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乃华  骆仲泱  高翔  岑可法 《动力工程》2003,23(4):2586-2588,2577
研究了脱硫灰渣再循环以及分级喷水对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的特性的影响。脱硫灰渣再循环和分级喷水都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脱硫效率。在适当的运行状况下,本系统的烟气脱硫效率普遍超过了90%。图4表1参4  相似文献   

2.
袁开林  马古柏 《节能》2000,(9):18-19
1引言 目前常用的除尘设备有:干式多管除尘器、麻石水膜除尘器等;山渣设备有:马丁出渣机和水力冲渣等.这些设备虽然普遍使用,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高新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3台29MW的锅炉房中,1996年通过技术革新后,已成功地使用了3年较先进的新型高效除尘、脱硫、灰渣联除系统。 1996年7月高新区集中供热锅炉房一期工程对3台29MW锅炉的除灰渣系统进行改造,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和技术创新,决定采用高效脱硫除尘、灰渣联合输送技术.该系统具有集消烟、除尘、脱硫、除灰泥、除灰渣、节水、节能为一体的综合优…  相似文献   

3.
分析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炉内脱硫技术相关的若干问题,如脱硫效率,脱硫对灰渣利用、烟尘排放和脱硝等的影响。指出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炉内脱硫存在有最佳钙硫比,开发脱硫灰渣综合利用新技术是推动CFB锅炉炉内脱硫技术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湿式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在工业锅炉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上海节能》2003,(4):8-11
本文结合锅炉房工程设计的实例,详细分析了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在配套锅炉上的应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具有投资低、集脱硫与除尘于一体,以废制废结构紧凑。运行中无飞灰、脱硫效率高,符合环保要求。便于具有同等条件的各种燃煤工业锅炉的配套及改造使用。  相似文献   

5.
环保要求电厂烟气除尘、脱硫必须达标,设备改造是达标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胶硫剂是湿法脱硫中提高脱硫效率和降低脱硫成本的关键;煤渣用水浸泡后其中碱性物质溶于水中,利用循环使用的除尘废水浸泡煤渣,浸渣水的PH值可达11-12,是良好的脱硫剂,废渣废水的综合利用,即节约成本,又可实现环保达标的目标,是值得提倡的好事。  相似文献   

6.
在流态化吸收式烟气脱硫试验装置上,进行废碱液(氢氧化钠)和Ca(OH)2双碱法烟气脱硫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喷射管插入深度是决定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试验设备对不同SO2浓度适用的范围比较宽;废碱液烟气脱硫效率高;设备不易结垢且能长期稳定运行。对试验原理进行研究并给出动力学分析,为废碱液脱硫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何健 《工业锅炉》2010,(1):45-47
介绍了锅炉房冲灰渣水作为脱硫循环液在除尘脱硫一体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针对系统发生的结晶堵塞现象,通过化学实验,分析了混合浆液和结晶体的化学成分,探讨了解决结晶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装置利用锅炉排污及灰渣池的含碱废水,通过水浴冲击装置实现脱硫除尘,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并能彻底克服其它湿式脱硫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引风机带水,使引风机叶轮粘灰失去平衡而导致的锅炉停运弊病.  相似文献   

