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结构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对多维地震动下结构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方法 用这种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作为主动控制器,以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作为输入,计算出主动控制力.结果 将计算的主动控制力输入到结构的动力方程中,结构的位移响应有了较大幅度地减少.同被动控制相比有较大提高.结论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种适用于对结构进行主动控制的智能算法。该控制系统无需引入结构的运动模型和精确参数;对复杂的结构易于建模;同被动控制相比其适应力强,消振迅速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量回收的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土木工程结构振动的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技术对外界电源过分依赖的问题,系统回顾了基于能量回收与利用的各种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实现了振动控制的自供电与传感;指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既可以作为具有自适应特征的被动控制装置,也可以设计为半主动控制系统,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和其他结构控制系统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化被动粘滞阻尼器的策略。并将被动粘滞阻尼器安装于基础隔震结构形成被动混合控制结构,采用此被动混合控制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混合控制的控制效果,实现以更加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首先将主动控制装置设置于隔震层形成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采用主动控制算法获取隔震层主动控制力与速度特性,其次,利用主动控制力与速度关系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被动粘滞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与速度指数,最后将设计出的被动粘滞阻尼器安装于隔震层,形成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以一栋七层基础隔震结构为受控模型,通过对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与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仿真分析可知:主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9.41%,45.04%及55.54%;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6.40%,44.30%及52.51%;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效果的90%以上,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加速度响应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的60%以上,被动混合控制也同样实现了减小隔震层地震响应的同时不增加上部结构的响应,依据主动控制算法设计的被动粘滞阻尼器形成的被动混合控制结构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控制的效果。说明依据主动控制设计被动粘滞阻尼器实现主动控制效果的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含冗余拉索的张拉整体结构的变形能力,基于能量耗散最少的索驱动理念,提出了实现结构变形的最优驱动方式的选择方法。首先,对张拉整体基本单元的结构参数、构件与节点的连接关系进行设置,并对索长收缩后结构新的稳定状态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得出新的节点坐标计算公式;其次,赋值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对结构的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先收缩被动索对张拉整体结构进行预紧,计算除主动索外结构额外耗散的弹性势能,后收缩主动索使张拉整体结构发生变形,计算主动索能量耗散做功和结构的最终变形,提出结构变形的最优驱动方式的评价标准;最后,以含冗余拉索的双层轴向拼接结构为例,区分结构的主动索与被动索,进行最优驱动方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结构的单一轴向变形,当斜索为主动索、中间水平索为被动索时,结构的轴向变化最大,能量耗散最小;对于包含轴向变形与扭转变形的结构复合变形,当与杆构件旋向相反的斜索为主动索,剩余斜索为被动索时,结构的复合变形最大,能量耗散最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充液管道系统振动产生的原因,并用频率一波数分析结构的振动以及消减充液管道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和被动控制技术,指出了充液管道系统振动控制具有良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结构变形控制以及结构裂纹与损伤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结构控制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括介绍了中国结构控制研究的状况,其中包括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重点介绍了关于结构主动控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了受压钢构件失稳被动控制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几种典型失稳被动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几种新颖的失稳被动控制约束装置,最后总结了失稳被动控制技术的设计和分析计算要点、适用性以及在失稳控制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结构变形控制以及结构裂纹与损伤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构控制与控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结构控制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结构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措施。结构控制分为被动控制(Passive Control。无外部能源)。与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有外部能源)。或二者的组合。它可以降低结构的重量,改善结构力学性能,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可靠度。因此,这门新兴学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结构振动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一体化控制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目前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主动控制技术解决机枪射击时的振动问题. 方法 采用智能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对压电元件用于机枪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结果 建立了机枪身管压电结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导出了控制方程, 给出了振动控制仿真结果. 结论 智能结构主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机枪射击时的振动响应, 提高射击密集度  相似文献   

13.
对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结构控制发展历程、结构控制原理、结构控制方法(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和智能控制)与应用研究概况,指出结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介绍了结构控制研究的热点benchmark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在TMD质量块上安装磁流变阻尼器的新型半主动MR-TMD控制装置,采用半主动控制算法,仿真分析了质量块在矩形波激励作用下,半主动MR-TMD控制系统对结构振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了半主动MR-TMD控制与被动TMD控制、主动AMD控制对同一模型结构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MR-TMD控制的减振性能优于被动的TMD控制和主动的AMD控制.  相似文献   

15.
桥梁施工过程监测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应用,是桥梁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已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近两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成果为基础,结合团队开展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对该领域的发展动态进行回顾。从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包括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特殊结构专项控制技术方面(包括大型桥梁结构转体过程控制、大型梁段纵向同步顶推过程控制、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过程特殊力学问题分析与控制等)进行了总体研究进展综述与评析,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受压钢构件失稳的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受压钢构件失稳主动控制的设计思路,从理论上分析受压钢构件失稳主动控制的可行性,并且介绍了几种典型失稳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失稳主动控制技术的设计和分析计算要点、适用性以及在受压钢构件失稳主动控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减震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减震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的研究和发展.方法介绍了网壳结构的隔震技术、调谐质量阻尼器(TMD)、黏滞性阻尼器(FVD)等减震控制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国内外减震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的发展现状.结果对于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减震方法.结论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减震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对于空间结构,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往往是同量级的,应考虑多维地震输入,阻尼器的设置和位置的合理布置等也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火箭被动控制发射的力学模型,给出了某火箭武器的被动控制发射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支承位置、出管转角、缺陷方位、推力偏心、动不平衡等因素对被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并就被动控制技术的实用性做了初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被动控制器结构参数合理,被动控制技术可使火箭缺陷引起的弹道偏差减小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在TMD质量块上安装磁流变阻尼器的新型半主动MR—TMD控制装置,采用半主动控制算法,仿真分析了质量块在矩形波激励作用下,半主动MR—TMD控制系统对结构振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了半主动MR—TMD控制与被动TMD控制、主动AMD控制对同一模型结构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MR—TMD控制的减振性能优于被动的TMD控制和主动的AMD控制.  相似文献   

20.
抗震结构振动混合最优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瞬态最优控制”理论,泛函极值理论和梯形积分公式,导出 状态空间内的混合控制结构的最优控制算法,随后以结构在某瞬时的能量以及外界输入能量之和为性能指标函数,在构型空间内直接从结构运动微分方程导出基于Newmark直接积分法的瞬态最优闭环控制算法,对于带主动控制机构的混合控制,给出了求最优控制力时用到的权阵Q的选择,在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典型控制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