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景观水体补充水的现状总结,分析了补充水与景观水体的水质差距;阐述了目前深度处理的工艺技术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以西湖长桥溪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与景观水体补水相结合的城市景观湖泊补水模式,为开展城市环境整治、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提供了经验。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景观水体的特点,建立了水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层次评价模型,并对整治前的同济大学三好坞人工景观水体进行健康诊断。结果表明,三好坞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水质保障是整治重点。研究成果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景观水体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也可为其他景观水体的维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景观水体的循环模式研究与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景观水体的设计过程中,为解决其封闭缓流问题,需探讨建立景观水体循环模式、流场分析和优化的方法.以北方某城市拟建设的景观水体为倒,首先根据水体各部分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循环模式,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流场分析模型,并对流场进行优化,以增强水体的循环流动,为城市景观水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园林中各类水体的植物配植,为使植物与水体相互映衬,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吕育 《广东建材》2006,(3):136-137
本文介绍了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园林中各类水体的植物配植,为使植物与水体相互映衬,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镇景观水体水质特点,采用微生物菌剂/锁磷剂/水生植物复合技术治理城镇景观水体(景观湖泊和景观河道)。监测结果表明:复合技术应用后,水体中总磷、总氮、COD和氨氮含量明显降低,治理水域内主要指标可控制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体标准以内,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为北方城市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Fluent软件研究景观水体循环模式与流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景观水体的封闭缓流问题,对建立景观水体循环模式、流场分析和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华北某市新建产业区内河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模拟其流场分析模型,并结合流场分析结果,选出循环不利的位置进行流场优化,从而增强水体的循环流动,为城市景观水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水体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水动力学的特点及各种外源污染的影响,使得中国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普遍严重,藻华时有发生。当前景观水体设计及管理对水质控制技术与方法关注不足,而现行的水质保育技术往往对景观水体的形式、流态及规模等特征重视不够,缺乏对水景效应和水质保育的协同性考虑,从而影响了景观水体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根据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就环境学科水质控制技术与景观学科的观赏及人文要素融合开展探索,为当前中国环境现状特征下的城市景观水体建设、改造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北洋园是天津市规划建设的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园,一期工程区域内设置雨水泵站3座,规模分别为7.2、10.83、6.0 m3/s.为了充分发挥雨水泵站功能,改善景观水体水质,对雨水泵站进行了多功能设计,使其实现排涝、补给景观水体及景观水体循环等功能.介绍了多功能雨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情况及运行模式,包括景观水体补充水量、循环水量、泵站的配泵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型居住区良性水循环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滨海新区某住宅区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良性水循环模式.该住宅区以建设生态宜居住宅新区为目标,将景观水体、中水回用与雨水利用相结合,使景观水体兼具输水渠、储水池、防洪调蓄等功能,不仅可保证景观水体的良好水质,而且节约了维护成本及雨水、中水管网的建造费用,缓解了城市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1.
水作为景观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在校园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设计校园水景观,不仅要关注其对师生观水、赏水、户外亲水等视觉和心理层面的需求,而且要发挥水对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及由此衍生的生态水景设计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官渡校区南湖水域景观进行实践调研,分析了水景观设计现存的问题,结合生态设计理念,解析大学校园生态水景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波  张杏锋 《山西建筑》2014,(10):208-209
综述了水景在校园绿化建设中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效应,结合校园水景建设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阐明了学校水景建设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为新时期校园水体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水景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作为人居环境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现有的住区水景建设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存的问题和确定其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住区水景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住区水景建设指标体系筛选、设计的五个主要原则,并从自然度、自净(健康)度、景观度、节水度、亲水度五个方面制定评价的具体指标,建立了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乔洪粤 《山西建筑》2006,32(11):342-343
介绍了园林水景用水中的生态措施,阐述了生态驳岸的意义以及在园林水体中的应用,论述了园林带状水景规划中应遵循的生态性原理及设计方法,对合理设计园林水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明爽  宁泽露 《城市建筑》2013,(10):196-196
景因水而活,水在园林景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施工工艺及技术等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现阶段的水景工程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陷。本文结合在当前设计以及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对如何做好相应的水景施工进行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景在大学校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山西建筑》2009,35(30):5-6
通过分析大学校园环境中水景的具体运用,提出注重校园环境水景运用中美学功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其生态性和经济性,以力求营造一个优美、自然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面向生态的校园水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校地域特点,对于景观用水的收集和利用模式进行了探索,把雨水、地下渗水等水资源作为再生水资源,运用生态模式加以收集、净化和开发利用,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水的存流、调蓄和水质保持等问题,而且提供了作为室内外景观用水、建筑冷却用水等进一步综合利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力图能很好地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景观的全寿命周期之中,特别是有利于管理和维护,提升校园景观环境和学生生活质量,为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水景观建设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迅猛扩张,各地掀起了大学新校区建设的高潮,水景观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是绿色生态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区水系景观规划方案为例,从规划理念、目标原则、开发策略及方案利用等方面对低影响开发设计在新校区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对当前高校建设中面临的绿色校园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9.
古语云:无水不成园,无水不成居。水元素是中国传统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元素,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建筑和校园景观中,为空间环境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活力与灵动,并逐渐成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角。该文通过对校园水文化、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进行初步分析,对建设生态节约型、趣味型、有文艺范儿的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结合相关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实例,并着重以河海大学校园水体景观为例做具体分析,得出在校园水文化基础上进行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水景环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水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对校园中的水景设计进行了探讨,对校园中水景建设的管理进行了论述,以合理引用水景,从而促进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