9.
于惠中 《中外能源》2006,11(2):87-89
文章介绍了由于脱硫位置不同,半水煤气中皂化物质含量不同对常压栲胶脱硫和加压栲胶脱硫产生了不同影响。说明了半水煤气中含有皂化物质,将对脱硫工艺产生影响。皂化物质越高,对脱硫工艺影响越严重,脱硫的各种消耗也越高。通过实验提出了解决办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硫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硫基础上,利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P)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硫机理。研究表明煤中有机硫在不同介质中脱硫机理不同。酸性条件下的脱硫机理是以锰离子为催化剂,在阳极表面Mn^2 被氧化Mn^3 ,后者氧化煤中有机硫为亚砜,亚砜进一步被氧化为砜,砜在热水中水解为可溶的磺酸根或硫酸根。碱性条件下脱硫机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脱硫反应以电解阳极产生的活性氧为氧化剂,将煤中有机硫氧化为亚砜和砜,砜在碱的作用下于热水中水解为能溶于水的磺酸根或硫酸盐。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脱硫方法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电站锅炉各类脱硫方法的脱硫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及运行成本核算等。目前,关于脱硫方法成本核算方面的文章较多,但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计算时所包括的项目不尽相同所致。以中国计算运行成本(包括材料消耗、动力消耗、维修与管理、人工、折旧、在修、偿还投资贷款等)的规定为计算基础,将中国正在运行的或即将投产的较大的脱硫工程进行了运行成本的计算与相互比较。除了比较运行成本外,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层燃煤炉改燃天然气的原则及燃烧器布置的一般方法。指出:层燃煤炉改燃天然气后,燃烧效率和热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环境效益特别显著;但也存在运行成本高,尾部受热面渗水等不足;建议在尾部增设凝结式换热,达到节能、节水、减少NOx排放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厂内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比较不同脱硫技术的优点、适用煤种以及国内中小型锅炉脱硫技术的应用情况,选用炉内喷钙脱硫技术对原有脱硫设备进行改造。介绍了炉内喷钙脱硫工艺的特点及系统构成,并给出了脱硫工艺改造经济性分析。分析表明炉内喷钙脱硫效率达70%-80%,SO2排放浓度仅为360mg·m^-3左右,完全满足国家环保政策考核标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可作为中小型循环流化床脱硫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当前SOx污染的严重局面和我国所采取的有效对策,简要概括传统烟气除尘脱硫方法及其存在问题。然后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半干式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推广的可行性加以分析,该装置具有投资少、电耗和水耗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对小型工业锅炉提出的要求,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型工业锅炉面临的问题和工业锅炉的消烟除尘技术.比较了几种能源作为锅炉燃料供暖成本.提出了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该技术既可用于旧式锅炉的改造,也可用于开发新型无烟型工业锅炉,为实现工业锅炉无烟化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厂燃煤锅炉的污染,考虑到吸附法的优点,讨论了六种常用吸附剂脱硫脱硝的原理,介绍了其工业应用流程。这几种吸附剂均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但在工业应用中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扬子热电厂9台并列锅炉运行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母管制机组锅炉与汽轮机间的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将单元机组中常用的基于直接能量平衡的蒸汽压力控制策略直接推广到母管制机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增益自适应的预估补偿技术和相位补偿技术,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大滞后补偿控制技术的并列锅炉母管蒸汽压力的优化控制方案,现场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锅炉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锅炉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可为锅炉设计及运行的优化提供依据,并可建立仿真系统培训运行人员,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锅炉的动态特性可采用试验法和机理分析计算法进行研究。在采用机理分析计算法研究锅炉动态特性时,传递函数法、线性方程组法和非线性数字仿真法是三种主要方法,这三种方法的选择与精度要求及计算工具的发展相关。综述了我国锅炉动态特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及其典型应用,指出非线性数字仿真法是我国当前研究锅炉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NOx燃烧器在燃煤电站锅炉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国内燃煤发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燃煤发电锅炉采用低NOx燃烧器是降低NOx排放的最经济有效措施。分析了NOx成因、影响因素和降低方法,介绍了我国燃煤常规目前使用的几种低NOx燃烧器的各自特点,并分析了低NOx燃烧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work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es for multi-fuel reformer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Two processes were studied: liquid hydrocarbon desulphurization and H2S removal from reformate gases. For each process, materials with variou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croporous structure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desulphurization ability. In the case of liquid phase desulphurization, the adsorption of sulphur compounds contained in diesel fuel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was studied employing as sorbents, zeolite-based materials, i.e. NaY, HY and metal ion-exchanged NaY and HY, as well as a high-surface area activated carbon (AC), for three different diesel fuels with sulphur content varying between 5 and 180 ppmw. Among all sorbents studied, AC showed the best desulphurization performance followed by cerium ion-exchanged HY. The gas phase desulphurization experiments involved the evaluation of zinc-based mixed oxides, synthesized by non-conventional (combustion synthesis) techniques on high steam content reformate gas mix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