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LDPC码的优越性能,找出一组优秀的非正则LDPC码应用于IEEE802.16a OFDM环境中,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DPC码在衰落信道下具有良好的纠错能力,适用于WMAN等采用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
WiMAX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其中LDPC码是其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WiMAX中IEEE802.16e标准OFDMA物理层采用的LDPC码的编码技术,阐述了码结构和编码方式,并分析了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和ITU-3信道下的纠错性能。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的发展历史及其码结构,重点研究基于投影几何的LDPC码的系统化构造方法,并将其作为信道编码加入基于IEEE802.16d标准的MIMO-OFDM系统中进行仿真,与级联RS-CC码进行性能对比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投影几何LDPC码将有可能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肖毅 《通信世界》2006,(48B):24-24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211作组专门从事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相继发布了IEEE802.16、IEEE802.16a、IEEE802.16d、IEEE802.16e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IEEE802.16d对IEEE802.16和IEEE802.16a进行了整合和修订,是一项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标准,主要用于固定、游牧等场景。而IEEE802.16e是基于IEEE802.16d标准的,  相似文献   

5.
逼近Shannon限的LDPC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DPC码具备逼近Shannon限的优异性能,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许多最新糊定的系统标准,如DVB-S2和IEEE802.10e,都采用了LDPC码,LDPC码在各个领域,包括广播电视领域,都将会有大发展。本文对LDPC码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以求读者获得概念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刘睿 《广东通信技术》2011,31(11):22-24
文章参照802.11ac草案r21,提出了适用于IEEE802.11ac系统中LDPC编码器的设计。设计充分利用802.11ac~.统中LDPC码的特点,校验矩阵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单位阵的准循环矩阵,研究其运算特征,提出有效的线性编码算法以及硬件实现结构。运行时间以及吞吐量满足草案需求,  相似文献   

7.
WiMAX与3G     
一、什么是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定点宽带无线MAN(城域网)技术。WiMAX通常是指IEEE802.16a标准(2GHz~11GHz)。该技术是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于2002年4月发布的工作于10GHz至66GHz频段下的IEEE802.16标准的扩展,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型空中接口标准。此外,也可以理解为是WiMAX论坛极力推介的IEEE802.16系列标准(目前有802.16a,802.16d,及802.16e等)。 WiMAX研发的目标是打算在MAN范围内提供一种性能可与Cable modem、DSL等基于线缆的宽带接入相竞争的,工作在10GHz到66GHz(现下频段已延伸到2GHz)频段的最后一千米的宽带接入技术。典型的802.16a通常由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基站和家庭  相似文献   

8.
随着LDPC码的“再次发现”,LDPC码以其译码复杂度低、结构灵活、性能优良等特点顿时轰动整个编码界,成为自信息论提出以来最重大的研究进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深空通信、光纤通信、卫星数字视频和音频广播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LDPC的编译码原理和各种解决方案,重点推导了编码方案中Richardson算法(近似下三角型算法)和译码方案中的基于对数似然比的BP算法;其次列举了LDP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在DVB—S2标准,IEEE802.16标准中的应用。最后对LDPC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径衰落信道和带宽效率。MIMO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IEEE 802.16a协议物理层支持的主流技术就是基于OFDM调制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802.16a协议,然后分别对OFDM和MIMO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基于IEEE 802.16a的MIMO-OFDM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研究卷积Turbo码的logMAP算法的基础上,根据DSP(TMS320CA201)的硬件特点实现了IEEE802.16标准中的Turbo译码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IEEE 802.16a协议,并以802.16a协议中的3种物理层实现方式之一——wirelessMAN—OFDMPHY为例,对STC(空时编码)和0FDM(正交频分复用)的结合应用(STC-OFDM)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BER(误比特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WiMAX的全称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又称IEEE 802.16a标准。WiMAX的目标是帮助推动和认证采用IEEE 802.16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议(ETSI)HiperMAN无线城域网规范的宽带无线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其任务是加快符合IEEE 802.16技术标准的无线宽带设备的上市速度,加速全球最后一公里的宽带部署。  相似文献   

13.
最早的IEEE 802.16标准是在2001年12月获得批准的,是针对10~66GHz高频段视距(LOS)环境而制定的无线城域网标准。但目前所说的802.16标准主要包括802.16a、802.16RevD和802.16e三个标准。802.16a是为工作在2~11GHz频段的非视距(NLOS)宽带固定接人系统而设计的,在2003年1月被IEEE批准通过;802.16RevD是802.16a的增强型,主要目的是支持室内用户驻地设备(CPE),预期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载波OFDM物理层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IEEE802.16a协议,并以802.16a协议中的三种物理层实现方式之一——WirelessMAN OFDM PHY为例,对其选用的前向纠错码(FEC)RS-CC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其不同种情况下的BER(误比特率)性能作了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玲 《通信世界》2007,(16B):4-5
WiMAX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该技术基于IEEE802.16空中接口,而WiMAX是IEEE802.16技术在市场推广中采用的名称。IEEE802.16标准的空中接口包括IEEE802.16d(802.16-2004)和IEEE802.16e(802.16-2005)两个空中接口规范,前者是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规范(频段:10GHz-66GHzN〈11GHZ),[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WiMAX组织     
IEEE 802.16协议是2001年12月IEEE通过的无线城域网标准,分别由IEEE的3个工作小组负责其空中接口及相关功能的制定。2003年1月29日.IEEE发布了作为IEEE 802.16协议扩展的IEEE 802.16a协议.工作频率范围在2-11 GHz之间.支持非视距传输,提供50km的线性服务区域范围。目前正在标准  相似文献   

17.
WiMAX     
汤刚 《世界电信》2007,20(12):55-55
WiMAX是IEEE802.16标准系列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包括802.16、802.16a、802.16c、802.16d、802.16e、802.16f和802.16譬共七个标准,基本上可以分为固定WiMAX和移动WiMAX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IEEE802.16j标准以IEEE802.16e标准为基础,文章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从拓扑结构、调度方式、覆盖范围和成本等方面将IEEE802.16j系统和IEEE802.16e系统进行了比较,综述了有关IEEE802.16j标准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EEE802.16标准是IEEE802委员会专门为宽带无线接入制定的标准,在2002年4月正式公布,它定义了Wireless MAN空中接口规范,其中包括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控制层(MAC)的规范。本介绍了802.16的协议结构及各层的功能,重点介绍了802.16MAC层。  相似文献   

20.
IEEE802.16d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IEEE802.16d物理层标准,文章提出了适用于IEEE802.16d系统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案,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切换门限的设置方法、信道信噪比SNR估计方法,并对采用分组Turbo码作为前向纠错码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在AWGN信道上的性能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在保证一定误码率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