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5Cr8MoVSi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与结构,分析讨论了淬火温度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5cr8MoVSi钢退火碳化物类型以M23C6为主,并有少量的MC和M7C3;淬火组织中剩余碳化物以MC和M7C3为主,M23C6型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大部分溶解。该钢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由板条状和针状马氏体混合组织过渡到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经485℃回火后,针状马氏体仍显示原马氏体针;而板条状马氏体的板条状方向性几乎被完全切断,显微组织呈均匀化。该钢在1000~1050℃淬火时,残留奥氏体量为10.7%~123%Vol,淬火、回火后最高硬度为58~60HRC。  相似文献   

2.
对12Cr2Ni4钢进行渗碳淬火工艺试验,研究了预备热处理、渗碳保温时间、渗碳后淬火方式对12Cr2Ni4钢内氧化级别的影响。采用金相法检验表层内氧化层的深度,并按照国家标准对内氧化评级。结果表明:预备热处理采用调质的抗内氧化能力是明显好于正回火的;一次淬火的抗内氧化能力明显好于二次淬火的;随着渗碳保温时间的延长,表层内氧化层的深度增加。因此,预备热处理后采用调质、渗碳后采用一次淬火、渗碳保温时间缩短可以明显减小表层内氧化的层深。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8Cr2Ni4 WA钢在1-2% 碳势、920+ 10 ℃下渗碳6h 的渗碳层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处理,改变渗层的奥氏体量,在不同的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组织与相应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理。原始奥氏体量较多的试件在摩擦过程中,因产生摩擦诱发马氏体相变使磨痕形态和磨损机制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相同热处理工艺下20Cr2Ni4A和17Cr2Ni2MoVNb钢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17Cr2Ni2MoVNb钢的原材料和热处理后的晶粒比20Cr2Ni4A钢的均匀细小,经淬火+低温回火后,20Cr2Ni4A钢心部晶粒度等级为7级,17Cr2Ni2MoVNb钢心部晶粒度等级为8级。渗碳层晶粒呈梯度变化,最外层最粗但仍与心部晶粒尺寸相当;这得益于V、Nb等微量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同时因为含有更多的碳化物颗粒使得17Cr2Ni2MoVNb钢的显微硬度略高于20Cr2Ni4A钢。17Cr2Ni2MoVNb钢的渗层比20Cr2Ni4A钢的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多的碳化物使其耐磨性更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扫描俄歇微探针(AES)、EMX型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综合分析了20CrMnTi钢渗碳过程中的氧化行为,研究了渗碳表面的氧化机制,氧化对表面碳量、表层合金元素分布及淬火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内氧化除按晶界优先氧化型机制形成外,平行生长型机制也起作用。电镜观察证实,表面氧化造成了淬火组织沿层深分布的不均匀性变化。最表层是极细珠光体,该层下面是针状珠光体 上贝氏体,再下面是上贝氏体 马氏体组织。研究指出,提高淬火冷却速度是控制并减小内氧化淬火非马氏体层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渗碳处理与Q-P(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箱式炉固体渗碳、Q-P热处理、金相、显微硬度测试等对18Cr2Ni4W钢的微观组织和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碳处理后渗层附近的晶粒显著粗化,由于碳含量显著增加导致出现较大的块状或网状碳化物。经过Q-P处理后,渗层中分布着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晶粒显著细化。对比渗碳和淬火-配分处理的硬度分布曲线,可以发现硬度分布是呈现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配分温20 min的渗层的硬度显著提高,最高硬度为1108 HV0.1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0Cr2Ni4A钢高温深层渗碳工艺、组织遗传性及相应的晶粒细化工艺,结果表明,高温渗碳工艺周期仅为常规渗碳时间的五分之一,节能效果显著。20Cr2Ni4A钢有较强的组织遗传性,采用三次高温回火工艺可以促使高温渗碳后的粗大组织发生充分的回复与再结晶过程、有效地切断了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8.
对4Cr2MoWVNi钢和H11钢进行对比磨损试验,研究了两钢种及渗氮条件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试样渗氮与否,4Cr2MoWVNi钢的热耐磨性能均优于H11钢.采用这两种模具材料用于连杆热锻模,4Cr2MoWVNi钢热锻模寿命均优于H11钢,模具正常失效形式均为热磨损.  相似文献   

9.
4Cr5MoV1Si(H13)模具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模具钢品种也不断地增多,其中特别是美国的钢号H13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外已基本上替代了老钢种3Cr2W8V钢。我厂从83年即开始试制,目前年产量已超过数千吨,国家也已把该钢种纳入了国家标准,牌号为4Cr5MoV1Si钢。  相似文献   

10.
18Cr2Ni4WA钢渗碳层边界润滑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18Cr2Ni4WA钢,在气体渗碳炉中,碳势为1.0%,920℃的条件下进行5h渗钢,对试样重新加热淬火,并通过回火、冷处理等方法改变渗层中的奥氏体量。研究了渗层中的奥氏体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及相变对金属间边界润滑磨损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8Cr2Ni4W钢渗碳激光强化复合处理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18Cr2Ni4W钢进行了渗碳激光强化复合处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图象分析仪,对其组织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工艺作用下,随着表面硬化工区层深的变化,组织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钢中存在大量合金元素,致使表面硬化层产生大量的残留奥氏体,降低了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12.
18Cr2Ni4WA钢渗碳层质量的综合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8Cr2Ni4WA钢在不同工艺下渗碳时渗碳层中碳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渗碳层深度和表面碳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为渗碳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渗碳层深度和表层碳浓度分布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8Cr2Ni4WA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海清 《热处理》2007,22(4):49-52
介绍了18Cr2Ni4WA钢渗碳时的碳势控制、渗碳后的高温回火和淬火工艺。该钢渗碳后于670℃回火两次是消除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的最有效方法。渗碳采用不同温度淬火可满足18Cr2Ni4WA钢零件不同的心部硬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18Cr2Ni4WA钢经1000℃×5h固体渗碳,空冷淬火后,60℃×12h等温处理,发现渗层过渡区中的残余奥氏体区域内有新的等温马氏体,呈规则的角状,不同于这种钢渗碳后常规淬火所得到的片状。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含Cr量高的马氏体不锈钢3Cr13的固体渗碳工艺。试验表明,加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能有效去除钝化膜,有助于碳原子的渗入与扩散,获得不同层深的渗层,配合适当的淬、回火工艺使工件达到表面硬度较高,心部韧性较好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4Cr5MoSiV1钢硼铝稀土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4Cr5MoSiV1钢硼铝稀土共渗层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渗层主要由FeB相构成,没有发现(Fe,Al)B或(Fe,Al)2B物相;共渗层组织连续致密,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和热硬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10Cr5MoWVTiB热强钢的组织稳定性。试验钢经空淬和高温回火后,在650℃进行长期时效试验,并对电解沉淀相进行X射线相分析和化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10cr5MoWVTiB热强钢的组织稳定性。试验钢经空淬和高温回火后,在650℃进行长期时效试验,并对电解沉淀相进行X射线相分析和化学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cr5MoWVTiB钢在650℃下,组织结构和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r4Mo4V钢电子束Cr合金化层结构随回火温度及时间变化的演化规律。采用XRD和TEM研究了Cr合金化层在回火过程中的物相变化,采用纳米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了Cr合金化层硬度和耐蚀性随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纳米级碳化物从合金化层中析出,使合金化层硬度增加,随着回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碳化物发生长大,硬度随之降低。碳化物的析出会导致基体Cr元素的下降,耐蚀性降低,但仍优于原始Cr4Mo4V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