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RISC技术与并行处理机是计算机的两个发展方向。在采集、处理、解释勘探全过程中贯穿了计算机的应用,即采用微机、现场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工作站等硬件和勘探设计、采集、处理、解释等软件。它缩短了勘探周期,提高了勘探质量和效率。本文最后针对地震勘探行业的计算机引进及选型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设计模式的地震并行处理应用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石油地震探数据处理的流水、扇出扇入、主从和混合并行计算模式,并针对这些模式设计和实现了GRISYS地震并行处理应用框架。利用这个框架,不需要对以往大量的地地震处理模块作任何改动,可以在工作站集群计算机或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实现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3D地震技术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RISC工作站技术、3D深度成像技术及并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本文阐述并行地震计算的基本概念以及并行计算技术对3D深度成像和其它常规3D地震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aragon并行计算机性能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Paragon并行计算机系统性能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CM地震资料处理应用软件,文章指出了调整系统性能,改善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方案。给出了Paragon并行计算机扩展对需要考虑的性能,稳定性方面的约束,从而科学地指导Paragon并行机系统综合扩展,对其发挥性能,改善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采用美国Inter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巨型计算机-PARAGON XP/S并行计算机系统。该机特点是处理地震资料速度快,但是,它的磁盘子系统稳定性较差。因此,该磁盘系统的维护工作在并行计算机整个系统中占有相当的位置。文中通过该系统使用过程经常出现的磁盘故障实例,以及解决方法,同时总结出处理磁盘故障的各种维护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并行计算机系统,作为地震数据处理开发平台,具有良好的并行环境,高效的并行机制,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灵活运用并发,流水线,并行方式,可大大缩短地震资料处理周期。在系统安装运行后,根据地震资料处理的特点,我们对并行机系统,现有的工作站群以及外设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如应用软件的移植安装,网络使用磁带机等,使其能充分发挥并行机及网络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使用主机及外设资源,为资料处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长国  俞华  周兴松 《石油机械》2003,31(Z1):115-118
原有的各种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地震勘探技术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需要,为此,介绍了地震处理系统的现状及新动态,并从体系结构、支持动态域技术、RAS特性以及支持大容量内存技术等方面阐述了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分析PCCluster系列的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在高速缓存容量、带宽、编译环境等环节有了重大突破。最后说明基于Linux平台的PC Cluster集群并行系统,可以完成超级计算机的密集算法并行处理工作,为地震数据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勘探》2004,9(4):F004-F004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心目前拥有128个节点、256个CPU的集群并行叠前成像系统,现已实现了成像、解释反演一体化的工业化生产,显著提高了松辽深层、海拉尔盆地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将地震属性技术引入到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以深度域表示,在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主要考虑幅度、波形和相关函数等特征量参数,提取了信噪比等18种与井间地震深度域相关的属性参数,并采用极差正规化标准对地震属性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用R型聚合法聚类分析方法对所提取的18种属性进行聚类,优选出3组属性。通过对胜利油区垦71井区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与应用研究.总结出砂泥岩薄互层的最优化地震属性,为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于200佯1月,是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科研生产单位,承担着油田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勘探开发研究以及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研院所之一,也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最大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现场处理常用软件中地震数据接口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该领域中现有软件数据格式的分析以及计算机的数值表示分折,开发了专用的接口软件,实现了现有野外处理软件、不同的数据类型以及异种机型间的地震数据格式转换,从而解决了这些应用软件间数据资源的兼容与共享,为同时使用多个软件提供了一体化的数据支持。该软件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大规模地震勘探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Hadoop技术实现叠前时间偏移的并行算法;采用数据的两次分块和内存循环利用等技术,提高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海量数据处理效率。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基于Hadoop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比MPI版本提高了6.7%,同时在大规模生产应用条件下(大规模工区和大规模集群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容错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资料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PC集群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性,提供了强大的批处理和并行计算能力,同时集群系统在可靠性、移植性、伸缩性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近几年,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大量应用PC集群系统,构建先进的处理环境。文中结合河南油田应用实际,从集群的搭建、系统管理、资源调度等方面,论述了提高集群应用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下一代地震交互成像软件中的交互电影、交互聚焦和交互解构概念,讨论了计算机集群地震交互成像软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震道管理程序、并行计算引擎、图形显示管理程序、运行监控与参数数据库管理程序,以及基于窗口的交互用户界面。探讨了有关Observer设计模式和Strategy设计模式的应用,以及如何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地震成像计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震数据量和处理量已变得越来越大。微机集群凭借其良好的性价比和高效的运算速度已逐渐成为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平台。本文以PowerEdge1750微机集群为例,首先对其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了雅可比和矩阵乘积两个基准MPI程序的测试,最后以计算量较大的相干体算法为例,进行了实际并行计算与应用。文中给出的并行计算结果与性能分析,为推广应用该类集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当前工业化处理软件中单频干扰的处理效率,并降低常规处理流程的复杂度,提出并建立了一种高精度单频干扰并行压制新技术。该技术根据最小二乘最优逼近来逐道自动识别与自适应压制单频干扰,同时结合高性能并行处理算法,大大简化了常规处理流程。在XX工区实际地震资料中应用表明,该技术不受其他类型地震噪声影响,能够自动识别含单频干扰的地震道,且能精确得到单频干扰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等信息,具有较高的振幅保真性和计算效率,处理效果优于工业化软件,为勘探成熟区地震资料保幅预处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①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  相似文献   

18.
以胜利油区继承性数据和开发阶段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实例,探讨了时移地震的可行性实践,研究了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引起采集地震数据不一致的因素,并进行叠前的一致性及叠后的互均化处理,消除由于采集、处理不一致对地震数据在能量、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影响,突出油藏变化带来的地震属性差异;与生产动态数据相结合,分析油藏的连通性以及剩余油分布,指导注采方案调整,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胜利油区的探索实践表明,时移地震可以有条件地开展实际试验研究与应用,如何利用重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并综合油藏工程等技术解决更多的开发难题是一个策略问题。在油田开发实际应用中应当协同考虑时移和多次采集地震数据2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影响高分辨率处理的主要环节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分辨率处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恢复、组合反褶积和多次剩余静校正等处理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成果剖面上,各反射层位的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与老剖面相比,利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在分辨率、信噪比、波形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表明这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