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公布的年度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6年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接近200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1.4万亿美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上升期,德国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中国企业立足欧洲、布局全球的投资重镇。近5年,中国企业在德国通过兼并、收购和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展互利合作,投资额呈现年均8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德投资项目数连续多年位居国外企业在德投资项目总数前列,对德直接投资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虽然增速引人注目,但是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在德国投资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对德投资发展拥有巨大潜力,但中资企业开展在德投资经营活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须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制定相应策略,以保障对德投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施各种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期望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与关键技术在向子公司转移过程中扩散到当地企业。通过对我国引资实践的理论探讨得出:由于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引资国间的竞争,使我国实施的引资激励政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外资的政策应从"优惠政策"变为"开放政策"。应该激励那些具有创造溢出效应潜力的外国直接投资活动,以规则为基础制定激励政策,改善整体商业环境,保证同等条件本国和外国投资者的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4.
《建筑》2009,(19):9-9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明17日公布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预测,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比2008年下降30%到40%。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基于2004~2016年中国部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承载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样本回归结果显示:环境承载力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环境承载力的减弱会促进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环境承载力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对西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环境承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环境承载力的减弱,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力会增强。  相似文献   

6.
7.
提高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8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外资政策体系。总体来看,我国外资政策的作用首先是积极的。其作用的直接结果是带来了外资的大规模流入。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短缺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引资进程的深入,我国的外资政策表现出某些弊端。本文从我国目前利用外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入手.提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进,完善我国引进外资策略。并对如何提高利用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在韩国的海外直接投资中,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获得了相对平稳快速的增长,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经历了1995—1996年和2006—2008年两个高峰期。韩国的对中直接投资具有起步晚,规模小,增长快,范围广,市场渗透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郑辟通 《新建筑》1993,(3):55-58
介绍了德国居住建筑的发展概况,居住建筑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舒适的内部环境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基于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图景描述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倾向于投向大市场国、低成本国和近邻国。计量分析显示,东道国实际GDP、人均国民收入及其与中国的距离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实际GDP、对东道国工程承包、国际贸易及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也具有正向作用。据此判断,随着中国及东道国经济增长、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贸易扩大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规模必将持续扩大,并更多地流向经济增长快、低成本优势突出国和远距离国。因此,在发展策略方面,对外投资企业应与其他对外经济主体密切协作,努力推动东道国经济增长。政府应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各种对外经济活动,维持、扩大和提升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近年来,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西安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对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应该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实证角度对陕西省西安市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对今后西安市如何吸引外资及提高外商投资质量,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设计的基本目标是建造一座低造价、高质量的“可持续”建筑。多样的使用功能要求我们设计一种结构以提供多样的空间质量、比例和序列。这种需求促使我们设计了一个变化丰富的屋顶结构,各种使用空间置于其下。除了最有效地利用自然光照明之外,我们的设计原则还包括:创造灵活的空间布局,甚至可改变的房间形状;使用自然或近自然状态的建材;与南面景致幽美的公园建立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定的景观规划,但其作为协调人类建设活动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工具,已经被很多国家所重视。为了保证环境建设的质量,对环境可持续地利用,景观规划的实施还需要环境政策的引导和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保证。本期的专题将对德国景观规划进行介绍。德国的景观规划发展受到环境政策影响,现行景观规划具有国内,国际环境法规的立法保障,承担着环境建设任务,并与环境评价紧密相关,其编制和执行需要环境组织的参与,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的中心工具。希望本期专题能对我国域市建设中的景观建设发展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绩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方式和地区上有了较大的扩展,呈现出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投资绩效显著增加等特点。同时,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来看,中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将面临着新的国内外影响因素,从而使中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规模扩大化、方式多样化、地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建筑机械》2007,(5S):19-21
1泰国吸收外资的情况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80-2004年之间,其GDP的年均增长率都在7%左右。过去40年来,泰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1995- 2005年期间,外国投资大幅增加,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2):249-250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很快,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的产业分布较为广泛。但是我国的投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处于低端化,制造业与资源投资业一直是我国投资的重点产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传统的服务业也已成熟;在高端市场中,我国对于现代服务业与新兴技术知识型的产业投资力度明显不足,而该种产业应是我国未来投资的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在保持资源开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优势下,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与研发型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8):63-64
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到2011年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六大经济体,初步奠定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中经济体相比,我国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列,但与全球主要投资大国美国、英国及日本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实现从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企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主体,影响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但主要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因素、投资国内部经济、政策因素、东道国经济因素、政策及文化环境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引导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8)
我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经历了高速增长期、迅速回落期和稳定增长期,对俄罗斯投资额增长较快,但投资规模不大,投资产业还不够合理。选取1996—2013年数据,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研发投入以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环境的了解,扩大对俄罗斯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等促进我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