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能》2019,(4):103-104
水作为一种重要短缺的自然资源,已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而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其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缓解用水供需矛盾。且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为践行现代绿色发展理念,各地纷纷积极引进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为当地粮食生产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小型水利工程几种常见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分析,并在阐述其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改进措施,切实推动水利工程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陶瓷工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卫生陶瓷行业生产工艺及用水工序分析,了解企业用水结构及生产废水特征,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探讨企业生产废水零排放技术和生活用水节水措施;研究可为卫生陶瓷行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水资源匮乏是全球性的问题,节约水资源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为此,世界各国在节水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有各自的办法和措施。英国:节水从刷牙做起英国环境署发起了一项名为"水需求管理"的计划,定时免费向公众提供节水信息。"要节水,首先要知道使用了多少水"是英国环境署经常提及的一句节水口号。数据显示,家庭用水消耗了英国水资源的30%,因此每个家庭对节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水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国将采取三方面的强制管水措施:   一、节水   1.大力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和服务业,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不得新建耗水量大的项目。   2.强化国家节水执行力度,强制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检修改造以降低漏失率。   3.优先保证城市居民必需的生活用水,对非生活用水实行计划和定额管理,超计划、超定额的用水要加价收费。   4.抓紧改革城市水价机制,运用价格杠杆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水平衡测试是调查用水现状,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手段,是促进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南方地区某高校进行了用水概况调研,基于水平衡测试结果,对该校的用水合理性和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校用水较为合理,但宿舍区有较大的节水潜力,通过对宿舍用水器具加装恒流节水器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为该校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高校用水、节水举措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市为切入点,详细叙述了天津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特别是天津如何打破水资源短缺这一“瓶颈”,采取多种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节水产业化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为天津创新节水思路,拓展节水领域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区域用水户用水安全的角度构建支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了基于用水安全的水资源配置理念,将水资源配置由原来的只满足用水户最大需水量,扩展到在用水安全前提下适当满足各用水主体需水量上。利用支撑性、灵活性、稳定性、有效性、共生性5个用水安全指标和1个综合评价指标,以各用水部门用水安全为目标,以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为工具平台,从水资源取用合理的角度选取支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对河北省邯郸市水资源进行配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黄河北干流梯级在综合开发中防洪、发电、用水、航运等方面的作用,论述了黄河航运在水资源综合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航运的角度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缓解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五部委共同编写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相似文献   

10.
李鸿安 《能源与节能》2022,(3):216-217,224
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切入视角,以实践调查法对巴州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巴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较为落后,灌溉方法落后、城市用水水平不高及粗放式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巴州地区用水情况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管理等若干措施,同时提出相...  相似文献   

11.
《节能与环保》2005,(5):1-4
编者按:为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贯彻落实中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的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第1 7号号公告),以指导节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本刊现将其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城市居民用水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108个典型生活小区的居民生活用水的截面调查数据,探讨了天津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现状,对影响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识别,并计算了天津市居民生活的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天津市家庭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约为80L/(人·d),这与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公布结果相吻合;从用水习惯上来看,马桶是否节水、每周洗浴和拖地次数等都是影响家庭用水的主要因素,此外,家庭收入水平也会对家庭用水产生影响;现状年天津市居民生活用水节水潜力为13.13%。  相似文献   

13.
《节能》2019,(5):144-145
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用水和污水排放量急速增加、水资源日益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为特征的水危机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之一。以典型缺水城市昆明市为例,分析昆明市城市水资源现状,从水行政角度阐述城市节水工作发展历程、做出的探索尝试与实践,最终取得的效果,为城市管理者及水务工作者优化节水工作,建立节水型社会提供了一个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海口市水资源条件和供用水规模、结构及效率,综合考虑了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建、扩建水利工程等措施,建立了多水源、多用户、多工程和多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编制了界面友好的计算软件,并通过长系列调算和对比分析,给出了不同时空尺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和配置工程规模,为海口市近远期的工程布局和分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增长整体放缓,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在总结我国用水总量和生活用水量演变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活需水管理模式的发展与生活节水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个体需水特征与层次化需水机理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设想。通过对居民生活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奢侈需求三个需水方面的划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用水行为的细化落实管理设想,并给出相应措施建议,以期促进水资源全面节约与高效利用,缓解开发与利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减少农业用水量对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灌溉工程中还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我们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水价的作用。转变人们传统的灌溉意识,适当地调整水价和水价结构,推广节水技术,逐步提高灌区灌溉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使灌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但由于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及农业水资源浪费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该地农业的有效发展,结合伊犁河流域的具体情况,在分析该流域水资源开发中需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伊犁河流域节水灌溉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现有防蒸发技术研究现状,提出在对输水和用水过程节水控制的同时,还需加强对源头节水控制,降低平原水库无效蒸发是该地区节水技术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化学试剂覆盖法、种植水生植物法、固体漂浮物覆盖法抑制水面无效蒸发,减少水分损失,为后续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分析了我国火电行业取水现状和近10年的用水效率。结果表明,火电行业年取水量历经2000~2006年的剧增后,在2006年达最高值85.5×108 m3,此后2006~2008年大幅减少,2008年之后基本保持略微增长的平稳态势;2000~2010年单位发电取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火电行业用水效率逐年提高。由此提出了合理的节水对策,为我国火电行业挖掘节水潜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和油气资源问题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王万宾在2000年全国工业节水节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水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资源短缺,用水紧张状况加剧;二是用水效率低,浪费大;三是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我国石油开发和生产增长严重滞后于需求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这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