-1。铋(Ⅲ)的浓度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溶液存在下,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5-CPAHQD)与微量锗(Ⅳ)发生显色反应的条件,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锗(Ⅳ)的高灵敏度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硼酸钠-氢氧化钠介质中,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与微量锗(Ⅳ)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配合比为3∶1的橙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2.5×105 L·mol-1·cm-1,在10mL溶液中,微量锗(Ⅳ)质量在0.03~2.8μg之间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1mg/L,并且该显色反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用于茶水中微量锗(Ⅳ)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在103.2%~104.1%之间,测得其相对标准偏差(n=6)≤2.5%,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用苯基萤光酮衍生物测定铝的报道,已有水杨基萤光酮、4,5-二溴苯基萤光酮及硝基苯基萤光酮等。本文研究的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邻氯苯基萤光酮(O-CIPF)与铝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道。经研究确定,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Al(Ⅲ)和O-CIPF及CTMAB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570)=1.08×10~5L.mol~(-1)·cm~(-1)。用等摩尔系列法及摩尔比法测得配合物中Al:O-CIPF=1:4。铝在0~11-μg/25ml范围內符合比尔定律。本文比较了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增敏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用水杨基萤光酮(SF)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铝的高灵敏方法。在PH6.4~7.8的KH_z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铝(111)同SF及CTMAB形成一种稳定的红色配合物,Al(111):SF是1:2,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45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51×10~5升·摩尔~(-1)·厘米~(-1).铝在0~10微克/50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加入适量掩蔽剂,许多金属离子可允许一定量存在,只有G_e、G_a和V允许少量,F~-和C_2O_4~(2-)允许毫克量.方法已用于直接测定纯铜、氧化锌中微量铝,先用小体积沉淀分离铁后,测定工业纯铁中微量铝。测定0.014%铝时,相对标准偏差为3.4×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