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城镇污水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脱氮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环木 《广东化工》2009,36(3):67-69
近年来,随着洗涤剂的广泛使用,废水中氮、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必须有效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氮和磷的去除。对多种除磷脱氮的活性污泥法,包括氧化沟工艺。A^2/O工艺、UCT工艺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UCT工艺比较适合除磷脱氮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厂应用。  相似文献   

2.
同步化学除磷(SCPR)是辅助生物除磷(BPR)最为简单和经济的措施.不同金属元素在生物除P中的作用不同,SCPR过程涉及的机制及其化学沉淀体系复杂,导致实际混凝剂的投加量通常是理论投加量的1.1~5倍.过量混凝剂以及混凝剂形成的化学沉淀在活性污泥中的累积对BPR系统的微生物存在抑制作用,使BPR系统生物除磷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4.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适应场景多,目前已经成为了农村的污水处理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一体化设备普遍存在着除磷效率低,出水中总磷含量超标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除磷工艺进行分析和对比,针对不同工艺的优缺点,提出吸附法是较有前途的技术方案,它们使用方便、除磷效果佳,吸附磷作用持续性强,未来或将成为除磷的主流工艺。本文为农村污水除磷效果提升、设备升级与新设备研发生产等各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开展及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雪飞  张亚雷  胡茂冬  施炜 《化工学报》2009,60(12):3122-3129
利用活性污泥2D模型对城市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构建A2/O工艺的仿真模型,通过模型校正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法和试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得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定值基本相吻合。优化设计法得出的污水厂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都有了很大的降低,虽然出水水质略有下降,但仍满足国家排放一级B标准。活性污泥2D模型可以对污水厂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在满足出水水质前提下,降低污水厂的费用,并对以后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不同阶段运行时间的设置、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浓度和污泥龄条件下,一体化活性污泥法除磷脱氮的规律。结果表明,将系统控制在适宜的条件下,出水NH3-N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提出了后续研究中改善除磷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厌氧-好氧交替工艺”生物除磷工艺,确定最佳厌氧时间为1.5h,最佳好氧时间为4h。应用特殊染色法直接将活性污泥制成切片染色,通过显微镜镜检PHB、Poly-p(聚磷颗粒),可以监测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O处理工艺的尾水为对象,进行了化学混凝除磷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FS和PAC较其他无机低分子混凝剂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且铁系混凝剂比铝系混凝剂除磷效果要好,PFS的除磷效果最好,PAC次之;混凝剂投加量为15 mg·L-1时,可使处理后出水TP的质量浓度<0.5 mg·L-1,混凝剂PFS当n(Fe3+)/n(P)为1.25时除磷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投加量少、成本低;混凝剂和助凝剂联用时,非离子型PAM对PAC和三氯化铁的助凝效果较明显.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磷含量,化学除磷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过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啤酒生产综合废水,为达到稳定的COD、NH4+-N和TP的去除及NO2--N的积累,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由进水COD、pH、DO、温度和MLSS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控制较低的DO的质量浓度(<0.5 mg·L-1)是实现NO2--N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过低或过高的进水pH、COD均会影响该工艺的正常运行.温度及MLSS含量会影响氨氧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的反应速率,但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当DO的质量浓度为0.3~0.5 mg·L-1、进水COD低于1 100 mg· L-1、pH为7.2~8.4,在12~25℃可获得稳定的NO2--N积累.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同步脱氮除磷主要工艺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种生物法脱氮除磷常规工艺及新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工艺流程复杂、回流比大、耗能多、运营成本高;或是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低、脱氮除磷效果不稳定等,是限制多数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研究开发生物膜法脱氮除磷工艺的新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化学药剂除磷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用铝盐、铁盐、钙盐的除磷效果,并确定了铝盐、铁盐、钙盐的最佳反应时间、最佳反应pH和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实验室化学药剂除磷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5~20min;铝盐和铁盐除磷的最佳pH为6左右,钙盐除磷的最佳pH为9左右;铝盐和铁盐的除磷效果相当,两者均优于钙盐。  相似文献   

12.
侯雯 《广东化工》2012,39(17):91-92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所采用的化学沉淀除磷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阐述了化学除磷方法的原理、处理工艺以及特点,为不同条件下的污水除磷提供参考。最后,指出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该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法),以MgCl2.6H2O为沉淀剂同步脱除水中氮磷。结果表明pH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当pH为10.5时,氮磷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致浊物质的存在对氨氮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低浊条件有利于磷的去除,而高浊条件对磷的去除无明显影响;较低浓度的HCO3-促进氮磷的去除,而浓度较高时抑制氮磷的去除;SO42-的存在不利于氨氮的去除,而对磷的去除略有促进作用;钙离子对氮磷的去除影响较大,当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相当时,会抑制MAP沉淀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四姣 《广东化工》2007,34(7):99-102
本文分析了传统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传统工艺的改进工艺和几种新工艺,包括A2/O工艺,改进的A2/O工艺,改进的SBR工艺及其他一些工艺,阐述了他们的特点,并探讨了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治国  杨严  陈文通 《辽宁化工》2011,40(2):134-136
介绍了生物除磷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生物除磷技术和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和新工艺进行讨论,比较了各自生物除磷工艺的优缺点,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达标要求,选择适应当地发展要求的工艺,对于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混凝沉淀法处理低含磷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含磷浓度较低,要达到回用标准仍需进一步去除。利用FeCl3、FeSO4、Al2(SO4),和聚合氯化铝(PAC)四种混凝剂在室温条件下对含磷浓度为1.2mg几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混凝处理,寻找最佳处理效果的投药量和pH值。实验表明,欲使处理后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FeCl3的最佳投药量为30mg/L,最佳pH为7.24~9.00;Al2(SO4)3的最佳投药量为50mg/L,最佳pH为6.92-8.04;PAC的最佳投药量为30mg/L,最佳pH为7.24-7.94,而FeSO4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当投药量达70mg/L时,去除率仅为23.33%。  相似文献   

17.
生物废水处理中除磷机理及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废水处理的PAO除磷机理和DPB除磷机理,讨论了基于这两种机理的几种典型工艺,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刘延慧 《广州化工》2013,(20):131-132
磷的生物法去除很难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通常要结合化学絮凝的方法。因此,试验采用氯化钙、硅酸钠、聚丙烯酰胺对含磷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氯化钙投加量、硅酸钠投加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磷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ferric chloride on waste sludge digestion, dewatering and sedimenta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doses in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 (MLSS) was 2436 mg稬-1 and 2385 mg稬-1 in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CPR) and biological phosphorous removal process (BPR), respectively. The sludge reduction ratio for each process was 22.6% and 24.6% in aerobic digestion, and 27.6% and 29.9% in anaerobic digestion,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addition of chemical to the end of aeration tank, the sludge content of CP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PR, but the sludge reduction rate for both processes had no distinct difference. The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and sludge specific resistance of BPR were 126 ml穏-1 and 11.7?1012 m穔g-1,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CPR were only 98 ml穏-1 and 7.1?1012 m穔g-1, indicating that CPR chemical could improve sludge settling and dewatering.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确定昆山某厂后置化学除磷的优化控制宜采取流量比例控制的方式,并通过实验小试及生产实验确定了该厂生物除磷及同步除磷的最低处理目标,即将二沉出水TP控制在1.2 mg/L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沉出水TP不高于1.2 mg/L,且80%以上为PO3-4时,后置化学除磷PAC的最佳投加量为8 mg/L,最大不宜超过10 mg/L,此条件下对TP的去除率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