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本地传送网接入层的业务特点,LTE基站回传、OLT上联带宽、大客户专线以及智慧城市等业务将使接入层业务呈现多样性和大带宽化.然后简要介绍了接入层OTN系统具有的大带宽透明传输能力、多业务接入能力、可靠的保护及良好的运维能力等技术特点.并以南方某城市中心区域建设接入层OTN系统为例,分析了接入层OTN系统的多业务承载情况.最后从本地传送网接入层面临的容量需求挑战、管线基础资源限制以及建设接入层OTN系统的优缺点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建设接入层OTN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显示建设接入层OTN系统是本地传送网接入层多业务承载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EPON系统承载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丽丽  范喜亮 《通信技术》2009,42(6):177-179
目前固网运营商纷纷开始了IPTV业务的试验和网络部署。IPTV业务部署涉及内容分发、业务平台建设、传输和接入承载网络建设以及终端部署等多个方面。接入承载网络包含了DSL接入、LAN接入、EPON接入等多种模式,文章着重阐述了EPON接入模式下,系统承载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要求,包括业务隔离和VLAN规划、组播功能、端口定位与认证和业务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WCDMA系统无线接入控制的问题和WCDMA系统各种业务的特点,提出了能有效保障QoS的上行接入控制算法———PCD(Priority Code based DiffServ)算法。方案依据具体业务的分类和QoS指标来分配网络资源,解决了3G系统无线接入控制对实时业务质量的影响问题。设计了实时和非实时业务呼叫的接入控制信令流程,并对提出的算法和现有的接入算法进行了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4.
彩铃业务WWW接入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WW接入方式是目前彩铃业务最主要的接入方式之一。本文针对原有彩铃业务WWW接入系统中的不足,采用Struts2 MVC框架,使用Spring容器作为系统的IoC容器,并结合现有的Web新技术,重新设计和实现了彩铃业务WWW接入系统,提高了该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最后采用测试工具对原有系统和改进后的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并对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IEEE802.16媒体接入机制,研究了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系统中多业务场景下的吞吐量、接入延时和丢包率性能,考察了帧结构、最小竞争窗和延时约束对不同优先级业务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选择最优的帧结构并为有不同QoS(服务质量)需求的业务选择接入参数,能够增加系统吞吐量,减小业务接入延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6.
吴飞 《中国新通信》2016,(5):133-134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业务系统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而业务系统集中了企业大量的运营信息和生产数据,是企业业务发展的基础。本文就结合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主要业务系统的构成特点,设计出了一种适合于该公司业务系统的安全接入监测解决方案。为实现对信息内网中业务系统的违规接入行为进行告警。有效的加强安全接入管控,确保了企业业务平稳有序的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在40.5~42.3 GHz和48.4~50.2 GHz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可行性,对该频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频率划分表中各主要业务系统间的共存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静态建模方法,分析了此频段内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固定、卫星固定、广播、射电天文等业务系统的干扰功率密度随距离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业务的干扰保护准则获得对不同业务的隔离距离,从而证明在一定隔离距离条件下,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不易对同频段的主要业务造成有害干扰,可以在该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研究成果可支撑我国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对该频段业务的再次划分。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输》2012,(6):49-55
"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列行业标准审查通过送审稿在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TC5)宽带无线接入工作组(WG3)工作会议上,审查通过了"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列行业标准草案送审稿。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于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继承了宽带SCDMA大信道容量、高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9.
宽带综合接入系统将为现有业务网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并提供高速的IP接入通道及统一的网管和维护。文章在总结宽带综合接入系统应提供的业务和功能和基础上,给出了该系统可支持的接口类型以及IP业务分流种类,并探讨了在研究和应用宽带综合接入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余浩  丁炜 《电信技术》1998,(7):14-16
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ATM用户接入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中的业务接入模块和宽带交换模块进行了介绍,重点讨论了其中本地交换功能的实现方法。根据此方案设计的ATM用户接入系统具有业务配置灵活、新业务的容量易于扩展、易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显亭  贾晓飞 《电子科技》2010,23(12):73-75
随着网络利用的普及,企事业单位都多数建有自己的网络,为满足不同的需求,接入了多个网络出口。如何解决网络服务与网络接入的关系,提高网络服务系统接口带宽和访问速度,是多网接入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以Web网站作为服务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成果对多网用户有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ComUNITY是美国COM21公司开发的一套以HFC为接入网的互联网数据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通信头端、线缆调制解调器和网络管理软件等产品。介绍ComUNITY系统的技术原理和产品特点,并提出一种基于ComUNITY系统的宽带业务接入解决方案。采用该接入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如虚拟局域网(VLAN)、综合数据业务等各种多级付费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接入网的宽带化和业务多元化,对接入网的网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停留在V_5接口和SDH等的网元管理功能上,面向网络和业务的管理功能日趋加强。文章主要介绍了接入网网管系统及一些新技术的采用,并以中兴接入网网管系统为例,说明了综合业务接入网网管系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章莉  徐霞  薛质 《信息技术》2005,29(4):52-55
首先提出了一个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即复合无线网,它由一个骨干网和几个接入网络组成。然后描述了发生系统间切换时的复合无线网的移动性管理,包括认证、授权和为每个特定的服务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接入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刘毅 《数字通信》2013,(3):74-78
通过分析IPTV业务的承载需求,指出通信运营商现有的IP城域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IPTV业务需求,IP城域网需要升级改造。分别从IPTV系统架构、业务接入设计、组播部署、IPoE部署、业务隔离、QoS部署等方面对IP城域网的接入和承载能力进行优化和改造。改造后的应用实践表明:运营商可在现有网络中有效地开展IPTV业务,并保障业务有良好的承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EPON综合接入网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系统构成和接入方式等方面介绍了EPON作为接入网技术在小城镇中实现多业务、高带宽综合接入的方法.以典型小城镇为例对EPON接入网的网络结构、业务提供以及网络管理方式等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给出了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3G业务的开展及网络部署已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3G网络的业务特征将对现有的传输网络提出更多的新需求,尤其对接入层网络影响较大.本文从3G网络业务需求特征出发,对接入层传输网络优化的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于综合接入系统的3G业务传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可用于光纤接入网的交叉连接系统 (L XM)的基本设计思想。该系统可在用户和交换系统之间灵活接入 ,实现交叉连接功能 ,为光纤接入网提供可靠的窄带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undergone a tremendous change. Various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ploye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4G mobile system was proposed to integrate all of thes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into a common network called the open wireless architecture (OWA) platform. A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a 4G mobile system, always best connected (ABC) services enable users to choose the best available access networks in a way that best suits their needs. A new architectu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ABC service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re are three parts to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First, a novel access discovery mechanism that integrates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 is presented. Second, a new personalized network selection scheme is put forward. Users can select their personalized "best" network by changing weight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in a 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ird, a seamless handover mechanism based on Mobile IPv6 is proposed. The mechanism supports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Through analysis, this architecture demonstrates that it has benefits not only for network operators, but also for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