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针对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以应用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从二维、三维空间作为教学切入点,提出提高《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教学成果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以应用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从应用性角度提出提高《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教学成果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建筑制图》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简述实施《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双语教学中的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模式、教学监控和评价等问题,对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新蕾  李鑫  孙拴虎 《砖瓦》2023,(12):163-165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土建类的通用专业课。结合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的现状。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对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CAD作为一种全新的,全方位的建筑设计与表达手段,在建设领域中运用的越来越频繁。从当前的国内的建筑施工来看,国内的设计院几乎都用autocad制图,本文从实践出发,对《CAD建筑制图》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表浅议,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对优化《CAD建筑制图》课程提出己建。  相似文献   

6.
杨芳 《福建建筑》2011,(11):115-116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各层次理工院(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本文结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特点,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静  许卫华 《山西建筑》2005,31(9):145-146
针对《建筑制图》这门课程,着重阐明了识读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突出识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孙宇 《山西建筑》2010,36(34):229-230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及以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介绍了项目法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从教学项目的选择,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增强该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季敏 《山西建筑》2004,30(20):138-140
就高职《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教材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的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等进行了介绍,结合改革后教材的特点,对实践性教学和教学进程做了安排。  相似文献   

10.
浅谈提高建筑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平 《山西建筑》2009,35(36):226-227
对比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阐述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在《建筑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指出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牛炳昆  高春艳 《山西建筑》2010,36(13):174-175
结合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作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同时借助教学手段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应对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瑜  李延龄 《华中建筑》2011,29(8):69-70
建筑制图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和表达欠规范等问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该文对该课程与相关后续课程紧密街接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调整课时分配、提炼教学内容、注重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开放有机的课程体系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对现有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实践,使学生们更容易的去学习其在大学期间应该学得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建筑制图》教材中 ,有关建筑施工图部分的图例 ,问题较多 ,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有些问题是看不出来的。本人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针对此本教材 ,将问题指出。  相似文献   

15.
建筑制图课程是一门基础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内容主要分画法几何、绘制施工图和计算机绘图3大部分。针对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形象思维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现代绘图技术几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阎波  ;瓮少彬 《新建筑》2014,(3):118-121
1937年随着重庆陪都地位的确定,重庆大学迎来了建筑教育发展的契机,然而对于重庆大学建筑系1937—1952年这段历史的研究却较少。通过查档、检索、采访等途径,逐步厘清重庆大学建筑教育启蒙背景与发展历程,进而分析各时期的教学模式发展:以土木教学为主向“学院派”教学的初步转变、现代建筑教育思想的短期探索,以及最终“学院派”教学模式的确立,从而明晰重庆大学建筑系在1952年之前的早期建筑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17.
章国美 《山西建筑》2010,36(29):206-208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阐述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构建了《建筑制图》与相关课程的整合框架,最后针对课程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陆近涛 《山西建筑》2014,(35):252-253
通过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从学生,教师,教材,环境方面指出了《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筑力学》在教学改革上的一些设想,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主干专业课,是在初步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空间创造,是一年级的总结性课题。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关于该课题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该课题发展演变的历程、对设计中关键环节和过程的提炼与还原,探讨了生成设计概念与演绎建筑形态的操作方法以及阶段步骤,揭示出对“形”与“意”关系的思辩处理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关键内容,最终的设计结果即是两者的统一体。从而为今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为 《建筑师》2012,(2):5-14
本文通过解读斯蒂文霍尔围绕”孔洞性”概念展开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以建筑现象学为理论背景.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它在环境、功能、尺度等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呈现出的形式差异。通过揭示由“孔洞和方法上的改变.这篇论文试图证明现象学理论在观念层面上对空间”命题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