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9,(3)
<正>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是云南省丽江市的下辖乡之一,当地人俗称"小凉山一带",该地位于金沙江上游,属于典型的江边干热河谷气候带。在这一河谷热带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玉米和小麦,其中小麦的常年种植面积达到487.29hm~2左右,占到全乡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8%左右。本文以该县江边河谷热带区的冬小麦种植为例,主要概述了当地针对冬小麦的种植要求与种植技术要  相似文献   

2.
苏铁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也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苏铁专类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专类园,是迁地保护苏铁植物的重要途径,也是集中体现苏铁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方式之一,概述了苏铁植物资源与保护状况,对我国较早建立的厦门植物园苏铁专类园进行现状分析,提出改造方案,为同类专类园的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邵锋 《景观设计》2005,(3):98-101
西南地区以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为主。气候带属于中、南亚热带及热带。西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南亚热带,部分南边的区域属于热带,如云南哀牢山以南的德宏州、临沧、西双版纳、思茅及红河州的禄春、河口等地。  相似文献   

4.
昆明地区园林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地区园林种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155科523属1152种,根据吴征镒(1991)划分的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系统,对它们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园林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复杂多样;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的属最多;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明显优势,且与温带成分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具有一定的特有成分;区系成分中以国产植物为主,引进种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最忆是岭南     
岭南,即五岭以南,包括两广、海南和闽台园林。属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炎热,水系纵横,多暴雨台风,故形成了绝不同于其他地方园林,亦不同于江南园林的鲜明特色。岭南园林的历史虽比中原园林晚得多,但也不乏名园佳作,如广府园林中的四大名园,潮州园林中的磊园和西塘等,均是中国园林宝库中重要的宝藏。  相似文献   

6.
魅力天柱山     
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安徽潜山市境内的天柱山处于神奇的北纬 30 度线上,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长江温湿气流与大别山冷空气的双重作用,使天柱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在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天柱山被称作"潜山洞",并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是道教仙境的一...  相似文献   

7.
《鹭岛琴韵》设计营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鹭岛琴韵"为主题,体现厦门地方造园的特色,强调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不同植物改善和美化环境,选用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植物材料,建成一个生机盎然且极富特色植物配置兼有厦门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园区.  相似文献   

8.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即五岭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年平均气温22-24.5℃,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北倚高山,无冬寒,南临大海,显酷暑。背山面海的环境形成了与北方山水文化、江南河湖文化不同的海岸文化。岭南园林经历了南越南汉的王家园林,唐宋州府园林,粤中明清宅园,近代茶楼酒家园林,建国后新酒家园林、公园、宾馆庭院等,这样的发展历程。也形成了不同与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文人山水园林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根据云南地理气候分为热带、温带、寒带三带的特点,结合各气候带气候与建筑节能的形式,建立适合云南三种气候带的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直接求出权重,使之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再用多层次模糊综合定量评判法构建评价的数学模型。算例证明,该方法工作量小、操作方便,可提高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对多样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石纲"析——兼及中国传统园林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最大的园林悲剧北宋"花石纲"其实缺少来自"园林"本身的思考批判.文章辨析了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动机和审美上与道教文化的深刻联系,提出"模仿仙境"是传统园林的"本来"出发点.批评了传统园林的根本缺陷,并对其在当代中国可能造成的"审美危险"提出了警告.  相似文献   

11.
李宝章 《风景园林》2007,(1):106-109
从北美风景园林师的定义、社会责任、从业范围,风景园林公司的规模和业务特点,风景园林协会的组建形式、地位和职能,风景园林的前沿工作等方面进行比较,看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差距和成绩,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新风景园林的探索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但急需搭建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行业平台,进而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周进 《风景园林》2011,(4):83-85
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四大困境及风景园林学核心技术域模糊等问题,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的教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已有106年的历史,一直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介绍了其发展的历程,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上分析了其风景园林硕士培养工作的特色,并指出了其成功的经验对现在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及综合性,有着许多非同寻常的特色及根源,有些是在歌在颂的非凡业绩,有些则是默默无闻的超凡根基,他们共同构建强大的风景园林教育专业摇篮。为迎接60周年校庆,学院组织了系统而周全的院庆专刊,旨在梳理历史贡献,明确发展方向,本人有幸得到撰写"设计初步课程的作用与影响"的机会。笔者带着探索的心态,翻阅学院、学校书籍档案,采访多位资深教授,调研在校及毕业新老学生,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五十五周年院庆专辑》为线索,从历史的根源、方向的把握、未来的展望这三个方面,展示设计初步课程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3日,日本造园学会发布了《环境·造园类专业研究生院评价基准》。首先,本文从概述和内容等方面对该基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评价基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结合我国“风景园林硕士教育”的现状,借鉴日本造园学会发布的《环境·造园类专业研究生院评价基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设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生的支援等四个方面的建议,期待为我国的风景园林硕士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收入了由包括国际著名景观设计教育家佐佐木教授、卡尔·斯坦尼兹教授等在内的论文20多篇,内容涵盖了关于景观、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的理解,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景观设计学教育,以及中国景观设计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景观设计职业和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体制,目的是希望给发展中的我国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的、系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教学体系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一个热衷于园林景观事业的国家,其园林景观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之一在于法国具有有别于其它国家的独特完整的风景园林师培养体系。本文以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通过对法国风景园林师培养体系的简单介绍,试图对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园林学院在生态和环境方面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的沿革过程,并且重点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园林学院所开展和承担的有关园林生态、园林环境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和课题,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最后,展望了园林生态领域在未来的园林学院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林园林学院建筑类课程教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专业成立伊始,即以开设建筑类课程,强调园林学和建筑学的融合。经过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建筑类课程已经成为风景园林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为进一步的风景园林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风景园林和建筑学的发展,建筑类课程开始改革,探索适应新的学科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得以充实。建筑专业教师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对建筑学的理解和教学思想,在未来建立建筑学本科专业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Nature is a cultural construct, and a symbolic form to our cultural landscape. 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aping both the practice in the constructed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in Pedagogy. This article evaluates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in the U.S. through the lens of planting design and ecological design approaches. This retrospect situates selected individuals and their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parallel with the evolving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These individuals and their works demonstrate the changes in planting design and ecological thinking i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most importantly how these changes contribute to current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ologies,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public perception of landscap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ims to illustrate a shifting conception of Nature over time and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Nature facilitate various approaches to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By situating in such context, the article hopes to provide a critical view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and the current ecological agenda, in order to enable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