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煤矿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了精细的岩浆岩层位标定。卧龙湖矿通过对岩浆岩及煤系地层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了岩浆岩在煤系地层的侵入范围预测,精细圈定了煤层中岩浆岩侵入区。  相似文献   

2.
岩浆侵入煤层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有较大影响。在有钻孔揭露岩浆岩区域,应用波阻抗反演同时辅以地震属性分析等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现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无井区域来说,反演方法不能运用,单纯的属性分析技术存在多解性。正演模拟表明,岩浆岩侵入煤层后会使得反射波主相位与辅助相位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及振幅差,此差异为利用岩浆岩地震响应预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提供了可能。以陈四楼煤矿八采区二2煤层为例,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属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圈定了岩浆侵入煤层范围。通过巷探实际验证,解释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张集煤矿浆岩侵入对煤层的破坏作用与岩浆岩侵入方式及岩体产状有关。本文根据岩浆侵入区内煤层与岩浆岩的赋存关系,阐述了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改造破坏特性,圈定了天然焦的可采范围,为矿井合理圈定可采煤层,天然焦范围,合理开采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百善煤矿岩浆岩侵入对52煤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部分煤层遭岩浆侵蚀,致使煤层稳定性发生变化,采用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和煤层可采性指数两个指标,定量评价了煤层厚度稳定性。通过对比侵蚀前后煤层厚度及煤层可采性的变化,分析了岩浆岩侵蚀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岩侵入煤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或煤层全部被吞噬;同时岩浆岩穿插使煤层成为多个分层,降低了煤层的稳定性,F5断层和F5-1断层是岩浆岩侵入煤层的主要通道,此结果为矿井开采岩浆岩侵入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恩花  陈卓利 《中州煤炭》2021,(4):87-90,99
研究了陈四楼井田岩浆岩分布特征,主要有岩浆岩发育时期及产状、岩浆岩分布特征、岩性特征等,得出矿井内岩浆一般顺煤层及软弱层侵入,产状多为岩床或岩墙;三22煤层受岩浆岩侵入面积约占控制面积的1/10;岩浆岩的种类较多,代表性的有辉绿岩类、闪长岩类、煌斑岩类、细晶岩类及花岗岩类。分析了岩浆岩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主要为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岩浆常沿煤层底板软弱部位或顺煤层侵入,使煤层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变质为天然焦。  相似文献   

6.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安矿瓦斯涌出量异常变化的情况,运用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新安矿瓦斯赋存的各种地质因素。其中二采区由于受东西部背斜和南部逆冲断裂的影响,瓦斯急剧升高;岩浆岩以岩床形式侵入煤层,热变质作用使煤层进一步生成瓦斯,并封闭在煤层中,同时岩浆岩侵入裂隙、煤层顶板,对煤层瓦斯的逸散起了封闭作用,这也是造成岩浆岩侵入区域瓦斯集聚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清楚地研究岩浆岩体对煤层的影响,采用了趋势面分析方法.通过对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以及侵入10煤层的S1号岩浆岩体厚度的趋势面分析,得出影响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并在其基础上得出研究岩浆侵入体厚度与煤层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分布区内残余煤厚的重要依据.该方法有助于岩浆岩分布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使煤炭资源量减少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化。通过对吴桂桥煤矿岩浆岩体的研究,确定岩浆岩产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岩浆岩岩床、岩脉顺层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及古近系地层中,特别是侵入于煤层中时,使煤层的结构变得复杂,同时使煤层变质程度加深,局部形成高变质无烟煤。  相似文献   

9.
根据卧龙湖矿区的地层特征构建了岩浆岩侵入煤层模型,并进行地震数值模拟,证明煤层与岩浆岩在波阻抗、波形特征、频谱等多个地震属性上存在差异,表明地震属性差异是应用岩性解释方法区分岩浆岩侵入带的理论基础。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卧龙湖矿区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岩性处理与解释,综合预测了该矿区8煤层的岩浆岩侵入范围,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区内复杂的地质构造特点,选择井中激发方式;根据地震的目的任务,使用精细的数据处理流程;结合各勘查区地震资料,对地震解释中的波组分析、层位标定、断点解释、岩浆岩侵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构造控制、煤层底板起伏、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范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勘探成果。对煤厚预测、岩浆岩侵入等难点问题建议加强地震波阻抗反演,结合测井资料,提高参数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10):321-323
针对司马矿浮选尾煤灰分低,且销售价格低、销售不畅、占用大量工业场地等问题,对浮选尾煤的特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现有先进选煤工艺分析比较,给出司马选煤厂尾煤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辛置洗煤厂入洗高低硫煤人工配煤,准确度低,不及时,经常出现精煤硫分波动,造成销售损失,提出改造配煤系统方案.改造后,保证了配煤硫分达到要求指标(<10 %).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5.
煤炭转化中的煤炭液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彬 《煤》2004,13(1):44-45,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石油供应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富煤贫油的国家,采用液化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技术转化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5,(8):283-285
分析了火石咀煤矿选煤厂的煤质及可选性,对选煤厂整体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块煤斜轮重介+中块原煤三产品旋流器重介+末煤不入洗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生产实践,表明该流程具有灵活性强,流程简便、生产环节少,分选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强化煤质管理 提高煤炭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花煤矿通过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机制,实行三级煤质管理体系,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井下采、掘段队煤质管理,增加综合煤炭回收率,提高煤炭质量,提高洗煤产品回收率,增加了企业收入,树立了企业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